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作用及建设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作用及建设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学生社团 特点 作用 建设

论文摘要:高校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类社团有它的自身的类型特点,对学生培养等方面有相当的促进作用。社团的发展和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规范的管理提高品质,延伸社团的功能。

高校的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是高校活力的表现,是大学生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也是增长知识才干的课堂。它对于形成学校的人文环境,提升学生的品位,构筑学校的历史传统,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都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规模的扩展,学分制等措施的实行,高校与社会的紧密接触,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新的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更自由,与社会接触将更广泛,社团活动将更加丰富更有魅力。

1 学生社团的类型及特点

高校学生成立社团申办手续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来说院系级社团由院系分团委或团总支批准,校级社团由校团委批准即可成立。因此,高校的社团规模大小不一,种类也多种多样。可划分为四大类:

1.1 学习型 这类社团一般能结合专业学习,同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多,如“经济管理协会”“数学建模组”“旅游协会”“法律协会”等。学习型社团以理论学习为主,通过开办专题讲座、读书报告会、办刊物等开展活动,社团成员相对比较稳定,活动也比较规范,活动质量也比较高,大部分学习型社团聘请了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但这类社团由于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活动内容过于专业,无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因此,一般规模不大。

1.3 活动型 这类社团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以各类文体、社会活动为主线成立,如“礼仪队”“篮球协会”“棋牌协会”等。活动型社团最缺乏严密的组织,活动开展有一定的阶段性,有些大型活动参加者不仅仅限于本社团成员。

1.4 服务型 这类社团组织一般要求有一定的专长,社团活动以开展对师生、对社会的服务为核心,部分社团在校内甚至设有固定的服务日、服务地点。像“家电维修服务社”“青年志愿者协会”、“电脑俱乐部”等。这类社团对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具有较好的作用。

以上四类社团组织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文学社”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是兴趣型社团,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说就是专业社团。高校各类学生社团除了各自的特点外,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4.1 有群体目标的一致性和组织的松散性 学生社团能够成立,是因为其成员之间在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社团组织在开展活动方面具有相同的目的性。由于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入社门槛低,手续简单,无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加上有的社团成员多达数百人,因此组织就较为松散。

1.4.3 社团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由于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开展活动也丰富多彩,社团活动会涉及教育、经济、科学、文化、体育等诸多方面。

2 学生社团的作用

2.1 社团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对专业的认识,对兴趣的培养,对社会的解读,很多是通过社团活动得到的。应该说,把一个幼稚的高中毕业生变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大学生,社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文学社”、“剧社”、“书画社”等,对于成员人文素养的提升、审美品位的提高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2 社团在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上的作用 教育主管部门曾经在部分高校进行调查,发现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少高校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事实上,参加社团活动对于大学生释放心理紧张情绪,改变孤僻、自闭的现状,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普通成员参加社团活动次数及在社团中所承担的工作没有硬性规定,因此,社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2.3 社团在学生适应环境,融入社会的作用 很多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无法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对新学校均较陌生,无法很快融入新的环境。而社团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社团成员中有来自学校不同专业的高年级同学,新生通过他们了解学校、了解老师。同时,社团作为一种社会团体组织,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社会化特性,能使其成员在一定程度上感受被社会同化的过程。

2.4 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一所高校的活力所在,而校园文化的产生,有部分来自于校园文化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大部分由社团来承担,毫无疑问,社团对校园文化起到了创造作用,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社团,不同的社团文化,不同的社团文化造就不同的校园文化。大学浓浓的文化氛围,需要长期的积淀、积累,才能形成自己固有的特色文化,我国的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名牌大学,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它特有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底蕴更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长期的积淀、积累形成的,其中许多是以社团为载体继承发展的。

2.5 在促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和维护学校稳定上的作用 学生社团的活动虽然不等于“两课”教育的延伸,事实上,象“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等社团本身就具有很浓的思想教育色彩,不少社团举办的讲座、活动客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起了促进作用。社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事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情况,热爱学校,也有利于维护学校的稳定。"

