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谈如何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谈如何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小编:

"

一、引导学生找准学习的重点

初中历史教材六大本,记载着人类从远古到现在几百万年的重要活动。由于历史学科课时较少,教学任务重,如果在学习中不能抓住重点,找准关键,那么必然会在繁多的史实中迷失方向,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那么如何才能抓住重点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告知学生教科书的重点章、节、子目和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教会学生掌握确定重点知识的原则或方法,具体表现在:①凡是发生在历史转折时期,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②凡是教材文字表达中具有“最大”、“最早”、“第一”、“领先”、“标志”、“开端”、“序幕”等字眼的内容;③凡是和当今世界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④凡是教材内容配有插图,课后有思考题、讨论题和练习题的内容。

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教材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描述性的内容较多,有大量生动具体的史实,识记量特别大,这无疑增大了记忆初中历史的难度,但记忆基础历史知识又是必要的,“温故而知新”,“不记则思不起”,正如法国作家伏尔泰说的“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有创造和联想”。良好的记忆可以使学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每个人大脑都有巨大的记忆潜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挖掘记忆潜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在处理和讲述教材内容时把握教材,化繁为简,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记忆。二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记忆的一般原则:先粗后细、先大后小、层层深入步步展开;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注意知识的前连后挂、同类知识的联想扩散等等。三是应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广泛而灵活地运用,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实上去寻找记忆的规律。对于动态性的历史知识,一般采用的记忆方法有以时间为轴、以情节为线、以年代为序来记忆等等。

三、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启动思维,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条件入手,明确思考的途径和方向。如中国近代史的新民主主义期,有这样一道判断分析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 王瑞说是中共“一大”。B 李玉说是中共“二大”。C 刘红说是中共的遵义会议。D 陈强说是中共“七大”。

这道题主要考查对中共重要会议影响的理解。指导学生解答时要让学生弄清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从幼稚走向成熟”。A“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标志着建党工作圆满完成。D中共“七大”主要是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而D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所以此题是刘红同学选择的C选项正确。这一训练过程,通过设疑→思辨→释疑,使学生化知识为能力,学会掌握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和表述历史,训练了学生独立自主解决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不仅善于设计问题,而且善于引导学生直接参与问题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向教师提问比教师提问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学生是否学会提出问题,是他们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思维能力高低强弱的重要标志。为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既要设计好问题,又要引导学生发问,要给学生讨论、发问的时间,要重视学生的问题和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在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发问,是讲、练、思的融合,是教学方法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

教师对学生方法的指导,都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围绕师生对问题的设计,通过疑、思、解的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比较综合能力、表达叙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价值领导力与教师队伍价值观建设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