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谈特大规模学校的教育治理之道

谈特大规模学校的教育治理之道

小编:

有人提出,对于管理而言,“管”即 “个个官”,就是每个人自己当好自己的官,就能做到“为上者闲”……;“ 理”,则是循天理而作、依法理而治、合情理而为。对此,笔者非常认同。对于学校来说,“理”比“管”更为重要,循天理,即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讲法理,即依法治校;合情理,即彰显人文关怀。但要在管理实践中真正做到循天理而作、依法理而治、合情理而为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一些特大规模学校,探索科学高效的治理之道任重道远且是当务之急。

如何在特大规模学校里实现循天理而作、依法理而治、合情理而为呢?这就必须引入教育治理理念。“多元、民主、合作、互动”是教育治理的核心理念和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词。中山市第一中学近两年积极探索教育公共治理与教育服务有机结合的管理形态,以治理理论中的“多元、民主、合作、互动”为核心,在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机制体制上做了多方面的尝试。

一、管理主体多元化:“解脱”但不“推脱”

中山市第一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先后三次扩大规模,并迁址重建扩建。目前,学校有138个教学班,其中初中部48个教学班,高中部9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500多人,在职教职工600余人,是中山市同一校区在校师生人数最多的学校。这样一所特大规模学校,若用传统的理念和方式来管理,校长必然不堪其忙,情感管理流于粗放,极有可能使学校由“学堂”变成“工厂”。那么,如何让校长从繁杂的管理中“解脱”出来呢?笔者以为,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每一个中层干部和教职员工的作用,以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多元化治理格局,才能真正破解管理难题。

(一)构建行行专职专能的多元管理架构。“多元管理”首先表现在学校的管理架构上,就是充分发挥年级部行政管理的作用,让教学、学生处等部门解脱出来,着重在专业引领上下功夫。随着规模的扩张,传统的“校长――各处室――年级――班级”四级管理体系已经无法适应要求,学校于是创设了年级部这样一个管理层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年级部隶属于处室的管理,处室既承担行政管理的职能,又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了规模扩张带来的难题,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加上年级部和处室因工作不协同等情况,矛盾不断升级。为此,学校大胆推行年级部管理制改革。这意味着年级部与处室是并列合作的关系,副校长双向分管年级部和处室,年级部重在行政管理,集本年级教育教学、师生管理、后勤党支部工作于一身,处室重在专业引领,通过学科组、班主任队伍建设,对年级部教育教学进行整体规划。这一管理形式将校长和处室中层的压力分解到各年级部,既有利于调动各年级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提升师生关注度。

(二)搭建人人各显其能的多元管理平台。“多元管理”的另一个表现是让教师、学生、家长、校友都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真正通过参与管理,做到人人当好自己的“官”。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校委会、家委会、校友会、教师组织、学生自治组织等团体,组织引导师生家长校友参与学校管理,搭建起社会性、开放性、共融性的建校、治校、理事平台。大到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小到宿舍、饭堂的管理,从教学改革的推进到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学校都充分做到让师生、家长、校友参与其中,不断推进社会化管理,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提高治理效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治理方式民主化:“放权”与“制衡”并重

“放权”是为了学校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为了学校的各项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从而让学校走上现代学校治理之路。中山市第一中学在人权、财权和物权方面,都尽量做到“放权”与“制衡”并重,让行政人员、教职工充分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同时完善制度,让权力得到“制衡”,以便让学校在充分民主的氛围中实现内涵发展。

(一)“放权”,让治理更加民主。比如,学校日常管理会充分发挥行政中层的作用。学校行政事务重大事项是在充分调研与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校领导酝酿提议,由校长召集并主持校长办公会审议,经集体讨论,由与会成员集体做出决定。学校的重大事务不由校长一人决定,校领导班子包括中层干部都要参与表决,并对自己的表决负责。学校行政会议分为校级行政会议和分线行政会议。校级行政会议着重研究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层以上干部学习培训,分线行政会议着重处理教育教学和后勤工作等具体问题。

涉及到人权、财权和物权的诸多行政事务,校长充分放权给各级行政,学校则充分放权给教职工。比如,涉及到学校章程制定及修订、学校发展规划等关系学校发展和教职工权益的重大问题,学校都会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定学校重大方针政策的作用。涉及师生评价、财务预算等其他重要事务,学校会让教职工代表甚至是家长代表、校友代表充分参与其中。2013年学校成为“2014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并获得2014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为了将此次遴选工作做到公平公正最大化、公开最大化,学校邀请了教育界、媒体界、法律界以及家长、清华校友代表共7人组成“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候选人”推荐评审团,对具有申报资格的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综合测评,择优推荐。又如,学校选拔骨干教师成立学术与师德委员会,负责教师职称初评、学术交流、课程建设等工作。大范围的“放权”,既提高了治理效率和民主决策水平,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乃至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提升了公众对学校的满意度。

