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表现”式语文教学的构想

“表现”式语文教学的构想

小编:聂晶

当今语文教学,方式上存在灌输式现象,内容上存在碎片化现象。鉴此,语文教学须奋力突围,采用“不教”之法,把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同时促进其对言语的整体把握。主要做法是:让学生以“诵”的方式表现,让学生以“讲”的方式表现,让学生以“述”的方式表现,让学生以“演”的方式表现。

【关键词】“不教”之法;“表现”式语文教学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先生认为语文教育应该“从‘工具论’‘知识论’‘能力论’回归到言语表现存在论,从语文技能训练回归到言语潜能、才情的‘养护’,从生活、阅读本位回归到表现、存在本位,从实用、应试为主导的外部动力学回归到精神、素养和言语生命需要为主导的内部动力学”。[1]以潘新和先生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观照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确实能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学过程存在阅读本位倾向,教学中忽略学生主体的生命需求,忽略学生进行积极的言Z体验和主动的言语表现等。

笔者以为,就阅读教学而言,从第二学段开始,很多课文不妨以“不教”之法施教,让学生拥有充裕的表现时间、充分的表现机会――笔者姑且称此为“表现”式语文教学。以下联系相关课文,谈谈“表现”式语文教学的主要设想:

一、课文“不教”,让学生在吟“诵”中表现

【教学构想】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由《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等三篇课文构成,其中一首是现代诗,两篇是写景文,描写了祖国河山壮美秀丽的景象,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语言浅显,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学生很容易受到感染。

我想告诉学生:

这组课文写得很美,很有诗情画意,读了会陶醉,会加倍热爱自己的祖国。老师把课堂的时间留给你们,也把回家作业的时间交给你们,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诵读这些课文,读通、读熟、读美。两天之后,我们举行一个“祖国美”的诗文朗诵会。朗诵会上,我们将会听到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在聆听朗诵中领略祖国山河之美,抒发深沉的爱国之情。

【意义解析】

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经典之说,朱熹更有“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2]的读书经验,意指读书一要确保反复诵读的遍数,二要确保离开文本能脱口成诵,将诵读的“八字”经典演绎得更为具体。纵观历史,古贤先哲的读书经历,无一不是在山重水复的“书读百遍”中迎来柳暗花明的“其义自见”的美好境界的。古人的这种诵读,跟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读截然不同之处就在于完全自主,无丝毫外部干预,因而在书中品尝到的是属于自己独有的滋味,享受到的也是他人无法体会的情趣。

目前语文教材中所选范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的写景状物之文很多,现代诗、古体诗和近体诗也不少。这些诗文,大多没有或者极少有文字上的障碍,非常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我们完全可以放弃滔滔不绝的“自我陶醉”,放弃自以为是的“话语霸权”,放弃“絮絮叨叨”的教学习惯,把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吟诵、体味、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语言中“潇洒走一回”。

学生领了任务,便以积极自信的姿态去准备,去经历一遍遍的诵读,一字字的斟酌,一次次的尝试。这样的诵读,不仅“诵数已足”,且已娴熟于心,达到“入乎耳,著乎心”的境界,直接促进了语言内化,对增强语感有着重要作用;这样的诵读,增加了当众展示的环节,让学生得以呈现诵读成果,这是锻炼的机会,也是“出彩”的机会,使平时习惯于沉默的学生可以为自己也能站到讲台前而惊喜,更使擅长于读书的学生在展示中体验成功感。而无论是诵读准备还是诵读比赛,学生都从中享受了别样的语文学习。

二、课文“不教”,让学生在播“讲”中表现

【教学构想】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成语故事》《推敲》《嫦娥奔月》三篇课文的体裁分别为寓言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传说。每一个故事都有情节,或富有趣味,或满含哲理,或饱蘸深情,儿童对它们的喜爱之情与生俱来。

我想告诉学生:

下周的班队活动课将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故事内容呢,就是第三单元的课文,请同学们重点准备一个。届时我们将评选故事能手,并授予他们“故事大王”的称号。大家公认讲得最好的故事还将被录下来,制作成MP3音频,播放给全校同学听。相信同学们,棒棒的!

【意义解析】

人类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有口头语言,再有书面语言。一方面,当人类的口头语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异时异地的交流时,便开始创制文字来承载和记录语言;另一方面,人类在书面语言产生之后,又利用其可“定格”的特点,在语言实践中,逐步建构起音形义规则体系并不断完善它、美化它。自此而始,直接承载人类语言发展成果和语言表达智慧的书面语言作品便作为典范,依托阅读和表达活动,提升着人类的言语水平。

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第二学段的学生而言,其口语表达已相当成熟,能进行完整明白的口语交流,有的甚至能“长篇大论”发表看法、讲述故事了。此时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书面阅读机会,将优美丰富的书面语言营养“注入”其口语交流中,提升其语言素质。这个提升,宜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是“外引”,即由内而外将学生口语表达潜能激发出来;二是“内渗”,即由外而内将书面语言元素“渗进”学生语言体系中去。以故事性言语作品为材料的“讲”,便是实现“外引”与“内渗”双重效能的有效言语活动。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培养儿童阅读选择力的思考与实践路径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