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为此,文章归纳了一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与同仁分享,共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101-02
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任务。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断地推陈出新,变换思考的角度,采取多元化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一、阅读积攒――读思兼善
所谓“读思兼善”,就是要求学生既要善于阅读,又要勤于思考。善于阅读,即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具有强烈的阅读渴望。阅读不光指课堂上的阅读,更应该延伸至课外。课堂内的阅读一般由教师带领,形式也比较单一,难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课外阅读则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小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寥寥,所以也就无法通过这一途径达到增加语文底蕴的目的。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多尝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积累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一定是要阅读文学名著,只要内容是健康的、积极的、具有启发性的,都能够作为课外阅读的素材。此外,课外阅读也不应当局限于书籍,“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实际上,许多电视节目,如《三星智力快车》等,都是非常有益的,也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有效手段。只要能够把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长久地保持下来,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就会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感悟,理解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在阅读积累中,“读”属于基础,而“思”属于精髓,一味地学习却不加以思考,思维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对此,笔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在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启发他们进行思考:这篇文章让你们得到了什么启迪?你认为这篇文章里哪些词句有画龙点睛之妙?有时候还会让学生针对同一个人物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必要时写一写读后感。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思维得到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课堂教学――推敲词句
词语和句子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元素,只有充分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才能以小见大、由点带面,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及思想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词句教学方法的推敲,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通过课堂教学这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实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点拨:
1. 变换词语,辨析妙处
将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代替,引导学生辨析这个词的妙处,体现出作者用词的准确。例如,将《灯光》中“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这一句的“注视”换为“看”,可不可以?学生通过认真辨析,发现“注视”的好处在于能将主人公对光明的向往和渴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具有特殊的意味。
2. 调整语序,对比原句
把句子的语句进行调整,再与原句作对比,提示学生深入思考两种语序在语言表达力度上的差异,甄别句型特点和适用的情境。例如,让学生把《梦想的力量》中的反问句“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调整为成陈述句。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虽然陈述句和反问句所表达的都是肯定的意思,但是反问句透露出来的语气和情感更加强烈,使人印象更为深刻,可以将“梦想的力量”清晰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3. 增减词语,体味特点
选取文章中需要重点把握或难以理解的句子,把其中的关键部分省略掉,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分析,体会两种句子在表达上呈现出来的不同效果,切实地体会原词在文章中独一无二的作用。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墙上一擦,辏⌒⌒〉幕鹈缑傲顺隼础!苯淌θ醚生在阅读时故意把“终于”去掉,仔细体味,谈谈感受。学生很机灵,发言相当踊跃,有位学生说:“‘终于’这个词,充分地体现出了小女孩的不舍,去掉就显示不出来了。”有的学生说:“从‘终于’这个词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善良,因为她想把钱省下来,多卖点钱给妈妈买药。”还有的学生表示:“‘终于’这个词把小女孩作出决定时的无奈充分地体现出来,很有画面感,去掉就没有这个意味了”……学生发言都很精彩,阅读理解能力也在这样的激荡中得到升华。
4. 反复诵读,品出感悟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课文中不妨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新词、难句,若要学生深刻地领会其中的意境,必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品味感悟。例如,一些学生在朗诵“西北风呼呼地刮着”时,喜欢把重音放在“呼呼”和“刮”上。这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将“刮”字作轻读处理,反复朗读后,学生就可以品味到“刮”字更能展现出北风的狂猛,明白了“重音轻读”的巧妙之处。
三、技巧解题――结合题文
除了必需的文化积累作铺垫,阅读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技术层面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解答阅读分析题经常作为检测阅读理解能力的手段。那么,如何将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传授给学生呢?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多次阅读材料,为解题奠定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做阅读题的首要步骤就是通读文章材料,做到读懂、读透,有助于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不能囫囵吞枣,只读了一遍就急于做题。通常情况下,对于一篇文章,至少要反复读三遍,第一次是浏览,通过快速阅读,大概明白文章的内容,形成初步印象;第二次是细读,带着疑问细细阅读文章,深入体会文章的写作意图、表达方式等;第三次是品读,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思考,重点揣摩出题人的想法。
2. 注意原文信息,划出关键词语
关键性词语是文章的灵魂,理解了关键词语,就是把握了文章的命脉。因此,划出关键词语是准确解答阅读题的不二法则。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充分利用原文,概括整段文意,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随后进行整合加工,压缩主干,提炼出最直接、最重要的部分。文章关键词语的来源有以下几处:①文章的标题:这是文章的眼睛,只要读懂它,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了解了行文意图;②文段的中心句:这是文章的基石,常常是文题的阐释和延伸,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③文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这类句子一般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表达了作者最鲜明的情感态度,往往起到了突出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总之,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显著提升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轻松、高效、自由、有趣的语文学习环境,帮助其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果,又要利用一些必要的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海.浅议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
[2] 何葆华.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阅读理解[J].科技创新导报,2008,(16).
[3] 王小丽.有效追问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8).
[4] 薛瑞琴.刍议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