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自组织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

自组织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

小编:

传统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是由共青团组织发起和推动的,这种由团组织主导的志愿服务活动带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有的甚至刻意追求志愿者行动德育功能的实现,往往忽略了志愿服务事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容易使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产生误解甚至抵触,不利于志愿精神的自我生长和传播,不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自组织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是“一体多维”的志愿服务体系,即以公益型青年自组织为主体,在理念维度上体现先进性,组织维度上突出自主性,行动维度上呈现多元化,评价维度上强调内驱力,因而,更具自主性、专业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自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一体多维

一、传统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传统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发起并推广的模式,这种由高校大高校共青团组织自上而下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呈现出服务理念低端化、管理行政化、人员混杂、项目单一等特点。

1、志愿服务理念陈旧,低端化显现。仅仅停留在完成党团组织交给的任务的层次上,满足于做了多少“好事”,献了几次爱心,帮扶了多少弱势群体等等,而对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和公益理念的认同、诠释与弘扬,缺乏应有的意识和现实的行动。

2、志愿服务管理传统,行政化突出。在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历程中,时有“形式主义”、“重‘面子’薄‘里子’”等多重批评声音。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是由共青团指导组织实施的,这种由团组织主导的志愿服务活动往往指定性强、目标性强,带有浓重的行政化、功利化色彩,有的甚至刻意追求志愿者行动德育功能的实现,往往忽略了志愿服务事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容易使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产生误解甚至抵触,不利于“志愿精神”的自我生长。

3、志愿服务人员混杂,专业性不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志愿者群体人数众多,自主性强,动机单纯但理想色彩浓郁,公益热情高但服务能力有高有低,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加上志愿服务项目多由各类组织、社团开展实施,学生年级升高而带来的人员更替流失尤其是内部骨干力量问题,一直制约着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而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容易受到传统的体制影响,进而管理显得条例化、古板化,在志愿服务的统筹引领、协调管理、实施操作等多个方面均不能提供专业的指导。

4、志愿服务项目单一,滞后性明显。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往往局限于体制以内,多由共青团组织指派下达,目标性明确,发展空间小,项目创新性弱,不利于大学生项目开展。而由于志愿组织传承性强、因循守旧,往往志愿服务项目集中于孤寡残弱服务、交通疏导服务、卫生打扫服务等,服务领域局限、服务内容简单、服务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的百花齐放。

传统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由共青团组织发起并推动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一定程度是团组织的一个部门。因为各级团干部的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故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种模式的志愿服务“缺乏与被服务的弱势群体有效结合的交点。”以上大学生志愿服体系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志愿服务理念陈旧、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力弱、志愿服务组织缺乏发展空间、志愿服务管理缺乏专业化指导、志愿服务社会评价机制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公益事业的支持,科学发展观下的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为志愿组织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更利于志愿服务的自我生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改善根本在于:志愿服务组织的自主发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主义弱化,志愿者服务空间开放,志愿服务项目形式创新、志愿服务奖励机制多样。因此顺应时代潮流、契合高校发展、符合学生需求的自组织型志愿服务体系应运而生。

二、自组织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

自组织是指在没有特定外部干预的前提下,系统自发生成有序或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发展过程。自组织型志愿服务是一种自发发起、自主发展、自我运作、自我管理的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自发性、自主性、自治性、开放性及多元性等特点,这与志愿服务所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创造性、互动性等特点相契合。

1、自组织型志愿服务组织更具自主性。自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突出青年自组织的主体地位,由共青团组织实施转变为共青团支持协助,志愿服务主体性转换,减少了行政化干预,减少了依附性,使得志愿服务的发展空间扩大,更有利于青年自组织的自治与日趋独立,从而具有较多选择、实施操作志愿服务项目的自主权,也有了更多自主服务社会的机会,在社会熔炉中能更好地打磨与发展。

2、自组织型志愿服务项目更具创新性。自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组织维度与运作维度的建立,在自主开放的工作运营下,有利于孕育出形式新颖、服务领域宽的志愿服务项目。在传统志愿服务项目上,可拓展出教育扶弱、科技兴农、法律救援、环境保护、民生调研等服务领域。而公益类社团的繁荣与发展,特色鲜明、富有新意的服务内容对志愿服务领域与形式有了很好的补充,为志愿服务项目的开拓根植了土壤。

