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慕课”不适应于我国的中学课堂

“慕课”不适应于我国的中学课堂

小编:齐震

摘要:“慕课”以其开放性、免费性、短小精悍等特点,正迅速占领各学校课堂,如此“高效率”引进外来教学方式的背后,我们应该理性认识“慕课”。首先,它大量占用课余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次,它使得学校的任课老师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加之资金的缺乏,“慕课”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再次,它看似优秀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实现了教育公平,实则却加剧了这种不公平;最后,它无法为中学生提供一种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环境。因此,“慕课”并不能适应于我国的中学课堂。

关键词:慕课;中学课堂;弊端

慕课(MOOC)即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出现于2008年,2011年呈井喷式发展,201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分别加入MOOC平台。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被如此迅速传播的新学习方式,受到各地学校的高度关注,并竞相效仿,更是在备受争议的中考、高考制度下,“慕课”受追捧热度不减。针对我国现状,笔者认为“慕课”并不适合在我国中学阶段大量推广,甚至取代学校课堂授课。

一、“慕课”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慕课”是老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看视频学习并完成相对应的练习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解答疑问,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较强的自控能力,有能力基础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不被游戏、电视剧、电影、聊天工具等诱惑,一旦抵挡不住诱惑学生就会借着学习的名义做其他事情,而要想继续完成老师的任务只能通过延长时间。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欠缺的中国学生来说,这种需要延长学习时间的学习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其次,在我国,另一个不能忽略的实际情况是中学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内容量大,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花费45分钟将知识点学完且掌握,课下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但按照“慕课”形式进行,中学学生有6~9门课程需要学习,每门视频学习时间按10分钟计算,这就需要花费60~90分钟,还不包括学生理解消化、练习和复习时间,造成的结果是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学生如果想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就需要更努力的挤时间,虽然课堂上探讨问题可以深化理解知识,加深记忆,但对于已经掌握知识点的同学来说无非是时间的浪费。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在保证完成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提高教学效率,将课余时间归还学生,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外来学习方式,结果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课业负担。

二、“慕课”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待进一步考量

想要通过“慕课”学习的学生只需在有关平台上注册即可进入听课学习,这种零门槛进入方式容易造成少数教师成为“教学明星”被热捧,而对于没有高点击率教师的教学成果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迫使教师退出“慕课”平台,独留少数教师表演。另一方面,推广“慕课”的学校鼓励学生向网络上的顶尖教师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如果都通过网络学习,任课教师就失去了最基本的职能,成为不用讲课的“摆设教师”。尚不成熟的中学生会逐渐对自己任课老师的观点、水平产生怀疑,使得任课老师失去威信,讲课得不到学生的信服,这不仅会丧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班级建设,学校发展。目前各院校开设的“慕课”课程是免费的,若想要可持续发展下去,大量资金的支持是其发展的必备条件。若将“慕课”推向市场,使学校、企业联合起来进行操作,企业为了效益,选择大力宣传的视频课程必然是能为其带来丰厚回报的,而不是以质量为评判标准,对于学校来说这就很难将无名教师的精品视频课程分享给学生,若想得到更多学生的观看学习就需要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妥协,这违背了教育原则。因此,企业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原则与学校无私育人的教学本质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将直接影响“慕课”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中学阶段是“三观”建设、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时期

中学阶段不仅要面对升学任务,同时还面临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意识形态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和谐相处、集体生活熏陶,在有意和无意中灌输给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接受并认同。集体的校园生活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奉献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慕课”存在于虚拟的网络课堂,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零交流、零接触,完全是人与机器的生硬世界,长期处于该种学习环境之中,学生在机械化接受知识的同时可能会丧失沟通能力、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学生在观看西方“慕课”视频时,我们无法确保其不受西方国家主流政治文化、价值观影响,不能更好地保护我国在文化领域、意识领域的安全。例如在由斯坦福大学提供的一门名为《民主化进程》课程中,一名中国学习者在笔记中提到一个知识点,“与民主政体相对的是权威政体,可以细分为选举权威(如新加坡、俄罗斯)、一党制权威(如中国)、个人独裁、独立君主、军事统治、极权主义等”,显然存在着歪曲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丑化我国民主形象的问题。如果任由学生根据“慕课”学习,他们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认识问题上出现偏差,无法树立正确意识形态,但在校园课堂上,这一问题我们就可以避免。

“慕课”因为是网络课程,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便于复习,有利于家长对学生的辅导,有利于教师备课参考,提高其教学水平。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慕课”的利弊,而不是盲目的复制,它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学校教学形式,但可以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优化传统教育。

【参考文献】

[1]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2015,(01)

[2]陈豪.“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4,(04)

[3]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2014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科研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