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母语对西部高职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干扰及其对策

关于母语对西部高职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干扰及其对策

小编:

"

[论文摘要]西部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语言丰富。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母语成长环境和母语迁移对高职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和干扰,从教学法、师资结构和内驱力激励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学习障碍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母语 民族学生 英语学习 高职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民族语言繁多。虽然各语系、语族、语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分属不同语系、语族、语支的语言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以汉语为主体文化的高职教育中,民族语言深深地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任务的西部高职院校应针对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新路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应用型人才,从而把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潜在优势开发为对外开放的实际商机,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西部民族经济的发展。

一、西部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基础

二、母语对西部高职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干扰

1.婴幼儿时期缺乏良好的母语环境,语言能力滞后

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有天生的语言模仿能力,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6岁以前,这时期给婴幼儿以丰富的信息刺激,儿童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较充分的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人口分布大体上是“大杂居,小聚居”,如壮族、苗族、瑶族、彝族主要生活在山上,仫佬族多住于山谷,布衣族、侗族和水族等则大部分依水而居。地理上的阻隔使其成为“信息孤岛”,现代文明难以辐射其中。文化和经济双重贫困化的恶性循环,更加速其边缘化。恶劣的生存环境,繁衍了少数民族特有的生存智慧——重谋生技能而轻文化教育,如生活在广西贺州的瑶族就有“讲古(故事)无米下锅”的说法,在他们看来,任何踏实肯干的人都受到社会的赞扬,而“讲古”则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这种轻视母语口传文化的意识,使土瑶疏离了自我的语言文化,造成口传文化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分散,幼儿不容易聚在一起嬉戏,造成适合婴幼儿言语发展语境的缺失。婴幼儿母语口传文化和幼儿语言环境的缺失,使其错过了语言萌发增长的关键时期,导致语言能力滞后。

成长环境造成许多少数民族不善表达,缺乏人际交流,这对语言学习是非常不利的。高职民族学生英语整体上处于下游水平,特别是听说能力普遍较差,与此不无关系,直接影响到他们在高职英语学习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2.英语语言环境缺失,英语学习时间短 3.母语时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干扰 多年来,高职英语教学对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受母语和汉语两个语种的正负影响重视不够,甚至有些视而不见,忽视了学习主体的特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效果。 "

4.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具有三语转换的特征,学习难度增加

高职民族学生入学前英语基础整体上处于下游水平,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要学好英语,比一般学生面临的困难更大。在我国,基本上是在汉语主体环境中学习英语,英语教学用书、市场销售的英语学习用书大部分是汉英释解,高职院校也鲜有民族英语教师,普遍采用英、汉双语授课,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而目标语英语的学习则成为第三语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在母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间进行比较和转换。因此,在母语——汉语——英语的思维通路中,各种语言特征和语序构成混杂在一起,就会产生信息损失、信息歧义、反应时间延长等问题,导致思维转换困难,造成学习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较汉族学生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进行学习而言,汉族人学英语只须克服汉语障碍,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既要排除来自母语的干扰,还要受到主体民族语言——汉语的影响,以至有语言学家指出:只有4分的汉语,绝对学不到5分的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看到汉语基础好的民族学生接受英语的能力明显强于汉语基础差的学生。所以,民族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先学好汉语;其次,他们要比较汉语和母语,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别,逐步形成汉语语言习惯;此外,他们还得像其他学生一样,认识、了解汉英语言的特征、差异,努力培养老师希望形成的英语语言习惯。因此,西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难度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和高校。

三、解决西部高职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对策

受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高职民族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经历了较多的情感创伤,所以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不像普通大学的学生那样,把英语看作是提高自己学业水平,拓展人生空间的必修课。统计数据表明,80%的非英语专业民族生在英语学习上届于典型的“工具型动机”,即仅把英语看作是自己能拿到毕业证书的“必需品”,而把时间、精力和热情更多地投入到相对实用的专业技能课上。既然母语是影响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原因,而且这个因素还会长期存在,以汉语为主体文化的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上就要尊重这些特殊的群体,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提高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

1.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掌握学习理论代表人布鲁姆认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他指出:“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因此,高职院校只有根据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性和特殊性,打破班级、专业的界限,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分层次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适当增加少数民族英语教师的比例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基本上是汉族,授课用语是英、汉兼合,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需在英语、汉语和母语三种语言和文化的循环中不断切换,容易产生学习负迁移。特别是在讲解语法和文化背景时,教师主要用汉语讲解,这样学生就觉得理解难度大,如果能适当增加民族英语教师的比例,建立一支民族结构比例适当的高水平英语教师队伍,那么学生和教师在一些语言和文化上的交流会更直接,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就会更快,而且民族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容易获得民族学生情感上的认同。

3.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习动机的内驱力

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由于兴趣建立在目标是否明确的基础上,为了帮助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可利用人学教育,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两方面进行启迪。对于远景性动机而言,西部大开发已为西部经济腾飞创造了巨大历史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国际影响和国际知名度将进一步扩大,西部必将成为外国投资者、国际旅游者向往的热土。对于近景性动机,可向学生强调学好英语对个人今后发展的作用,如英语水平差不但会影响“评优评先”,也影响到将来就业和个人发展。同时,要结合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利用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把职业性课程引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用专业知识去解决英语语言问题,使学生不断克服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困难和内外干扰,不断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4.推行英语浸染教学模式,创造语言教学环境

英语语言环境缺乏和母语恋结是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障碍,通过推行英语浸染教学模式,他们可输入和交换大量英语信息,在“耳濡目染”以及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地习得和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例如,将多媒体与网络用于英语教学,就能提供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电影以及虚拟现实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感官综合刺激,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环境之中,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建构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将英语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日常交际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通过指导学生建立课外组织,开展诸如英语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英语晚会、英语沙龙、英语角等生动有趣的英语实践活动,克服学生人际交流障碍,创造语言教学环境。 <>

热点推荐

上一篇:研究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政策论文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