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转化

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转化

小编:

〔关键词〕非正式群体;分类;引导;转化;班级管理

新班级组建后不久,伴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一些在兴趣、性格、爱好方面有共同语言的学生会逐渐聚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和班委会、学习小组等班级统一安排的组织不同,非正式群体多是出于同学们之间交往、沟通的需要自发组成的。可见,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班级中的正常现象,良性发展的非正式群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让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缓解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非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主要是人际交往的关系,由于有类似的心理特点或心理诉求,他们彼此很容易形成可以说知心话的好朋友,对心理发展非常不稳定的中学生来说,有这样的朋友圈显然可以更好地排解心中淤积的心结,及时正面调整自己的情绪。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让学生的发展更全面。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与同伴的交往是孩子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要素。由于非正式群体没有过多的条文约束,成员之间的交往主要靠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因此,非正式群体内部成员间的评价往往比较直接和坦诚,这是一种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为了维系在群体中的形象并获得群体的认可,学生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就会加强,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性格,也为今后的社会化发展打下基础。

但非正式群体作为一个自发凝聚的组织结构,足见其群体的核心人物会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带头作用,同时,其封闭式运作方式使得局外人很难了解其内部的真实状况。当非正式群体与班级管理团队发生矛盾时,前者因同学间交往的情感化往往过于重小圈子利益而轻集体利益,这种排他性的思想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抵触力量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或明或暗的对抗,轻则干扰班级纪律,影响学习氛围,重则在班级内拉帮结派,产生一些对集体危害极大的团体,像有的班级出现“四大金刚”“八大罗汉”等称谓的组织,这正是非正式群体演化的结果。可以发现,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是复杂的,是正面促进班级学生发展还是反面危害班级团队,关键看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能否在班级里“井水不犯河水”,融洽共存。

从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班主任管理科学得当,特别在班委、学习小组成员安排上趋利避害,班级的正式群体完全可以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班主任要随时关注班内非正式群体的动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转化可能出现的“害群之马”,避免非正式群体结成死党或形成帮派为患班级的成长环境。

一、班主任树立个人威信,确立班级灵魂

当前,班级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管理能否正常运行,取决于班主任正确的培养和引导。仔细分析优秀的班级团队不难看到,班主任始终若隐若现地站在班级背后指引着团队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班级灵魂人物,很多学生也用自己喜欢的昵称称呼这些班主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实现班级的自主、有序的平稳管理,班主任的感召力和个人威信必须先在班级内树立起来。倘若班主任在班级内没有形成自己的个人魅力,班级容易出现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的纷争局面,一些传播负能量的非正式群体就会有发展和壮大的班级环境。

对班主任来说,获得尊敬的主要途径离不开学生对其教学和管理水平的认可。因此,要通过专业能力、管理特色两方面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个人风采。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是课堂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学生对活跃轻松、学有所获的课堂印象非常深刻,那些在课堂上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的班主任同样让学生崇敬和难忘。主题班会是体现班主任管理水平的窗口。主题班会的内容多体现了班主任对班内事务的处理方式,这些方式能否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执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班主任的接受程度。学生大都喜欢公平、民主、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一个相处融洽的班级团队不仅有很强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班级内的学生心理发展受整体氛围影响也会更全面,此时出现的非正式群体也多是同学自行组织的兴趣、特长小组,这些都是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有积极作用的组织。同时,当班主任在班级内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时,学生多会把这样的班主任作为他们倾诉内心压抑或不满情绪的对象,这也从根本上避免了不良情绪在班级内的蔓延和传播,让班级风气始终稳定在正向发展的轨道上。

二、对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先摸清底细再“对症下药”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非正式群体会渐渐显露出成员组成和自身特点。有的群体形成源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一些同学围绕在制作达人周围自发形成的航模、机器人兴趣小组,他们虽然游离于班级管理的范围之外,但这样的非正式群体能促进个人特长发展,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为积极型组织。班级要采取鼓励的态度以促其成长发展,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为班级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有的是因为秉性相投聚在一起形成交往式群体,这类非正式群体的日常行为对班集体并没有明显的妨碍与危害,可以称为中间型群体。中间型群体的发展受班级环境影响易发生摇摆,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引导,防止这部分同学与班集体渐行渐远,变成班级建设的袖手旁观者;要密切关注班级内有不良气的同学,他们很容易组成消极型的群体,如沉迷于网络的同学喜欢聚在一起谈论电子游戏或网络娱乐节目带来的刺激和感受,还有一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则喜欢结伙四处闲逛,招惹是非。这些消极型群体对班级工作多采取抵触或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带给班级的不良因素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强的侵蚀危害。

班主任要根据非正式群体所表现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区别对待,即不能将问题扩大化,也不能对其视而不见任由发展,这是管理非正式群体的出发点。对积极型的要表扬和鼓励,中间型的要逐步引导促其转化。班级管理的难度是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班主任绝不能操之过急将其推向班级的对立面,而应与其中的成员主动接近,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想法,逐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络以取得这部分同学的信任。我们要记住: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相互信任,尊重的师生关系得以确立,这部分学生才能打开封闭的内心世界转化为积极的群体。 三、把“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转正”

每个非正式群体都会自发形成一些“带头大哥(姐)”式的核心人物,他们是这个群体的精神领袖,也最能体现出不同非正式群体的色彩或性质。因此,确定群体的核心人物并加以引导,群体内其他同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实际上,核心人物能被其他同学推崇并信服,说明这部分同学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如果能在班级内发挥其长处,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核心人物可能就会转向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建设者。

当然,核心人物的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消极型群体中的这少部分同学多存在较严重的防范、戒备心理,“转正”过程会存在反复性和持久性。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核心人物仍是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的学生,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多与他们的家庭环境、成长氛围有关联,学生自身的可塑性和发展性始终存在。我们班主任要通过家访、谈心等心理开导式措施,在充分了解他们成长背景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用不留痕迹的教育智慧和工作责任心实现他们的改变和“转正”。

四、通过活动不断优化班级管理团队,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事务中

丰富的班级活动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展示自己多彩的一面,使班级形成了活跃的气氛,整个班级团队通过健康积极的活动也会保持着对学生的吸引力。班主任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观察崭露头角的学生,一方面,要及时吸纳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学进入管理团队;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少部分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学生状况,要在活动中“刻意”留出他们表现的时间。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让这些学生感觉自己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可以在集体中展示自己。要注意的是,对不善于表现的学生不要强求他们当众表达,避免他们产生尴尬的逃避心理。班主任更不能吝啬对这部分学生的表扬,特别是家长会期间在家长面前对孩子的表扬,会让学生倍加珍惜在集体中形成的良好形象。当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在班级中得到合理的释放和施展,学生就很y聚集在一起形成不良的非正式群体。

另外,让每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可以提升学生在集体中的存在感。全国知名班主任魏书生强调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地位时说:“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每位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事务的过程中,个人自我价值的体现得到满足,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觉悟都会受到团队的积极影响,同时让整个班集体的人际关系趋向于合作和理解。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对于班集体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善于抓住苗头,提前预判其发展方向,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展开教育工作。只有班主任在思想上正视这一点,对于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态度和方式才能更科学合理,非正式群体对班级团队的负面影响也会降至最低。

热点推荐

上一篇:衡水中学进浙江引轩然大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