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探讨

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探讨

小编:

[摘要]高校文化是高校学生风貌的集中体现,高校文化建设反映着高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建设高校文化,关键是符合自身实际,获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把人心凝聚起来。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高校文化建设步伐,注重培育新的思想观念,培育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高校文化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文化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之中。本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景下,探讨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研究

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崛起和文化复兴必须践行的历史任务。高校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代表和民族文化的优秀承传者,必须在这一历史任务中发挥独特作用。教育是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专业社团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隐性教育的功能。因此,高校必须以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刻审视战略转向的意义,重新调整顺应文化强国历史潮流的文化战略,为中华文明的重新崛起,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无愧于历史的贡献。我们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入大学生的心灵,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进而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1、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精神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心理特征和目标追求,是高校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也是高校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标志。高校精神文化以其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师生员工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对师生员工产生重要影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人格理想,成为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反映出高校文化的个性与特色,塑造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高校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师生员工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制度文化是指高校为维持正常运转和教学生活秩序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师生员工普遍认同的传统习惯。它包括高校的教育模式、科研体制、组织架构、运行规则、管理制度、行为准则等。它是高校理念的延伸和外化,也是联结高校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的纽带,有鲜明的规范性和组织性,对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引领、约束和规范作用。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有序有效顺利进行的基本规范和保障,也是促使高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2、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高校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它既是全体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又辐射社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甚至世界观产生影响。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化,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高校文化建设,才能抵御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使高校文化成为连通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桥梁,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力军与生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灵魂,是和谐文化的根本,在当前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的观念和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文化是一种富含意义的文化,既形于外,更积于内,关键在积于内。在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然而,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建设就失去了意义。这种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行为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是高校文化建设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不同的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各自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于办学历史有长有短,历史、人文积淀有所不同,因此也就形成了千差万别、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目前,我国的高校除了一些办学历史较长的名牌大学外,不少高校千孔一面,缺少应有的地方性独特的文化气息,也就缺少了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特别是近年来,高校规模扩张,新校区不断涌现,高楼大厦可以短期内完工,独具特色的校园气息却没有办法硬搬过来,这也是许多高校对学生丧失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3、高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3.1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高校党委、行政,院系处、学生党支部、团委、班级以推进高校文化建设为抓手,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突破口,以增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着力点,齐抓共管,构成合力,全面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结合中央、文化部、宣传部、各省市自治区高校工委、高校党委等方面对文化建设规定,结合自己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适合本单位文化建设的规章,形成制度管人、成就人,力争使青年大学生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楷模。在做好文化制度建设的同时,高校也应建立健全班子成员,以高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宣传部、学生处(学工部)、各院系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班主任、班委等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一线,以高校校长为第二责任人,各院系行政、教师、教学课堂、学生等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二线,构筑层层建设线,切实加强对高校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

3.2正确看待高校文化建设

做好高校文化建设,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要切实的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建设高校文化的重要性,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要切实做好实质性的工作,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把握文化建设的规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做到“文化进校园、文化进课堂、文化进头脑”,不留死角。高校,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动员,通过校园广播、阅报栏、校园网、校报、滚动字幕等有效途径,加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在全校园营造高校文化建设氛围,形成“处处文化建设,人人争做楷模”的良好局面。

3.3创新高校文化建设形式

要结合大学生成长的规律,紧紧围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团总支、学生会、班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院系行政、班主任、班级等支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学活动,诸如庆祝建党周年、唱红歌、元旦歌舞晚会、周末文化广场,高校“三课”等丰富多彩的大型文艺活动和学习,为高校大学生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提高进步。通过“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班会,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通过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等载体,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荣誉栏、文明卫生宿舍、教室创建活动、党员先锋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准,扩展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4、结束语

高校文化建设的载体、方法很多,归根结底,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提高、完善,各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全力做好高校文化建设,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热点推荐

上一篇: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