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构建政治大课堂,拓展教学新空间

构建政治大课堂,拓展教学新空间

小编:

" 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时代新人,是当前教育的神圣使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教育中的学科教学改革已经硕果累累。但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脱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纯知识化现象,仍然在不少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表现的较为严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所培养的人才与“德才兼备”的定位相去甚远。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

“构筑政治大课堂,拓展教学新空间”的教学思路,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扩大课堂外延,开发一切可利用课程资源,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课内课外相连,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学科与学科整合,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社会功能和德育功能,使学生能够知、行、意相统一。

一、突出情境教学,实现“三线合一”

情境教学在政治课中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通过经验性的活动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并在知识的运用中培养创造力。教师应以活动教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由台前退至幕后。例如初三的“模拟法庭”活动,老师只负责庭前准备工作的指导和参讼人员的培训,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的“法庭”之境,诉讼内容和诉讼过程则完全由学生决定,诉中老师只作为一个旁听者出现,庭审结束后简单总结。这样一来,老师学生都得到了解放,学生因自主性的参与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热情,从而知识掌握的牢固,理解的透彻,并且在经验性的学习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所谓的“三线”,即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情境教学三条线。如同一场舞台演出:课堂教学是演出内容,要注意避免无效劳动,强调一个“精”字;活动教学是主旋律,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情境教学是场境设置,要能帮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全身心的投入。只有“三线合一”才能达到最佳舞台效果。例如初三“消费者权益”部分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授课方案,确定以“消费者有哪些权益、权益受损后如何追偿、根据什么追偿”三大快为本课主体内容;以商场购物和到消协投诉为活动方式;以虚拟商场和消协为场境。这样,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在模拟活动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体验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二、打破“知识本位”、“教本课堂”,课堂向家庭、学校、社会延伸。

课能堂教学不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只能是纯知识化的教学,与人的个性化、社会化特点是相违背的,也不符和时代要求。教育的社会化、广延性特点要求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1、向家庭延伸。

从教多年,发现有这样一种不良现象被我们认可式的忽视了,就是不少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言行表现存在着绝对性的差异。如:有的同学在校是个勤奋守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在家却俨然是个好吃懒作、不尊重父母、作威作福的“小皇帝”、“小公主”;有的同学则反之。这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孰不知这恰恰反映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是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疲软”,最终导致的是学生人格的双重性。

本学期,我们有针对性的开设了《体验亲情》活动课,让学生通过模拟家庭的形式自编自演小品,精彩的表演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影子,以一种别开生面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自查自纠。之后,我们又开通了“家校热线”,结合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同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互通有无,齐抓共管,促使学生知行统

一、表里如一。

2、向学校德育工作延伸。

表演第一种假设的,有两组表演非常成功。一组情节:小B运用法律知识耐心劝解小A,不能打击报复,小A愤然离去,并宣称要找社会青年帮忙。小B一边让人通知老师,一边同班长去追小A。在班长和小B的说服下,小A知错。而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下,打人者幡然悔悟,主动找小A认错,两人和好如初。第二组情节:小B勃然大怒,找了几个朋友把那人痛打一顿,导致那人住院半个月,医疗费三千多元。对方诉诸法律,小A、小B及其朋友受到法律的制裁。最后该组同学贴出标语:哥们义气害死人!之后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写出几篇优秀的小论文,在校报上发表后,反响极大。

3、向社会延伸。

学校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社会价值,学生最终都将是踏入社会的人。要保证踏入社会的学生不是来自“异域的外星人”,就必须让学生知天下事,包括社会热点、时政要闻都应纳入政治课堂。在这一点上,初中各年级的思想政治教材中都有相应的篇章与之相联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机动灵活,正确处理教材与社会热点、时政要闻之间的关系,遵循社会时事服务于教材,政治教学服务于社会的基本原则。如在初四的政治课教学中,“港澳回归、台湾问题、北约问题、‘三个代表’与‘两会’、环境问题、西部开发、扶贫、公民道德建设、择业”等等时政热点、社会时事要闻,都是不容忽视的社会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把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使命感作为重要目标,广泛联系社会,敢于把课堂延展到广阔的社生活中。

三、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联合。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学科课堂”,更强调学科间的渗透,知识的整合,体现学科间的共融性。思想政治学科本身与文史知识、社会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课要充分利用学科外课程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政治课与语文

政治与文学是近亲,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如《水浒传》的等文学作品对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既有帮助,《红楼梦》对了解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既有帮助,诸如此类举不胜举。教师在教学中要莫择要引入,要莫让学生课外阅读,鲜活的事例对学生的学习功用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组织演讲、辩论、办报、搞社会调查,都离不开语文。

2、政治与历史

政治与历史是一对孪生兄弟,政史不分家。毛泽东曾说:不了解历史就不了解现实。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教会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认识、分析社会现象、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才能够形成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3、政治与地理

政治本身具有地域性,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和政治形态都有其自身的地域性特点和原因,只有很好的了解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概况,才能更好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各种社会形态形成的必然性。再者,当前的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地理;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离不开地理。如初四学习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台湾问题、美伊战争等诸多问题都会用到一张地图。

4、政治与音乐、美术

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音乐美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一首好的歌曲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幅好的图画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赏和热爱。教师在课堂之中放录音、挂彩图、放影片已经司空见惯,且效果极佳。

5、政治与其他

其实政治教学也可以奉行“拿来主义”。凡有利于政治课教学的,凡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凡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统统可以拿来,走进政治大课堂。

总之,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强调其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强调大课程观;强调“人本位”;强化思想性。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热点推荐

上一篇:着眼能力,培养“四快”——语文学科素质教育探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