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宜居南北湖背景下的拆迁安置小区规划设计探讨

宜居南北湖背景下的拆迁安置小区规划设计探讨

小编: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拆迁安置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当前很多拆迁安置小区规划设计只是简单地抄袭城市住宅小区的模式,没有分析拆迁居民原有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对他们的诉求也缺乏深入了解,这些不仅给他们拆迁后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因此,做好拆迁安置小区规划设计事关和谐拆迁、社会稳定以及拆迁居民的切身利益。

本文以南北湖W拆迁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小区建设背景、自然条件、周边现状条件和区位特征的分析,从规划角度对小区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景观绿化、交通流线、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设计探讨。

关键词:拆迁安置小区;规划设计;南北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第一章 绪论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关键问题。为扩大城镇规模,无论是旧区改造还是开辟新区,都不可避免地给原住居民带来拆迁安置问题。于是“安置房”便应运而生。

安置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类住宅,它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并对其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给予限定的住房。安置房与普通商品房有很多不同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拆迁居民的生活习惯问题,考虑其同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建造风格要与周围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还要具备自身的特色和内涵。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将建筑的品质和居住的环境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但是,作为拆迁安置小区,往往由于其资金有限,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建筑平立面设计呆板、景观小品布置单

一、节能设计不完善等问题。同时,由于其地域选择的郊区化,势必会造成公共配套设施配备不齐全、被居住空间的边缘化、社区居民依存感与社区归属感缺失等问题。

本文将以南北湖W拆迁安置小区为例,探讨宜居南北湖背景下拆迁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

第二章 项目概况

2.1项目建设背景

2.2项目建设条件

2.2.1自然条件

(1)水文条件

项目区域水文特征主要受降雨量支配,存在旱期流量小,汛期及雨季流量大,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洪汛期间的特点。因此,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量避开洪汛期。

(2)地质条件

经调查,项目所在地无影响稳定性的地质构造,建设用地地质条件较好,有利于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建设。

项目所在地建筑材料较丰富、道路通畅、运输便捷,对项目建设较有利。同时,项目建设地址紧邻海盐县城区,有建筑材料购买方便、运距短等优点。

2.1.3工程用水及用电

水源丰富,工程用水便利。施工用电,须与澉浦镇电力部门协调就近解决或自备发电机组,以满足工程用电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项目拥有良好的水文和地质条件,且周边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十分有利于项目建设。

第三章 W拆迁安置小区规划设计理念

根据前文所述,本项目的设计除需要考虑当地的建设条件外,重中之重是必须符合南北湖旅游业发展的背景,打造寓居住与旅游为一体的完美休闲生活空间。鉴于此,对W拆迁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如下设计理念:

3.1定位恰当,整体协调

拆迁安置小区由于其居住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面对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时,总会选择使自己受益最大的方案。即便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但必然是在特定条件下符合其意愿的最佳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面积大小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而忽视进退有序的空间序列对建筑平立面布局的影响。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做到的是综合他们意向及有限的资金条件,通过规划设计,对项目进行恰当的定位及整体协调,以避免拆迁安置小区平立面设计呆板的状况发生。

3.2借景入园,里应外合

本项目毗邻南北湖风景区,本身就具备相对丰富成熟的景观绿化。一方面,设计要合理利用外部已有环境资源,通过借景入园,达到提升居住者视觉感受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小区内部景观小品的规划布局,通过对其细节上的斟酌,打造出有利于居民交流的私密、半私密,开放、半开放的公共空间。

3.3文化深蕴,空间灵动

南北湖由湖塘、山林、滨海、外围古城四大景区组成,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南北湖四周保存至今的人文景观,三国、唐、宋、元、明、清都有,比如吴越王庙、西涧草堂、谭仙岭石城、载青别墅等。因此,本项目设计要注重体现南北湖“大好湖山,醒人爱邦爱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空间的进退关系营造出“人行其中如度历史长河”的人文氛围。

3.4节能环保,科学发展

在以往的小区设计中,由于节能建筑要投入相对较多的建设成本,而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会采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非节能型材料进行房屋建设,这势必是不利于我们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但基于我国发展节能建筑相对落后的现状,以及有限的建设资金,我们必须要提倡运用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相对简单的节能技术,通过优选建材来及科学合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的方式来实现节能目标。 3.5以人为本,完善公共配套功能

拆迁安置小区因其在城镇周边的区位特性,使其在无形之中成为落单之孤。同时,由于周边教育、医疗、文体等基础服务设施的相对欠缺,安置居民无法体会到城镇生活的舒适与便捷。因此,我们在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周边已有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完善公共配套功能,以满足居民的教育、医疗、文体等客观需求。

