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小编:

"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大力推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意义重大。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了解优秀教学团队的内涵和作用,加快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和思考,是当前把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规律的有益实践。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教学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职院校

党的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富有特色的价值追求目标,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唱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旋律,其主要途径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本文试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角度出发,阐述基层教育教学组织优化的新载体——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明确了价值取向和目标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当前,在经济社会深刻转型时期,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行为失范、道德滑坡、信仰迷失、群众与政府合作意愿降低、社会冲突加剧等问题都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不足有着直接关系。高职院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承担着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高职学生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对象。在高等教育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青年学生理解、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不主动占据大学生的头脑,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就会占据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会失去最佳时期,增加了以后大众化的难度。同时,由于青年学生是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对象,他们步入社会将成为建设队伍的中坚力量,所以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其他普通群众的大众化成效,也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前途。

二、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是探索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举措

1.优秀教学团队的内涵和作用。团队理念源自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团队是一种能够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从而实现组织高效率运作的理想工作状态的组织形式。美国学者乔恩·卡曾巴赫和史密斯1993年提出的团队定义比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学团队可以定义为以教书育人为远景目标,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而形成的分工明确、技能互补的教师群体。一个优秀教学团队即是高效教学团队,一般具有明确坚定的目标、相关专业技术和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高效的团队运作效率等鲜明特征。当前,在高职院校组建优秀教学团队是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有机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产出大于个人绩效叠加之和的有益探索。

<>

三、高职院校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的途径

1.以精品课程建设和教改课题研究等为项目平台,加大教育教学研究力度,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合力。从教学团队的本质规定看,教学是第一要义,提高教学质量是团队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团队的各项活动必须围绕一线教学工作开展,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必须基于教学研究。事实表明,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也只有在教学实践的摸爬滚打中才能获得切实提高。因此,我们深刻领会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课改文件精神,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找准最有效的突破口,把建设精品课程和研究教改课题作为项目平台,组织教师结成相关团队进行攻关。一是建设高水平的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针对主干课程,团队成员之间要做好分工协作,合力完善课程体系每一项内容,对重大理论问题或争议点给予充分讨论协商,鼓励教师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在学习制作教学网站资料的过程中自查自纠,依靠“集团军”力量深化对课程体系全面把握,既抓好点又兼顾面,是有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良好途径。二是开展观摩课、公开课、说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定期组织团队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反馈优秀的教师积极示范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对备课、上课、评课多个环节的深入研讨揣摩,在教与学、借鉴和创新的过程中力求使每一位教师能够触类旁通,共同受益。三是做好教改课题研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申报教改课题,由资深专家领衔,组成课题攻关小组,探讨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帮助小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追踪教学研究前沿领域的能力、开展教研课题的能力等,以教改课题研究推进教学活动的深化。

2.以开展学术研讨沙龙为活动平台,提高了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深奥、抽象、思辨还原成通俗、易懂、易接受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生活化、民间化的过程。理论宣传工作者、教育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个转化创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宣传工作者、教育者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度,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实际研究的深度,对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关注焦点研究的深度等方面决定着这个转化创造过程的高度。因此,从教育教学活动的角度看,教学团队的科学研究精神、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深层次动因,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提高的根本保障。要达到高职院校“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授课教师同样需要加大学术研究力度,实现教学和科研相长。为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教学团队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市级、国家级等各种层次、各个类型的学术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着重做好立项课题的研究活动。在课题组专家、主持人的领导下认真开展课题设计论证、课题研究步骤、课题理论综述、课题调查研究、课题研究结果等多方面的分工协作,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研究方向和攻关重点,研究进展和成果在定期召开的学术沙龙活动中进行汇总、讨论甚至是激烈的辩论。通过充分的思考和交流,不仅可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也能使每位成员从参与活动中获得良好的科学研究感觉和能力,增强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对教学团队自然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

3.以国家出台的若干人才培养规划为依托,加快教师进修深造步伐,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在学校院系领导的统一管理下,以国家出台的若干人才培养规划如“青蓝工程”“三三三人才培养工程”等为依托,将各种培训、进修活动制度化、常规化,如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做名校的访问学者,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学术交流大会,成为国家高端人才培养对象等,从政策、资金、制度上为教师队伍培养提供保障,力争使每位教师都能获得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在教学团队内部形成一种人人上进、你追我赶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和谐视野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