查字典论文网 >> 引人治水:一种基于公众可达性的江南市中心河道改造方案

引人治水:一种基于公众可达性的江南市中心河道改造方案

小编:

【摘 要】江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围绕市中心河道向外辐射。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河道功能性退化,市民似乎渐渐忘却了围绕于他们身边的水道。历史河道景观亟需重现于世,人们对于历史景观的尊重与认同也亟待提升。本文阐述了“引人治水”的河道改建办法,即提高人在河道中的参与度,使得人与河道更加亲近,通过“人亲水”的方法改善河道现状。并将单一的河道改造单元模式化,应用与整个城市系统化的河道中,形成了科学的环城河道跑道方案。

【关键词】江南市中心河道;公众可达性;环城跑道

Abstract:River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term which cities in Jiang Nan rely

deeply on. 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cities constructed beside rivers and their citizens

seem to forget the rovers around them gradually. In order to arouse people’s memories toward rivers interweaved in the city center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scene, the article further elaborate the reconstructed method depend on the “tame a water by introducing people into it” theory. That is to say, ameliorate river condition by raising people’s engagement. What is more, by patterning the reconstructed method, we interweave single runway into the city river system, and form a river-runway around the city. Key words: center of cities in Jiang Nan; engagement; river-runway around city

1.引言

自先秦诞生繁华至今的江南一直以水闻名,除却长江运河护城的环绕,每一座城中纵横交错的支流所形成的棋盘式水系比邻大小街道,一直通往一户户住家的门房,当街浣衣,小桥流水成为无数江南人的回忆。然而随着城市的几何级数扩张,原本的护城河已然成为CBD的绿色廊道景观,数不清的支流却沦为市中心鸡肋式的水系,甚至逐渐在人们视野中消失,面临被填埋的命运[1-3]。

为了科学地得出解决方法,笔者首先筛选出5个代表性江南中心河道样本与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江南市中心水系的景观现状(以消极现状为主)进行分析,并引入了一个样本河道的评价模型。通过将样本河道套入评价模型,本文得出一系列基本因子,二次分析后得出最终的影响要素。而通过将最终影响要素套入现有的市中心河道解决方案,本文证实了现有方案的不合理性。即河道治理不仅仅只从河水治理和护岸改造入手。若无人的参与,就真正改善河水的景观问题,提高河道利用率,提升河道的存在感。

在论文《江南市中心河道评价标准关键因子研究》所得出的理论性解决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将人群引入河道,“引人治水”,实现长久性自生长河道的设计方案。通过讨论方案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达到证实第一阶段理论基础的效果。

2.本文方案:

2.1 设计概念

设计主要贯彻了“引人治水”的理念,从提高河道的可达性的角度来提升河水的存在感。辅以河水河岸清洁治理,达到长期不反复的治水效果。又因为江南市中心河道的纵横交错性与相似性,本文将方向偏向适用性单元设计。致力于将整个城市支流河道连接成一个整体。而适逢江南城市正逐步重视全名健身与城市环城步道项目,“环城跑道”的想法也就应运而生。

2.2 设计控制

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本文提出了包括区位、形态、视觉景观条件、可达度、存在感的五大河道形容因子。这些因子是决定设计是否成功的条件,也就是本文的设计控制。

1)河道内核:包括区位与形态。本文的跑道必须位于江南城市市中心地区,而形态的标准大致为宽度10米,河水深度3米,岸道宽度5米,岸道高差5米。当然可以适当增减。河道内核决定了重现后的景观是否具有历史意义,是不可变更的。

2)河道修饰:包括视觉景观条件与可达度,这是本文设计的出发点。以改善可达度为主。本文通过引入环城跑道,将人群吸引进河道场所之中,参与河道的成长与活动。以改善视觉景观环境为辅,清洁水质与岸道。两者在后期形成自发的良性循环。

