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社团团建: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浅谈社团团建: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小编:

"

;我关键词: 社团 学分制 条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团建工作 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现实意义 实践探索 课余文化

论文摘要: 在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概念日益淡化,社团逐步成为学生拓展课余文化的主要阵地。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团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社团团建工作又是发展共青团的主要渠道。本文阐述了学分制下大力推进社团团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社团团建的实践探索,最后指出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今天,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学分制、选课制正在逐步实行,作为传统意义上学生团建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的概念在不断淡化,功能在不断弱化,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团建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基层团建工作,寻找和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学生社团以学生的共同兴趣和需求为纽带,以其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成为吸引和凝聚学生的主要阵地,并不断凸显其作为学生基础性组织的重要作用。在社团中建立团支部,改变了过去仅仅依托班级建团的模式,而是班级、社团两种途径并存,相互补充,较好地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问题,成为新时期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使学生社团进一步发挥凝聚力,加强管理。

一、学分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学分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所谓学分制,是指以国家颁布或规定的某一或某类学位课程的课程学分为依据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及其管理的一种制度。它规定,取得高校学籍的学生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1]。这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被认为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查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2]。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分制改革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培养我国新形势下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学分制“以人为本”,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年制下,学生只能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学习,自主选择的余地很小。但是学分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和课程进行学习,也可以选择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遵循了人才发展的规律,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

(二)学分制更加体现“灵活性”,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制定学习计划。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不同学科和不同门类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挖掘自我实现的潜能。而一部分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延长学习年限,缓解学习的压力,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学分制下课程资源的共享性,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

教师开设各种高质量的课程,学校开放各种实验室,打破不同的学科界限,而学生则可以选修到不同学科教师的课程,自由组合,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但是,学分制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与以往的学年制、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必然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对象——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以学生发展为己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适应学分制下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第一,对班级授课制的冲击。在以往的教育体制下,班级授课制的概念根深蒂固。在班级中,学生们的归属感强烈,统一性和划一性很强,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学分制下,学生上课的时间、地点、课程都可能会不一样,缺乏统一步调,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管理理念到实践,学生工作必须调整方式方法。

第二,学生的个体需求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在学分制下,学生个性化发展必然导致个体需求的多样化,这对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能再拿以往的经验来判断,而是应该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认真研究学生的需求,树立起服务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就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咨询。

第三,学生发展易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学分制强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然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暴风骤雨”期,自我控制能力仍十分弱。因此,懂得自觉学习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学分制下收获颇多。但是,对于那些惰性十足的学困生来说,沉迷网吧、逃学、自暴自弃的现象则时有发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学分制的实施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这不仅是学分制改革的需要,而且是高校积极主动地适应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需要。 "

二、社团在学分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整中的突出作用

2005年1月13日,教育部、团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在新形势下,各地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而高校学生社团是根据社团组建的有关规定,由具有共同或相近的志趣和理念的高校学生,基于某一宗旨和目标而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娱乐为目的的非正式组织。其对于大学生的独特吸引力和凝聚力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且,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其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和素质拓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分制下,传统的专业、班级、年级的概念日益淡化,甚至不复存在,学生选课、上课等行为表现出高度个性化,很难找到一定学生群体的共性化行为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社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焦点之一,并逐渐赋予它新的内涵。

(一)社团符合了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生活需求多样化的需求。

社团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群众性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活动,拓展第二课堂,加强人际交往,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社团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在学分制下,学生更能充分体现个人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个性化发展十分明显。不同类型的社团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甚至可以让一些学困生重新在课外找到自身的亮点,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社团活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从“显性”向“隐性”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灌输”,方式方法单一,多通过班级这一形式贯彻执行。但是在学分制下,通过社团这一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增强了渗透性和有效性,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

因此,要紧紧抓住社团这一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其在学分制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而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把团支部建立在社团中,从而借助社团的凝聚力深入开展共青团工作。

三、大力推行社团团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共青团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团建的创新,探索出联合建团、依托建团、社区建团、公寓建团等灵活多样的团组织设置方式。”[3]新《团章》也鼓励团建创新,要求大胆推进团组织建设、跨越行业、地域、类别等传统建团界限,从而进一步健全团队组织网络,壮大团队力量,使团组织在团员青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4]。团建创新是高校团组织在新形势下不断推进团建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随着学分制的逐步推进,社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实效性和渗透的新载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成为一个新的工作增长点。尤其是如何推进团建工作进社团,切实拓展团的工作,已成为广大团干部的重要任务。

