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大学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思考

试论大学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思考

小编:

"

论文摘要:大学教师权威是大学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是我国教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但它要随着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因此,教师要不断自我发展,才能建构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大学教师权威。

论文关键词:大学教师权威;合理性;自我发展;建构

权威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而教师权威是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是教师自身权利与义务的综合体现。著名的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权威性活动。”然而,伴随着“西风东渐”,有部分较为激进的人士提出要完全放弃教师合理的权威;而另一些人士,仍然希望维持教师的昔日拥有的无上权威。上述情况的存在,使我们认识到,对教师权威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指引教师自我发展的方向,对于我们搞好大学教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大学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

权威的存在是社会秩序维系的有机环节和必要机制。雅斯贝尔斯认为:“没有权威,团体生活、共同的精神、国民教育、军事秩序、国宪与法律效用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把权威看成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要素,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只要在有目的的组织的人类社会实践中,就必然存在着权威现象。

1.大学教师制度权威存在的合理性。制度的产生源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秩序性需求,是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社会的利益分配关系和一定社会的文化积淀共同体作用的产物。现代教育制度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不断建立和完善的。作为公共教育主要承担者的教师由于担负着培养和教育民族国家公民并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的重任,所以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角色。教师由此通过这种特殊的职业身份获得了来自国家和政府所通过一系列以文本为载体的政策、制度所获得各种权力,由此形成了教师的制度权威。当然,教师制度权威具有强制性特征。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教师处在组织、领导、控制的学生的地位,没有一定的强制性做保障,就无法建立正常的教育活动所必须的秩序。英国学者边沁早就指出,法律控制的首要目的不是自由,而是平等和安全,即良好的社会秩序。教师的制度权威在教学活动中以一种独特的权力形式在教师、学生和国家或者学校等之间形成一种秩序。只有遵守这些秩序,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才是可能的,教育活动才能被有效地组织起来。

2.大学教师知识权威存在的合理性。在大学教学活动中,渊博的知识积累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还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大学教师的知识权威是指学生对具有渊博学识的教师尊敬和爱戴,从内心深处对教师有一种认同感和敬畏感。人们在某一领域之所以要服从某一权威,是与权威主体对这一领域里的事物的认识比权威客体更深刻、更全面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大学教师在知识、能力、社会经验等诸多方面高于学生,人们常用“一桶水和一碗水”来比喻师生知识水平的差别,处于知识“上位”是为师的基本要求。

3.感召权威存在的合理性。教师的感召权威,是由教师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人格特征组合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它推动或延滞着教师教学权力的行使。大学教师最具吸引力的权威魅力,体现为他对至善人格的不懈追求和引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基石。”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具有热情、和蔼、诚实、谦逊、守信、公正等方面高尚人格的教师,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乐于听其言、信其道,进而也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这种榜样所折射出来的价值就在于为学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具有较高感召权威的教师,把自己的优良素质展示给大学生,这对提高教学成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二、大学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对于维护大学教师权威的重大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教师权威面临极大的挑战。大学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对于维护大学教师权威具有重大意义。

1.教师制度权威的挑战及教师自我发展的方向。随着教育民主化、法制化的不断深入,批判教师专制,主张消解教师制度权威的人士也逐日增多。现今,在校园,特别是大学校园,学生的维权意识普遍很强,大学教师在管教学生时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与学生对簿公堂。大学校园里存在诸多得当或不得当的维权行动,让不少教师即使是在进行合理的管教时也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学生权利扩大的同时,教师的权力面临缩小。在现代民主国家里,权力来源于制度和法律,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我国目前的教育法规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相关的立法严重滞后,教师权益的保障还缺少细化的操作性措施。一些人殴打、侮辱教师等行为,面临有法可依但却无法操作的窘境。

笔者认为,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并不是理想中的亲密无间,师生之问的冲突常常是不可回避的。在学生维权意识日益高涨的今天,要发挥大学教师制度权威的作用,就需要制度设计得合理。张扬教师的“权力主义”,或把学生奉为“上帝”的制度设计理念,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过多地行政干预也有悖大学教育理念。作为大学教师来说,要正确地行使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权力,明确哪些是应该是教师必须管的,哪些不应由教师管,否则会适得其反。

2.传统权威的挑战以及教师自我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深入,教育收费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教育产业化所激发的矛盾和冲突相当尖锐。舆论对教育领域的报道近几年常侧重于负面的报道,为师者尊的民间文化认同危机四伏;在如今为所谓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所牵累的教育体制中,结构性“教育过度”而带来的“毕业即失业”,严重削弱了由“出仕”而“重教”到“尊师”的民问传统,教师的传统权威受到挑战。笔者认为,权威的确立不能没有其社会背景的支撑。要利用多种社会渠道,塑造教师的美好形象,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从大学教师自身角度来说,也要严于律己,树立自己为师者尊的社会形象。除此之外,全社会也要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学有所成的大学生报效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教师知识权威的挑战及教师自我发展方向。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年学生通过现代传播媒介,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媒介接受知识比重不断增加,教师知识传递的职能在逐渐弱化,这也动摇着教师的知识权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是建立学识权威的条件之一。如果一个教师经常地少学于、劣学于、后学于学生,这样的教师无论如何是难以树立起知识权威的形象的。因此,大学教师要树立自己知识权威的形象,就要成为自律学习者,树立不断拓展自身专业的意识。除此之外,还要求大学教师必须熟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缺乏传授能力者便不能成为称职的教师,更不用说在学生中树立权威了。

4.教师感召权威的挑战及教师自我发展方向。教师感召权威的获得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首先,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亍很大变化。在市场经济中,通常以一个人的经济地位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我国教师的收入相对而言普遍不高,这也削弱了大学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其次,学校组织的科层取向也导致了师生之间交流的被限定、局限,缺乏真正互动,淡化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再次,由于在当今世界,由于不同文化的汇流,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学生对教师有多种人格与德行诉求,教师难以满足众多学生不同的人格与德行诉求,这也影响了大学教师的感召权威的树立。

在新形势下,大学教师要树立感召权威,首先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大学教师,不应把教学活动当做纯粹谋生的手段,应该把此项工作当做崇高的事业,树立职业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情、真知的付出,赢得学生的尊敬;另一方面,政府也应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社会、政治地位。教师职业的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系于此,教师的感召权威亦系于此。其次,要善于和学生交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L5’没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彼此信任、尊重的基础上的对话,那么,“主体间的灵肉交流,生命内涵的领悟、启迪其自由天性”等等又能够从何而来呢?再次,教师要凭借智慧、人格、精神开启学生的心灵,给予学生以引导。现象教育学的先驱马克斯·范梅南曾经说过:“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今天的孩子们越来越生活于充满偶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环境当中,各种相互矛盾的、多元的价值理念可能将孩子们引入歧途。”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教师的感召权威作为一种道德引导模式,是帮助学生摆脱价值观混淆的有效途径。 <>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师资团队建设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