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如何在教育学教学中提高师范生的理论实践能力

如何在教育学教学中提高师范生的理论实践能力

小编:万玉霞

摘 要: 如何让教育学适应师范生的实践需要,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把师范生培养成为懂教育和重视教育实践的教师,教育学教学的策略要为学生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平台,这样教育学理论教学才能为学生走向合格教师的讲台夯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 教育学 师范生 理论实践能力

教育学是教育理论的基础学科,这样的一个学科定位,给教育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为多少年来教育学教学总是很理论(理论性强),让人感觉到听教育家、大师说话,总是似懂非懂,对于还没有登上三尺讲台的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带来死记硬背教育理论教条的苦恼,教育学很重要,但是总让人感觉不到它有多重要对学习教育学一点兴趣都没有,教育学内容与实际教学教育需要远离了,学生只剩下为考取教师资格证而学习书面知识的动力,至于是不是有用,好像只有让时间来证明,实践性根本谈不上,多么神秘。那么,如何让教育学教学回归实践,在课堂上增强教育学的效果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教学的科学策略,让教育学、教育教学艺术等理论学科的教学成为师范生走向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

一、全面把握教材的系统结构,根据教育改革需要对教材去粗取精。

当代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教育理论不容易,必须合理调整教育学固有的繁杂的体系结构。赫尔巴特在创建教育学体系时,就意识到教育理论与应用的分化问题,他将教育学划分为教育学的基础、一般教育学(方法论)和教育技能(教育学的特殊方面)等三部分。继赫尔巴特之后,赖恩把教育学划分为历史教育学和系统教育学两部分,在系统教育学中划分出基础论和实际论两大分支,明显是把应用教育学划分为实践论部分,然而又同时承认属于理论教育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和新型人才观,把新时期教育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整合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如: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条件、教师素质观、学生(人才)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教育的方法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方法等板块,让学生掌握教育技能,养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育行为习惯,突出当前教育学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的重点。那么,教育学新的理论结构就会成为师范生掌握教育理论的一个成功开端,使学生在纷呈复杂的教育学理论丛林中走向条理清晰的教育理论和行动实践。

二、教学过程把握五个特性,激发学生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教育植根于社会,形成了独特的活动规律,教育过程具有明显的哲理性、社会性、探究性、现实性和生活性的特点,在这些特性中,可以发现教育理论不是学生想象中高深莫测的、远离实际的理论,而是可以探寻和把握的理论,增强学习动力。

1.把握教育理论的哲理性,在思考中形成、完善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

在教育理论中要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就是一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在古代典籍里承传下来的很多教育原则都还很值得今天的教育者借鉴。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笃行之,慎思之,明辨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

哲理的另一个特点是体现了教育理论的思辨性,也能深深激发学生思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教师的教育方式与教育责任完成过程中言教与身教、经师与人师合一的重要性,其中身教要求既是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又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

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这些教育学家的论断千百年来发挥着不可磨灭的教育价值。

又如人们常说的短板理论阐明了学生素质要全面发展,以德育为首,品德素质起关键作用的道理。短板理论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它揭示了人才价值取决于最欠缺的品德水平。再如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等这些在身边的生活中就能够感悟到的、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会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成为为人师者终身的教育思想,闪耀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芒。

2.寻找教育理论的社会性。

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社会生活的缩影。如家庭教育要贯彻鼓励原则: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比如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现代教育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等思想,还有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又比如教学必须遵循量力性原则学生的力在哪里?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包括承受能力)会怎样?根据量力而行的原理,学校为什么要减负?怎样给学生减负?教师如何发扬民主?等等。

学生常常问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为实现社会教育目的服务,教育的理想追求和社会现实的需求之间是否矛盾?例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思考:杜威提出教育民主的根源与现实有何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教育理论根源的剖析缺乏深刻的认识。事实上,杜威的民主社会思想广泛吸收了这些思想的精华,但是也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他既不要一个理想国式的等级社会,又不要卢梭式的纯粹自然人性化,而是去寻找一个人性的自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契合与平衡点,一个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互相交流合作互惠为基础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已经淡化人的身份,人们不能够再依靠身份来获取社会财富,而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贡献的标准来获得个人的利益。在这个社会里能够互相交流合作,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联盟,而不是我们人为地去构造一个集体。这样,深入理解教育培养人的个性和共性的统一目标的双重目标性就容易了。