(二)“制衡”,让治理更加规范。行政事务和部分财权、人权事务下放给行政、教职工代表,为了让“权”用在刀刃上,学校也采取了一些“制衡”措施。比如,行政中层要定期汇报各项工作,学期前要制订计划、学期中要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学期末要进行工作总结及展示,涉及到财务、人事、评优推选等各方面的工作,学校会通过公告栏和校园网等途径对外公开,接受师生、社会各界的监督。制度保障下的学校治理,更加规范、科学,成效显著。 三、学习形式合作化: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当今社会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团队建设不仅能让每一位成员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对成员自身的专业成长、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过去几年来,在推行教育治理的进程中,笔者一直在探索建立参与、分享式的学习型团队。

(一)合作,形成管理合力。基于行政管理高效便捷的管理型学习团队建设,主要是指以年级部主任为核心的年级管理团队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生成长指导团队。年级管理团队实行主任负责制,在年级部主任的领导下,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分管本年级德育、教学、党务等工作,年级管理团队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承担本年级的管理事务;学生成长指导团队围绕班级管理展开,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共同参与。

(二)合作,促成抱团发展。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术型学习团队建设,指以教学研究为核心的学科组团队和以日常备课为核心的备课组团队,还有以教学改革探索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研究实践团队。学科组团队着重课堂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通过课堂展示、听评课、教研等形式,达到提升课堂效率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备课组团队着眼于日常教学常规,通过日常备课、研课的形式,让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教学改革研究实践团队是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下,由教师自发组建的围绕教学改革某一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团队。过去两年,学校鼓励各年级部、学科组、备课组、班级和参与教改的教师群,以团队的形式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并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也以学习型团队的评价方式鼓励教师申报学习型团队,并通过宣传报道等形式构建合作共赢的团队文化。

(三)合作,熔铸学校文化。在学生群体中,学习型团队建设同样重要。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完全中学,分初中部、高中部。其中初中部自2012年以来就开始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打破“排排坐”的固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三五成群的小组合作形式。三年来,课堂上的小组互助文化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每一位学生,并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高中部学生在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自主合作的文化氛围。除课堂积极打造小组互助团队文化外,学校也积极引导学生建设以宿舍为单位的学生成长生活团队,通过宿舍雅文化构建团队建设的氛围,通过文明宿舍评比等多种形式,让合作互助的成长理念和携手共进的文化深入人心。

四、交流互动常态化,变“一言堂”为“众议院”

广开言路,让互动常态化是构建现代学校管理机制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互动”主要反映在学校与五个“群体”之间,即教师群、学生群、家长群、校友群、社会群。目前,学校主要通过座谈会、校网、邮箱、开放日等方式和五个群体加强互动。

(一)常态化的民意收纳机制,让师生为学校走向善治发出好声音。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建议和反馈意见非常重要。在日常管理中,学校除让教职员工承担一部分管理工作外,每年都会组织多场教职工座谈会和退休教师座谈会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教师可随时通过面谈、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学校管理层建言献策。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为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校长和后勤部门开通了信箱,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的形式表达各种诉求或建议。学生权益部参与学生食堂的管理,每月会以回音壁的形式征求学生意见,并将意见反馈给主管后勤的副校长。

(二)日常化的家校交流渠道,汇集家长议事治校助教的新能量。家校互动方面,学校主要通过家长来校交流、年级部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家长来信来电等形式进行。其中,家长来校交流除保留传统的家长会外,还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比如在形式上,各班采取小组合作式,由学生向家长汇报,教师总结,取代教师的一言堂;在过程上,以开放日的形式邀请家长走进教室、走到食堂甚至宿舍,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加强家校互动。校领导和年级在新学期开始时,会将电子邮箱公布给家长,家长可随时来信提出建议和意见。为确实保障师生、家长来信来电得到有效处理和跟进,学校结合实际,规范了来信来电处理程序,并通过《中山市第一中学师生、家长来信(来电)跟进处理单》随时可查阅处理情况。另外,学校还不定期举行圆桌会议,在校园建设、学生职业规划等方面听取师生、校友及社会人士的意见与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段晖老师指出,“治理”是一个基于协调而非控制的持续互动的过程。对于特大规模学校的管理创新而言,“多元、民主、合作、互动”教育治理之道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调整、优化。

热点推荐

上一篇:盗马贼与秦穆公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