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对高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试析对高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职艺术类设计专业中工作室教学与“工作室化”教学的差异,高职“工作室化”教学的含义,“工作室化”教学的实施等问题展开了探讨。文章阐明了高职“工作室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优势,并重点对“工作室化”教学实施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工作室化 教学模式 关键问题

在当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各种教学模式中,“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其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现实语境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工作室化”的内涵理解不尽相同,各自院校办学条件也存在差异,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面临诸多困扰。为此,理清“工作室化”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一、从工作室教学到“工作室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诞生于本科教育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也逐渐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作为一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手段,许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积极尝试。然而,由于在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本科教育的工作室教学并不能完全适应今天以“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和“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主要表现为:第一,本科教育的工作室教学尽管将实践教学搬进了工作室,但工作室是根据在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技能来划分的,这一做法无意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壁垒;第二,本科教育的工作室教学主要以工作室主持人和教师团队的学术结构作为教学依据,仍然注重教师的研究成果,忽视市场需求;第三,本科教育的工作室仍然保留了部分的“精英式”教育,工作室只能容纳少量学生和实践课程进入,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因此,上述的工作室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高职教育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既能发挥出工作室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又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理念和特色。这便有了“工作室化(也有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

二、高职“工作室化”教学的含义

“工作室”与“工作室化”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本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将艺术设计职业领域中“工作室”这一典型工作模式及其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在具体实施上,即学生通过0.5~1.5年的基础技能学习后,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经双向选择后全部进入各专业工作室。工作室在教学上采用开放式,在师资上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为核心,组成一支具备教学、研究、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在硬件设备和环境上符合生产需求和企业岗位环境;教学内容上以社会真实项目为驱动;将工作室作为依托参与社会服务和竞争;以完全职业化的形式在工作室中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三、高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

如何推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其内涵,并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策略?这是“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得以落实的关键。下面我们就从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和学习评价等几个方面来阐释。

(一)教学内容的“项目化”

“工作室化”教学突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将典型工作任务转为学习内容的时候,应当把握好工作室“工作”的实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深入分析艺术设计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能力进行逐项分析,明确其必需的工作职责要求和所需的支撑知识技能,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再精心设计出易于“工作室化”教学实施的项目化课程,这即是教学内容的“项目化”。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化课程设计应明确若干的约束条件,具有清晰的实现目标和具体的检测标准;嵌入其中的理论知识需深入浅出,够用且适宜。而在项目的选择上则既要兼顾行业发展和学生职业成长的需要,又具有典型性、适宜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等特点;项目类别上应侧重真实项目(社会化项目)的真题仿作、真题真做,以自主研发虚拟性项目为辅;项目设计上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循环式+分段式”的方法。总之,“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必须依托“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工作室里边学习、边工作,凸显出高职教育在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优势。 "

(二)学习情境的“职业化”

在艺术设计职业领域中,工作室作为一种典型工作模式十分常见。如“首饰设计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等。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学习情境与未来就业的工作环境差异不大,因此,采用“工作室化”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这里学习情境的“职业化”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工作室硬件环境的“职业化”。即应当按照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设计职业领域工作室进行硬件环境的布置、改造和建设,配备必要的工作室设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室”“公司”或“工场”等工作环境中学习工作;第二,工作室中岗位的“职业化”。即工作室岗位按照真实的职业岗位需求来设置,教师与学生担任各自岗位角色,如老师充当“老板”“设计总监”,学生则扮演“项目经理”“员工”角色等。第三,工作室管理的“职业化”。即工作室还依据真实岗位要求建立相应规章制度,如工作行为规范、奖惩及考核制度等,实行职业化的管理。学习情境的“职业化”能够使学生进入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学习和工作,预演职业化角色,训练工作状态、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等。使毕业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工作岗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三)学习成果的“社会化”

学习成果是衡量“工作室化”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工作室化教学的学习成果形式一般为各种项目设计成果:如产品、商品或外观专利、竞赛获奖作品等。这些艺术设计成果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所以“设计为人民服务”并不空泛。它不应该是简单的、虚拟化的几张设计图纸,或是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闭门造车”式作业和“自我欣赏”式作品,而是基于社会生产实际,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成果。因此,“工作室化”教学必须以开放的理念面向社会,要面对真实客户的需求,通过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寻找有市场价值的选题;还要跟踪各种先进的设计理念,获取最新的设计信息和市场资讯等。在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应主要采取社会化评价,特别是要提高行业企业专家评价所占的比例;还要通过参与社会真实项目的设计竞标、答辩和项目施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说,学习成果的“社会化”既是“目标”也是“根本”,它是艺术设计这一职业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它使工作室与社会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将教师与学生置于更加开放性的互动平台,主动建构学习,为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证。

四、结束语

今天,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已成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探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契合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理念和特色。为学生、教师、社会的学习实践和互动交流搭建起良好的操作平台,也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提供了最大的可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并不是什么药到病除的“灵丹妙方”。它的推进与实施会面临诸多难题,关系着众多利益攸关方的切身利益,也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和决心。因此,我们需要激活每一位参与者的主体意识,汇聚各方面的广泛共识和力量支持。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在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自校院实际,扬长避短、科学规划,发挥出更大的智慧和创造力,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这将是这项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误区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