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如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如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小编:

【摘 要】提升学校品位是学校发展永恒的话题,继承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学校品位的基础。具体来说有下列3个方面:一要挖掘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二要恰当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环境陶冶学生;三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学校品位;传统文化;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126-02

提升学校品位,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强调硬件,忽视软件特别是文化内涵的提升;另一个是强调创新,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从前一个误区看,如何实践教育现代化,不少领导认为有比肩西方的高楼洋房等硬件设施,就是教育现代化了。其实,提升硬件的档次并不等于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和品位,不少名校没有现代化的办学设施,照样人皆向往。从后一个误区看,强调创新、求异、借鉴有余,而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不足。如小朋友的培养,现在的小朋友从幼儿园开始就吃着麦当劳、看着美国大片,学着英语,这些都是“新”的。若干年后,我们要问,中国的文化在哪里。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气质,中国的文化教育就要有中国文化特有的东西,否则,教育就不是中国特色的教育。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根基命脉的地位,已经昭示中国教育必须用中华优秀文化筑基校园生态,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一、挖掘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

任何一个学校都有自身特有的文化积淀。我们要静态地看学校的文化生态,即文化景观中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不少学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自觉地抛弃了祖宗留下的遗存,代之以现代化的高楼,得到了高楼,失去了“传统”和“文化”,但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少数学校在“创星”的过程中,努力恢复历史遗存,找回失去的历史,找到祖宗留给后人的积淀。

有两所学校让笔者记忆犹新,一所是盐城的一所学校,他们在“创星”的过程中,建起了现代化的高楼,填埋了原来穿过学校的小河。在专家模拟评星时,有专家明确指出,你们学校有60年历史,但我们看到的是全新的学校,不妥。经人指点,他们新征土地,恢复了小河,重新插上了杨柳,于是,学校找回了历史,校园有了文化,有了历史,有了生命和灵动。另一所学校是苏州十中。从清代苏州织造府和皇家行宫花园,到现代的“行知楼”“季康馆”“孝通图书馆”,无不体现学校对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地方。有人评价他们是“最中国”的学校。从动态上看学校的生态文化,即学校的文化活动是否有充分的选择性、活动的多样性。不得不提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他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自己制定实施了“教学大纲”,全校600多名学生组成了120多个兴趣小组,学生不但自由组合,而且可以任意流动,直到学生被真正的爱好吸引才停下来。现在,中国的校园社团正在兴起,特别是文学社团,我们以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的古风类社团大有可为。当然,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要勇于担当,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传播和发展工作。

二、恰当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环境陶冶学生

在中国古代,“文化”有“以文教化”之说。在西方,也有类似的说法。据考证,“culture”(文化)一词初期有“栽培、耕耘、种植”之义,后来引申出对人的性情陶冶和品德教养之义。由此可见,作为学校文化,我们不能静态地看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更要看到我们为文化的动态生成和发展做了什么,用流行的话说就是在“在场”或“场域”中我们应该做什么,从本文的角度说,就是恰当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环境陶冶学生。

梅贻琦曾说,一地之有大学,犹一校之有教师也,学生以教师为表率,地方则以学府为表率……(师生)所自然流露之一种风度,则始为学校环境以内少数人之所独有者,终将以一地方所共有,而成为一种风气;教化云者,教在学校环境以内,而化则达于学校环境以外。他说得多好!他提醒我们要优化学校的文化环境,以优秀文化陶冶和l展学生,以优秀的学生影响社会,落实学校的社会责任。

在海德格尔那里,“存在”有名词与动词之分。认为名词与动词的区分具有语法之外的意义,他认为“名词和动词代表着不同接近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名词的方式倾向于把事物固定下来,是用概念的定义做出规定,并因而总是指向一个存在者,而存在者只是一个被压瘪了的存在”,而“动词的方式,它总是以一种走向未来的行动去敞开一个总是发生着的过程,存在者如其所是的那样生动和丰富”。从一定视角上看,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存在,应该有名词和动词的不同意蕴。从本文的视角看,用优秀传统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更具有动词的倾向。所谓名校不只是校园硬件设施一流,它的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的形式、内容、结果也是一流的。这启示我们,既要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更要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要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必须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功能。

三、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学校教育的结果、学校的文化品位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是什么?从一定角度看,学生是传统与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点,因此,他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面向未来,创新发展。从这个视角上看,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只是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更要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若干年前,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到南开大学参观,发现南开的学生仪态风度与他校所见不同,很不一般,很感兴趣,便问及个中原因。校长张伯苓领他到校门口的一面大镜子前,为他解读《镜箴》: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听完,他恍然大悟,回国后专门介绍南开的做法。南开的《镜箴》大多数人都看得懂,大多数人也知道要这么做,但大多数学校却做不到。要问原因,大家心中清楚。

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理念、新实践。我们期待“创新”“个性”“包容”,我们更期待优秀传统的延续和发扬光大。以南开当年的标准,看今天的许多学校,情况如何呢?以南开大学标准的第一个层次为例,现在,不少中学男生头发太长,有的发型怪异,个别学生从头发看,男女难分;至于女生,烫发者有之,染发者也不少,还有的超短的头发比男生还酷;充满个性的服饰难说什么叫整齐;至于纽扣不扣的男女都有。总的说来,看到不少“中性化”的男生,也看到不少“中性化”的女生。难怪有些媒体直言,中国男子缺少雄性激素。其实,这其中有我们的文化传承问题。因为淡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化,滋长了种种浮躁的行为,让我们的莘莘学子在成大器的路上增加了不少障碍。我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个性;播种个性,收获成功。也有人说,细节铸就成功。其实,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先哲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关注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学校有责任、教师有责任、家长有责任、学生自己也有责任。有责任就好办了,难的是现在有责任心的人少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应是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己长抓不懈的事,必须从小事入手,从注重细节开始,除此之外,是没有其他办法的。

我们认为,再好的名校也要发展,再薄弱的学校也有闪光点。在学校提升办学品位的问题上,我们要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抓手,充分挖掘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恰当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假以时日,我想,我们的学校会有文化的,我们的办学层次和品位会提高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走进童话剧 激活表达力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