3、自组织型志愿服务活动更具实效性。自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理念维度与评价维度的建立,更有助于志愿精神的传播和推广,进一步推动了志愿服务的发展。评价维度的建立,对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进行量化,科学的监督、考核、测评、表彰,完整系统的奖励考核机制,在他律与自律中激发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也改善了志愿服务组织的形象,提升了志愿服务的品牌效应,在无形中使得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4、自组织型志愿服务管理更具专业性。“一体多维”的“点线面结合”自组织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中,多重维度的工作方式推动了志愿服务管理的专业化发展,自主、自治的管理为学生发挥组织管理才能提供了平台,理念维度、评价维度的建立为有效管理提供监督和参考依据,提高了志愿者的工作效率,激发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催生了志愿组织的生机活力。自主、自治的专业化志愿服务管理能够推动“自主、自由发展与志愿组织科学规范管理有机统一”。

三、自组织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自组织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的基本架构

自组织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即“一体多维”的“点线面结合”工作体系。“一体”即突出青年自组织,即学生公益类社团的主体地位,“多维”即组织维度上强化自组织自身建设;行动维度上依托各类组织及志愿者丰富志愿服务形式;理念维度上依托项目团队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评价维度上自律他律结合,完善评价机制。(体系见图1)

(二)自组织型大学生志愿服务“一体多维”体系的构建

该体系的构建从公益性青年自组织作用发挥入手,突出其活动主体地位,“点线面结合”的多维推进,深化组织管理机制,传播志愿精神,树立服务理念,塑造服务品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1、在组织维度上,加强青年自组织的自身建设,突出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自主性。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体,负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协调、实施操作、监督考核,充分体现志愿服务的“自主发展、自我运作、自我管理”。同时配备专职团干部对各类志愿服务自组织进行指导,在人员招募、服务内容、内部运行上加以规范引导,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效保证自组织型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

2、在行动维度上,注重“点线面”结合,实现志愿服务实施的多元化。单一的工作主体不利于志愿服务内容的丰富和领域的拓展,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点上的作用发挥,有利于丰富线上各类组织志愿服务形式,实现面上志愿精神的全面传播。通过各类组织、社团开展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班级支部开展人员需要多、时间延续性长、服务范围广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各类社团开展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如艺术类社团开展艺术教育服务、科技类社团开展科技兴农服务、兴趣类社团开展社会发展服务;以志愿者个体开展服务需求明确、专业要求高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担任社区主任助理、交通协管、公益组织义工等;以项目团队运作开展品牌性强、影响力广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五彩石”公益项目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10年等。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多元选择、多重覆盖和多维推进,增强了志愿服务的实效性。

3、在理念维度上,打造服务品牌,提升社会对志愿精神的认同度。志愿服务品牌的建立对志愿服务层次的提升、志愿精神的传播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重点打造服务团队,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开展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在内容上充实、在时间上持续、在管理上自主、在资金上多元、在形式上创新。如青年志愿者自发成立“蒲公英”支教队,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义务支教5余年;志愿者自发成立“爱心车队”,帮助新生运送行李持续3年;成立“大学生环卫队”,与环卫局合作开展“关爱环卫工人共建明净城市”志愿服务项目持续3年;成立“创艺家”公益创业团队,“在中西部14个省376个贫困县建立手工艺术教室”持续3年;自主成立“衣家汇”公益社团,为贫困地区定向募捐衣服开展半年。品牌服务项目的打造,扩大了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认可,从而可以使志愿项目走出校园,在社会熔炉中大放异彩。

4、在评价维度上,完善评价机制,增强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驱动力。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通过社团开展“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活动方案”等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通过校院各类先进表彰评比、学生素质测评体系的实施,评选表彰志愿服务活动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加强宣传。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组织优秀志愿者故事交流会、志愿服务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大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志愿活动表彰大会等,强化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催化学生志愿精神的成长,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志愿服务理念。

自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公益社团和青年志愿者的主体意识,其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自组织型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自下而上发起和推动的志愿服务模式,是传统的自上而下志愿服务模式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这一模式的构建,有赖于青年自组织和青年志愿者自身的成长,促进了公众的自愿参与和活动的持续发展、创新发展。而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加强公益型青年自组织的建设,将高校志愿服务进一步融入社会整体工作体系,是自组织型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新的课题。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