再结合现在我们提倡的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孩子获得起点公平的讨论,深入思考教育发展的价值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3.深入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增强教育理论学科的探究性。

教育学课堂必须提出富有价值的教育问题。如高考改革和教育评价的方法改革、教育公平就是起点公平吗,等等。

教育学课堂的任务首先应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对教育-社会问题的兴趣,进而把握好教育理论,并发挥教育理论的实际作用。再如让学生讨论一个需要广泛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话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如何给学生减负?高考要不要废除?高考制度应该如何改革?为什么说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些问题就很能把书本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书本的知识结构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知识网络。

4.突出教育理论解决问题的现实性、生活性,让师范生走进社会、走进教育。

比如:教师为什么要做到言传身教合一、为人师表?教师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如何加强网络时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等。我们在教育理论课堂中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通过历史案例资料来促进学生理解教育价值问题教育是为社会文明进步服务的。如给学生提供对教师的社会使命的深刻认识的案例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这位老师一封信。这封信中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死;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很多学生反思这个案例之后认识到:从这位中学校长的信中,读懂了教师职业的神圣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是通过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教师的神圣职责。比如我们生活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生活的各种矛盾,在中小学学生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对教师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等事例可以启发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教育机智,形成教育的生活艺术,通过个人表率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如教育均衡问题,需要考虑中国的国情、民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说明了生活中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才能实现教育的价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古代教育家哲学家的言论中都能找到教育的良方。

三、深入课堂,回归实践检验,让理论找到原点。

理论最终会在实践中体现它的实际意义,课堂,包括名教师的课堂、普通教师的课堂、师范生自己的实习课堂,都可以寻找到理论的原形,透过理论的原形,再回到自己实践的原点,感悟理论的效用。

1.微格教学,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效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怎样的一堂课才是好课?这既是教育理论问题,又是最切合学生的实践问题。通过微格教学,把每个实习师范生的教学过程录像展示给他们看,也可以通过录像与别人的教学过程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确立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基本素质发展方向和课堂价值取向,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育教学特色。

2.教学观摩,探寻教育理论的原形。

学生在观摩教学之后,通过名师和一般教师的教学案例的对照比较,寻找教学成功的标准,为自己实施课堂教学寻找可靠的理论依据,让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有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以总结探索教育教学理论运用的过程。

(1)我是如何理解教育理论的?

(2)在他人的课堂上是否存在教育理论作为指导?

(3)有教育理论指导的课堂和无的放矢的课堂是否一样?

3.指导实习,反思教育教学理论的意义,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成知识而不是占有知识的生命成长过程,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在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生成、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去讨论、观察、体验、感悟,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师范生实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对课程理念的实践贯彻,在教学之后,必须认真对照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不是让学生围着自己的教学任务转、围着死记硬背的知识转。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学习必须走向生本的课堂,走向以学生的成长经验为基础的课堂,体现教育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指导教育生活实践的本质特点。所以,陶行知早就提出:在做中学,在做中求真理;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实践是教育理论存在和发展的支点,也是学习掌握教育理论的支点。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与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教育知识,如果教育理论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对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加强现有教育理论的运用为原动力,教育理论的学习就会为教育原理的应用提供真实的舞台,为师范学生专业成长提供丰富的、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9-1.

[2]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

[3]王立群,刘宇.关于实践教育学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等研究),2006,(4).

[4]公共教育学情趣化改革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1,(7).

[5]汤广全.试论教育学的主体性[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1).

[6]郑艳芳.探索高师公共教育学课专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J].考试周刊,2010,(31).

[7]卢曲元等.论中国教育学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3).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