3 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内开展的一些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参加,这对于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各方面能力,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但是高校学生社团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学校行政缺乏投入 高校学生社团大部分存在“三无”现象,无经费、无场地、无指导教师。由此造成社团活动开展不正常,活动无固定场所,活动质量不高。许多社团在成立之初轰轰烈烈,成立之后就无声无息,学生社团较多,归口管理的团委经费有限,有限的经费只能保证日常开支,以及每年固定的几个大型学生活动。目前大部分社团活动经费仅靠收取有限的会费,少量的社团能获得一些社会赞助,也有社团开展一些经营活动,自己赚取活动经费。

3.2 学校对社团管理不力 由于学校对社团的作用没有太高的期望,对社团的成立,社团的活动也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造成学生社团过多、过滥,精品社团不多,多数社团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这么多的社团,学校的财力、物力、人力就无法支持,而作为管理部门的团委,也只能进行宏观管理。

许多高校团委也看到了社团的这种情况,因此有的高校开始实行“精品社团工程”,重点建设若干个历史悠久、影响力大、师生反映好、活动开展比较正常的社团。但这样的举措往往不能长期坚持,时常整顿,也时常建设,但收效甚微。

3.3 学生对参加社团目的不明、心态不正 每年的9月、10月,当新生来到学校时,所有社团都开始“纳新”,许多新生是抱着好奇心参加社团的,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所参加的这个社团到底是个干什么的,有的看到别的同学参加了这个、那个社团,觉得自己不参加就显得太落伍了,还有的是被高年级的老乡、校友拉进社团的。

而一些老生参加社团则另有一番目的。一些学生看到自己在班级、在学生会无法获取一官半职,就转而投向社团,弄个会长、副会长干干,过一把学生干部的瘾,也捞一点政治资本,为竞选学生会干部及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更有学生看到某个社团女生较多,通过参加该社团,与女生多交流、多接触以达到谈女朋友的目的。所以,有些高年级学生把社团活动戏称之为“鹊桥会”。

3.4 教师对社团的认识比较片面 高校的一般教师对学生社团缺乏全面认识,一方面认为学生社团是团委管理的,与自己一个普通教师无关,另一方面觉得学生社团只是学生根据兴趣搞一些活动,与教学无关,有些教师甚至还会认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对那些热衷于社团工作的学生会另眼相看。因此,很多老师不愿做社团的指导教师,社团也缺乏较正规的指导和引导。

4 如何建设和发展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会活动是高校学生活动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学生会、团委工作属于官方的,而社团工作民间色彩更浓一些。从社会学的角度,学生会、团委属于正式群体,其领导人由校方任命(通过选举方式任命),而许多社团属于非正式群体,其领导在社团活动中自然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群体,在学生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太一样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建设。

4.1 规范管理与重点建设 现在一般高校均制定了有关学生社团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于社团的成立、组织管理、开展活动、创办刊物、经费管理及考核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各个社团在成立时也会制定各自的章程,应该说在制度建设上,高校的学生社团已经走上了正轨。但由于社团数量多,学校主管部门人手少,无法对所有社团进行一一过问,再则,各社团领导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社团成员多寡不一,开展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也有天壤之别。针对这种现状,学校主管部门可采取“宏观管理,重点建设”的策略,对一般社团不投入,由学生在制度的框架内自行开展活动,对成员数量多,活动开展规范,活动质量高、在学生中影响力大的社团进行重点建设,给以经费支持,选派指导教师,优先使用活动场地,大型活动邀请校级领导参加等。此外,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就是成立专门的社团管理组织,如“社团联合会”等类似学生会这样的组织,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校进行宏观管理。

4.2 社团功能的开发 过去,高校对学生社团比较倚重的是它在活跃学生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稳定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的功效。但社团应该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创业的练兵场,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绿色通道。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全校范围甚至跨校选课,还有一部分高校实行宽口径招生,学生进校一两年以后再进行专业分流,因此学生班级观念逐渐弱化,而社团组织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因兴趣、爱好相同而结成的社团,其成员可能四年都在一起,会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集体。再者,由于社团成员来自全校各系各专业,互相学习探讨,有利于文理渗透。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群体研究(1)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