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军校学员心理疏导应秉持的基本态度

浅谈军校学员心理疏导应秉持的基本态度

小编:

摘 要 心理疏导中,我们往往专注去探讨所选择的疏导方法和技巧,忽略了心理疏导的基本态度。在现实工作中,带队干部因为秉持错误的态度导致心理疏导工作失效,学员心理问题加剧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对军校学员心理疏导工作中如何把握好基本态度值得我们研究思考。

关键词 军校学员 心理疏导 基本态度

作者简介:叶滢,武警福州指挥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犯罪心理。

在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难免都会遇到心理困扰,而在军校学员中,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心理困扰也更为繁多,因此开展心理疏导化解学员的心理困扰成为军校带队干部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谈到心理疏导,我们往往专注去探讨所选择的疏导方法、技巧,忽略了心理疏导的基本态度。在现实工作中,带队干部因为秉持错误的态度导致心理疏导工作失效,学员心理问题加剧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在军校学员心理疏导工作中秉持好疏导的基本态度尤为重要。

一、以积极关注的态度接纳问题学员

在对问题学员的疏导中常常会出现沉默寡言,问而不理的情况。问题学员的不倾述在于:一是倾述的氛围是紧张的;二是他觉得你是不安全的,你是不值得信任的,倾述过程他觉得有可能会得到诸如嘲笑等负面的反馈,由此感到受挫、尴尬。因此,要创造问题学员倾述的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就是关键。

什么是积极关注呢?积极关注,从字面上看,就是以积极的眼光关注。这里面隐含的两个重要的要求:一是无条件;二是重视。指的是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学员,最为典型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不管孩子聪不聪明、听不听话、出不出息,做为父母都一样地爱他。我们和学员之间的情感不可能像父母与孩子关系那样紧密和牢固,但我们在疏导中至少要做到允许学员做他自己,允许学员真实地表达他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和行为。具体表现:一是哪怕我们的学员体现是多么地不聪明不能干。我们仍然真心地关怀、不嘲笑、不指责、不因此看低他;二是允许学员有疯狂、愚蠢的念头或者行为,允许他们说一些自己都觉得羞愧的、不理性的、孩子气的想法和做法。允许是为了给学员内心一个出口,宣泄了,或许就不会真的去做了。

我们以开导疏导一个有自杀企图的学员为例,第一步是要对他进行保护,防止他出现危险;第二步,就是要让他感受到我们的接纳和重视。接纳表现在,尽管我认为他的想法愚蠢透顶,我都不与与他争论自杀的对错,不试图说服他改变自己的感受。重视表现在,我们要向他表达:我重视你的生命和你的感受,你对我很重要,我看重你,我们要给予精神支持,给予他宣泄的途径,要向他传递希望和乐观精神。

总结起来,怎么样才能做到积极关注呢?不批评、不指责。即使他身上有着你所不喜欢的缺点和弱点。表达关切和重视。以倾注的姿态倾听并鼓励对方进行宣泄和表达。

所以,有积极关注的态度,是学员愿意对你倾诉的前提,可是仅有积极关注还是不够的,还要在疏导过程中投入对他的同感理解。

二、以同感理解的态度投入疏导过程

在同感理解之中,我们用对方的眼光、角度、心情来体验到流过对方心头的感受、情绪和想法。例如一个新来的学员跟我们说到夜间在空旷地带独自站岗的问题,以学员的眼光觉得独自在空旷的地方站岗十分的恐惧不安,紧张得不得了。这时如果以我们以往的站岗经历觉得没什么阿,甚至在夜间宽阔的空间下站岗很惬意,也许我们会觉得学员的感受是不客观,会对学员进行教导,“这么胆小怎么能当兵呢?”,这么说会使学员因为感到不被理解和认同而不再对你倾诉。如果我们关注的是体验这个学员他感受到的是什么,而非事实是什么,疏导的效果会大不一样。因此,在同感中,关于“事情”,我们注重的是“情”,是学员的感受,而不是“事”,究竟他的表述是不是符合实际。看法是不是有失偏颇,在同感状态中,我们都跟对方要有“同一化”的感觉。

我们以开导一个家庭遭遇不幸的学员为例子。

学员:我父亲去世了,我都没能见他最后一面,我觉得自己很不孝。我一直跟父亲相依为命,现在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我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了。

反应1:千万别这么想,你还有我们呢,看开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分析:这样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该学员的感受,对光明未来的空洞保证只会让学员感到对方离自己很远。

反应2:人死不能复生,你也不要太自责了,作为一个军人往往是忠孝不能两全的。

分析:这个反应也许会是许多干部在做思想工作时的典型反应。但是就会有说教之嫌,学员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被理解。

反应3:的确,这对你是个沉重打击。

分析:这个反应指向的情感方向是正确的,学员可以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但是言辞比较模糊。

反应4:你父亲临终前你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你觉得十分愧疚,而且这个缺憾无法弥补。他一直像你生命中的一个支柱,可是现在这个支柱突然倒塌了,在这个打击面前你感到承受不了,孤立无助。

