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工作过程导向下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职业性”探讨

工作过程导向下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职业性”探讨

小编:林皋

【摘 要】以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为指导,对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职业性”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课程 职业性 工作过程导向

英语教学法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师范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在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多年来该课程普遍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有很好地发挥课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学习完该门课程并掌握一定理论却不会准备教案,不少学生初上讲台时手足无措等,这与一个合格的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应有素质与技能极不相配,也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一致。为了改变此种现象,不少老师提出改进建议,从课程宏观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设置和教法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鲜有文章探讨英语教学法课程所具有的“职业性”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改建议或方案。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德国学者劳耐尔(F.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提出,给德国乃至世界的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进程。英语教学法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具有一定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为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甚至出色的英语老师而做好职业能力准备的课程。因此,本课程体现出非常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对该课程“职业性”特征进行全面的探讨,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该课程的本质,另一方面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提供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参考。本文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目标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职业性”特征及其相关问题。

一、以职业能力形成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职业能力的内涵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能够目标明确地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自己的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对获得的解决方案予以评价,并继续开发自己的行动能力。”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理论把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该理论的能力构成出发,教师职业这三个方面能力就应该体现出如下具体的构成要素和内容:

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表现为英语教师要具有英语教学过程及其过程方法的知识译码和解码能力、掌握并运用新技术知识的能力、把整个英语教学及其相关的活动纳入系统化思考和规划的能力、运用相关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掌握一定跨专业知识的能力等。

教师职业的社会能力包含事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自我反思和掌控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环境以及建立社会交往与沟通渠道的能力、不断创新和实现目标的能力等。从表述上看,各个职业的社会能力要求没有明显的不同,但在真实而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其表现形式、方式等却不尽相同,这是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授课老师要谨记的。

教师职业的方法能力主要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英语教学活动规律进行探究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全局考量的能力、提出改进建议并加以践行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等。

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活动应该以这些与实际职业岗位联系非常密切的能力要素作为参照,设计出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职业能力的具体培养目标,并以这些着眼于与职业化要求保持一致的培养目标作为组织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设计方向,让职业能力的每一个要素都有一个具体的实现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方式的“职业化”

鉴于英语教学法课程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我们选择的教学方式必须与这一特征最大限度地对接起来,唯有如此,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才能遵循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规律,满足其需要。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是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它的理念和做法可以借鉴并运用于英语教学法课程,使其教学方式“职业化”,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与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把学校教学与所对应的职业常规运行形态结合起来,以工作中那些典型的任务来指导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让学生在完成某一典型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实现知识理解、知识转化、技能提升等“一体化”发展。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其所依托的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总称。在这些教学方法中,相对而言较为适合于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主要有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职业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英语教学法课程可以通过运用它们于实际教学中,充分挖掘该课程的潜在职业性功能,极大地促进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他们未来的教育生涯奠定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教学法的运用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候可以在主要使用某一种教学法的同时,适当结合其他的教学法,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过程的“职业化”

教学实施过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其实施效果的优劣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要想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必须围绕其职业性特征来开展教学活动,必须在与职业要求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学习情境是把教学和职业联系起来的最终体现。作为小型的学习单元,学习情境是在职业具体而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其行动过程的参照下,按照学习目标和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而加以设计的。也就是说,学习情境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内容的职业应用性和教学过程的职业行动化,指向职业能力的形成。对于英语教学法课程而言,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特征,设计好学习情境,按照不同的学习情境实施教学,才能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达到培养目的。设计学习情境的依据是典型工作任务,而“典型工作任务是指对该职业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和功能。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具有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力”,其基本特征包括:(1)工作过程的结构完整,要包含工作计划、实施步骤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和评估;(2)工作内容和形式是该职业构成的典型部分;(3)在该职业的整个体系中能够产生重要功能和意义;(4)任务的完成方式多样性;(5)任务完成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授课老师必须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内涵和要求,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在此仅以针对英语教学法课程培养的专业能力目标为例,设计出两个学习情境作为参考。详见表1。 对英语教学法课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时,授课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熟悉课程教学计划,清楚每一个学习情境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学习情境之间的关系,保证学习内容的连贯性;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安排要有最大的对应关系,保证职业潜能的最大化挖掘和塑形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设计学习情境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把握好学习内容难度的递增度;学习情境设计的描述要包含与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相关的主要信息,例如学习情境名称、课程名称、学习时间、能力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建议等,而且呈现的内容尽量具体化,避免过于笼统或含糊其辞;要充分意识到基于学习情境设计的教学结果是具有一定开放式的,具有多种合理的可能性,等等。

四、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职业性”

德国学者劳耐尔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了测量职业能力的8项指标:功能性、理解与表达、使用价值导向、经济性、工作及经营过程导向、社会可接受性、环境承受性和创新性,其中6项可以作为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职业化”效果评价的指标参照。

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功能性”是评价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活动“职业化”效果的重要指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功能性’是指工具性的专业能力,包括去情境化的、专业系统化的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就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而言,“功能性”指标的观测点主要看学生掌握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水平高低,以及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娴熟程度,比如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程度、转化理论与知识的熟练程度、教学掌控能力等。“理解与表达”指标的观测点在于观察学生是否能明确地描述教学计划和表达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否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教案、教法、教学过程和预期效果等。“使用价值”的评价指标观测点在于考察学生教学方案的潜在效果和教学实施(模拟)过程的实际效果,以及两者之间的效果差――效果差越大,反映出来的问题越严重:要么是方案设计的不科学和不合理,要么是学生掌控能力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准;或者两者兼有。“工作导向过程”是指考察学生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所开展的每一个行动环节,是否考虑到整个教学大局,是否考虑到每一个环节对整个教学起到什么作用,以及它与前后行动环节的关联性等。“可接受性”在这里指两方面的考量维度:其一,学生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实施获得实习对象以及同事的认可程度;其二,学生的教学设想与其能力的契合度。受到学生和同事认可度越高,同时又在自己掌控之内的教学设想可接受度越高,反之亦然。“创新性”是所有工作都在强调和追求的品质。作为评价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而言,主要观察学生是否做到两点:设计教学方案时是否能够跳出自己的思维惯性,是否有新想法,比如内容更新、方式变化等;学生在教学实施(模拟)过程中的程序化程度的稳定性如何――稳定性越高,行动方式的创新性越低;反之亦然。

总之,基于英语教学法课程“职业性”确定的评价指标,主要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变化过程和形成程度作为考察内容,反过来这样的评价方式也促进教学活动对于提升英语专业师范生职业能力的重视,其目标最终指向合格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准备。

五、结语

在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其“职业性”特征并基于此特征的要求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是一名授课老师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体现,是该门课程进一步教学改革过程中绝不能忽视的问题。作为专注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可以帮助授课老师从新的角度,以新的理念,采取新的方式对英语教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即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为导向,制定出符合职业要求的、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很好地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组织与职业岗位真实情境相似的教学行动,并对照实际工作的职责要求来评价教学效果等,将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潜在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转化为英语师范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出顺应时代要求的英语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夏芬.加强英语教学法课程建设,提高师范毕业生素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3)

[2]张永花.英语教学法课程多维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3]徐苏燕.慕课浪潮下的英语教学法课程内容重构与教法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14(4)

[4]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徐涵.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热点推荐

上一篇:简谈大型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问题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