第四章 W拆迁安置小区规划设计方案

4.1区位特征

本项目西侧紧邻山海湖大道,东侧、南侧及北侧为规划道路。用地西面及西北面住宅小区均已落成,北面是小学,南面是河道,东面是农田。用地南面及北面为16米宽的规划道路,西面为48米宽的山海湖大道,东面为19米宽的规划道路。

4.2空间形态特征

4.2.1总体布局

整个小区的建筑采用南北向、平行规整的行列式布局,造就中轴对称的气派格局,和贯穿南北的景观中轴线相呼应。轴线周围建筑总图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结合,为小区主要景观带的设置创造了可能。在设计中,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手法,保证住宅间距的均好性,使整个居住区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基础上,赋有整体感。空间结构清晰,具有良好的空间尺度。通过建筑平面体形的组合变化、建筑体块之间的错位排列,形成区域感强、尺度适宜的组团空间,使环境景观和住宅建筑和谐共生。在各幢住宅建筑间,尺度适宜的公共绿地布满整个小区,把环境绿化景观分散设计至家家户户,做到每幢住宅都能窗前见景,出门入园,形成颇具亲和力的生态居住环境。视觉的延伸在活动场地、游憩小路、绿化草坪间相跳跃,形成多层次、多变化的景观效果。

4.2.2功能分区

小区由两个出入口和交通环线将基地分成三个区:中央景观区、东区和西区。用地的西北面属于城镇相对繁华的区域,因此将配套用房等布置在基地的西北边;地块南面是河道,将基地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地块的南边,联系整个中央景观带,使得城镇水系和小区景观相互渗透交融。在总图设计中,我们将大户型尽量设置在景观资源丰富的中央景观区,小户型考虑布置在相对普通的位置。设计中力求通过交通组织和景观设置消除地块内的死角,尽可能使每次住宅都能拥有良好环境景观条件,提高空间的价值与潜力。

4.2.3交通流线

(1)出入口关系

基地四面均临城市道路,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在南侧规划道路上开有地块开设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在北侧规划道路上开有地块开设小区的次要出入口。

(2)小区内部设置环形车道,以联系各组团

小区内部设有 6 米宽的双向车行环道,环道沿中央组团外围延伸,可方便到达每栋建筑。随着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加,静态交通规划也是设计的重要内容。根据规范要求,按比例配置设置地面停车位。

(3)非机动车停车位,利用多层底层的自行储藏室设置。

4.2.4景观绿化

根据总体规划,小区拥有贯穿南北的中央景观带。景观绿化设计力求多层次、组团化,追求移步异景,达到曲径通幽,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园林意境。

设计以草坪和树木为主要开放空间,沿承中心花园典雅的艺术风格,通过在小巧而精致的庭院中设置花架、景墙、植物绿篱、休憩庭廊等多种景观小品,来联系宅间及组团绿地,以此形成鲜明的视线走廊,为居住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空间。

4.2.5配套设施

小区周边已建有小学和其他住宅区,商铺、菜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雏形。本案根据周边情况和实际需要,又额外增加了会所、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第五章 拆迁安置小区设计方向研究

通过对拆迁安置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归纳分析,以及对W拆迁安置小区规划设计的研究,笔者认为,针对拆迁安置小区这一特殊居住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改进和提高。

5.1节能生态技术与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住宅小区设计中要依托科技进步,加大住宅建设的科技含量。通过节能生态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用,达到节约用地、节省材料、节约能源的效果,创造出既经济又实惠的安置房产品。

5.2增强居住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创造多样化的交往空间

拆迁安置小区的多数居民在迁移前都居住在同一街道或同一村庄,他们对邻里交往的潜在需求十分强烈。但由于对新住区缺乏归属与认同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住区规划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设计,充分考虑住区内不同居民交往方式的差别,提供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的多样化、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促进居民之间的接触、沟通和交往,增进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5.3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周边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安置小区的设立,往往会因为其周边配套设施的不完备,导致居住其中的人们社区归属感的缺失。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大力加强对安置小区周边的投资力度,使其从医疗、教育、休闲、娱乐各方面得以完善,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第六章 结束语

拆迁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因素,注重对可能发生的变化因素及不利条件的预测与防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节约建设资金,真正做到让利于民。通过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建筑本身的技术含量,来优化我们的生存环境,降低生活成本,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和谐、美丽。

热点推荐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分析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个人一岗双责履职情况报告(专业15篇)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协议(实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