分析:这个反应准确地体会认同到该学员的感受,并反馈了自己的体认。这样的反应可以引发对方更深入地倾诉,并进一步探索这方面的感受。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好的同感不是同情,也不是简单的认同,更不是空洞的说教。

同感是在积极关注的基础上,在无条件接纳的基础上,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同感理解的目的是解决你凭借什么让学员觉得你是知心人的问题。这是疏导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

三、以真诚开放的态度表达真实自我

光让学员愿意说还不够,心理疏导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员的成长让他有收获。因此,真诚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如何让被疏导的学员获得成长。什么是真诚开放呢?真诚开放的要点就是我们在疏导过程中“做真实的自己”,不回避包含自己的短处的分享,不掩饰自己的感受。主要包括:真诚表达自我感受,真诚分享自我经历。 在真诚表达自我感受时要注意容易走入误区的两种情况:

(一)是否要实话实说对学员的负面感受

真诚并不意味着听任自己的冲动,对自己的即时感受不加任何节制,都要表达出来。在对学员表达负面感受时,只有当这些感受持续出现,或者妨碍了你推进疏导进程时,才需要表达出来。而且这种表达仍要以积极关注为前提,要有助于对方的成长。

例子:人际关系有问题的学员在告诉你他与别人相处的状况后你说:“你这么自私,怎么能指望别人喜欢你呢?”此类的表达,尽管可能是你当时真情实感的反映,但大家看看这有不妥,是和我们前面讲的积极关注相矛盾。我们可以怎么说?“你说的这些话,让我有一种感觉,你做事时不太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不知道我这种感觉是不是准确,但你说别人都不愿意跟你玩,是不是也会因为别人和我一样,都有这样的感觉?”既真实表达了当下的感受,也促使了学员的自我思考,自我探索。

(二)遇到学员的质疑或挑战,是否实话实说我们的负面感受

在心理疏导中,学员有时候会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对我们不满、不赞同或责怪,我们常常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者认为对方的责难是对自己权威、面子的挑战,可能会做出解释、辩白,甚至直接攻击对方,这就谈不上真诚了。一般而言,我们应该提醒自己防止自发的防御反应,而把注意力集中于同感理解上,体会他的心情,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在反应上,要正面表达出你已知觉到他的不满,并把你的同感理解反映出来。

请看例子:

学员:……原来我还觉得你很能理解我,以为你能帮助我摆脱烦恼……我觉得你说的都没什么用。

反应1:……你不能这么急于求成,再说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把我说的话都听进去了。

反应2:你觉得我们的谈话对你帮助不大,我感觉得出来你心情很焦急,有些失望。你愿意和我再进一步说说你对我们谈话的感受吗?

在第一种反应中,我们急于推卸责任,回避对方的责难,对学员表达了负性评价或者说是攻击,显然我们自我防御的需要起了重要作用。后一种反应中首先正面反应了对方失望和焦急的心情,表示了对不满的理解。他没有回避自己的责任,但也不违心地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承担责任,因为那样也是不真诚的。更重要的是他对解决对方的不满提出了一条建设性的意见,显得既真诚,又富有理性。

真诚分享自我经历要注意两点:

(一)分享自我不避讳自己的“短处”

在自我开放中,有的同志认为如果和学员分享了这些可能会降低自己的权威,有损自己的形象。其实不然!社会心理学家埃特曼1973年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与自我开放的深刻成正比。因此包含短处的自我开放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有助于建立并促进良好关系。我们自我开放的内容和学员的经验相似,可以增加他们对我们心理上的认同,能使其感到有人分担他们的困扰,感受到我们和他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方面减轻了他对自己问题的过度焦虑,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双方沟通,促进良好关系。二是有助于实现学员更多的自我开放。我们在心理疏导中的自我开放带有示范作用,可以让对方学习更有效的开放自己。许多实践表明,若我们的自我开放提带有自己的负性信息的话,对方会体会到更多的信任与温暖,这种感受比那些仅仅得到好的信息的人们更为明显。三是有助于增强疏导效果。经过自我暴露之后,对方不再只是倾诉者,同时也是一个倾听者。同时,它使学员感到我们对他的吸引力增加了,也提高了他积极参与会谈的兴趣。从自我的的经验当中,学员可以看到一些自己忽略的地方,有助于其思考和自我改变。

(二)自我开放要适度,避免自我发泄

我们在心理疏导中自我开放次数与量不宜过多,必须适可而止,避免长篇大论,反客为主。要知道,疏导的过程是以帮助学员为前提,不可将重点转移到自身的情感发泄上。例如,学员失恋找你倾诉,你分享自己的遭遇,结果演变成自己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只顾着自我宣泄,那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倾诉的心理需求,而忽视了学员的利益。一般来说,这种自我开放内容应比较简洁,因为目的不是谈论自己,而在于借自我开放来表明自己理解并愿意分担对方的情绪,促进对方的自我探讨、自我认识,也就是说,自我开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应始终把重点放在对方身上。

心理疏导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态度。心理疏导中需要秉持的最基本的态度,不是单纯的态度,本身具有疏导方法的效果。坚持这样的态度达到的目的是使学员:愿意说、说更多、有收获从而推动学员的自我探索和成长。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制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