3)河道诉求:即存在感。本文将单一河道的影响力通过复制粘贴扩大化,形成系统性的环城跑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选择和适用的城市也必须具备自己的连结性环城河道支流网络。恰好这也是江南城市的特点之一。

2.3 设计构成

2)连结网。城中心水系蜿蜒曲折,并且大多贯穿整个市区,所以本文以“环城”为路线主旨,选取各路线,争取各水系贯连想通,并围绕市区。 3)河水河岸。河水河岸作为视觉景观效果的主要表达也需要保持目前的,周期性的清洁活动。对于河水上的明显的垃圾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收集。

3.方案所解决问题

3.1提高河道亲近度

通过合理化设计的跑道架设,将原本的不可参与空间变为了可参与空间,将原来的一层空间变为了多层空间,将原来的可数入口变为了现在的不可数无限入口。而重新修缮架设的跑道,将原来河道的黑色灰色也改为了现在令人愿意亲近的暖色。实用性功能的添加(锻炼,休憩,交谈,通行),给了参与者比原本观赏更加多样的进入场地的理由。

3.2符合环城跑道理念

江苏省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建设中一直都是前列省份,在推进城市建设之余,也有了更多的精力财力去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度。在近五年的市民调查中[4-7],环城跑道是仅次于公共自行车的第二个令市民期待的城市建设项目。但是出于场地等等各种原因一直难以实现,对于市中心支流河道这一灰色空间的关注让本文发现了一个双赢的解决方式。

3.3实现长期水治理

提高亲近度这一解决方式与提升视觉景观条件相比本来就在“可持续性”这一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不加入居民的参与性,居民永远都只会扮演扔垃圾者的负面角色,而提升居民参与度,将居民从负面角色变为了环境参与者。他们也会存在扔垃圾的行为,但也有制止负面举动的行为,是一种追根溯源的解决方法。

4.河道“重现”与自清洁过程分析

如图所示,原先从景观视觉环境处理河道时,在人工清洁之后,因为河道本身存在感并未提升,人们还是会重复进行“污染”的活动[8]。周而复始,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而现状本文从第三步进行干预,在河道上方架设跑道构筑物,以此将人流引入河道环境之中,真正提升了河道本身的存在感,时整个过程在2,3两个步骤之间循环,不会再回到初始的状态,实现了河道的彻底自清洁。

5.小结

面对即将末路于城市街巷的江南支流水系,本文要做的是更新而不是遗弃。强硬的将其规避隐藏,效果会适得其反。比如在社会公用方面欠缺后本文可以发掘其景观作用。城区水系不应在新的时代中覆没,反而是有新的作用,新的时代特征。江南的交通,文化经济都是在遍布全城的水系中一脉相承下来的。城市与水系,居民与水系,城市,居民与水。这三个关系随着历史推移而改变,这个系统的变迁史就是一座江南城市的历史。作为承载历史的遗址与见证,河道上的古桥,故事,文化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是河道的生产者,到缔造者,一直到如今略微有所疏远的居住者,河道与人的关系都在变换,都在迁移。如同城区的地理位置无法更替一样,江南市中心水系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各当地政府都曾对这些河道做过决心不同的改造,文中已有赘述。本文可以看到手法大多重复而单调。无论是河水治理还是河岸改造都难以达到以往的河岸风景。

从历史关系上看,虽然河道与社会公用,河道与城址的关系都有过断层,有过分裂,但是河水与居民的关系却一直牵连。历史的客观规律就是:人的关注与参与热度,决定了水系河道的兴与衰。所以为了历史河道盛景的重现,为了水质可以持续、自然、健康、自发的流动,本文所采用的环城跑道使岸景还是亲水近水的河岸游憩走廊,都是对拉近人与河道的距离,提升人在河水的参与度所做的努力。

接下来的工作是对于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提高方案的现实实用性,为下一步的普及与实际施工做出更坚实的努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天津市屋顶花园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