(一)社团团建符合学分制条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在学分制条件下,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学生社团是学生开展群体性活动的有效载体。而且,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推行,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欢。所以,参加社团的人数剧增。学生投身社团活动,他们对社会、对学校的贡献,对个人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可谓功不可没。因此,大力推行团建进社团工作,能极大地拓展团组织工作的渗透范围,并借助社团的“隐性”教育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社团团建满足新形势下加强社团管理与发展的要求。

在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概念淡化,社团数量多,但发展不平衡,这是由社团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决定的。社团与班级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管理较为松散的群众性组织,而后者是管理统一严格的行政单位。所以后者是辅导员垂直领导和管理的下属单位,而社团更强调自身发展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在发展过程中,社团已显现出管理力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人员流动性大,发展持续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社团活动丰富多样,很容易成为社会不良思想的宣传阵地,甚至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腐化青年的抓手。为更好地实现长足发展,实施社团团建工作,可以更好地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广大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的中坚作用。而社团一般都接受团总支的直接领导,成立社团团支部,可以获得更多的扶持,这对于正确引导社团,加强社团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四、社团团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指导思想。

1.一个团籍,两种身份,多重覆盖。社团团员,只在班级团支部注册,只有一个团籍,社团团支部暂不涉及注册团籍问题。社团团员,不仅是班级团支部成员,同时也是所在社团团支部的成员,参与两个团支部的活动,具有两种身份。社团团员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实现多重覆盖。

2.共青团组织主导性作用下的民主化、规范化管理,强化共青团对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增强决策的民主化和决策过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

3.社团内部凝聚力建设为核心,负责承担团的活动项目,发挥团组织的工作职能,以组织社团成员开展活动、拓展素质为宗旨,积极探索社团自身建设与团支部建设的有机结合。

(二)社团团组织建设体制。

形成由团委直接领导,社团联合会团建工作委员会具体管理和监督,社团团支部具体开展工作的社团团组织建设体制。 2.社团团支部的主要职责:

(1)团干部的产生及理事会成员的审核;

(2)团支部的日常工作;

(3)社团内部监督工作,包括对理事会及其成员日常工作的监督,对社团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对社团日常活动进行监督,如发现违规事项,应及时向社团联相关部门反馈情况;

(4)下届团支书的提名;

(5)负责社团推优工作,具体包括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社团干部以及社团工作先进个人参评人选的确定上报;经民主选举依据一定比例向党组织推荐优秀社团团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6)准备社团评比材料,同时协调社团负责人交接班时的各项工作,配合校团委、社团联及社团负责人开展工作。

3.社团团支部的成立。申请成立团支部的社团,在经社团团建工作委员会认证审查后,向团委上交书面报告,通过后方可组建社团团支部。

(三)社团团干部管理体制。

1.社团团建工作委员会组成。由各社团团支部书记组成社团团建工作委员会,讨论协商有关社团团建工作。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团委推荐社团联主席团成员担任,主持社团团建日常工作。

2.社团团支部组成。社团支部必须建立健全支部委员会,必须配备一名团支书负责社团团建工作,同时必须配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可根据情况委派文娱委员或实践委员。社团团干部必须以推动、促进社团的自身发展为职责,明确社团会长负责制,团结其他社团骨干,共同建设社团。

3.社团团支部干部产生。社团团支书须经团员大会民主选举,由团小组提名2-3人,由与会会员半数以上民主选举通过产生。选举一般在每年5月进行,选举必须有社团联工作人员参与监督,由校团委、社团联批准任命。社团团支书除特殊情况外,须任满一年。社团团支部的其他主要团干部由团支书提名,经原团支部审核,并将新一届支部委员情况上报社团联登记备案。

4.社团团支部干部职责。支部书记负责主持团支部的日常工作,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团员大会,认真传达上级团组织的决议和指示,安排团支部工作,抓好支委会的自身建设,同时配合社团会长做好社团的其他工作。组织委员负责对团员青年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检查和督促团小组过好组织生活,宣传委员要做好的支部相应宣传任务,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团的基础知识等。

(四)社团团组织日常运作体制。

1.各社团可结合社团本身开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团的活动。在每一学期初确定学期团的活动计划,每一学期期末及时总结并将材料上报团建工作委员会。

2.必须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至少一个月有一次)确定下一阶段团的活动。

3.各社团团支部书记必须参加社团联每月定期的全委会例会和团建工作委员会召集的会议。

4.社团团组织一学期内必须有两次以上的“主题团日”等组织生活。

5.做好社团的思想政治工作,社团团支部可分小组结合时事开展讨论会,及时学习有关文件。

6.社团团员团籍注册、团费上交仍归属所在学院行政班级。

(五)社团团组织考评

1.社团团组织考评与星级社团评比挂钩,社团团建工作成果纳入星级社团评比的内容,同时也作为学校评定“精品社团”的重要考核内容。

2.对于优秀的社团支部将由校团委授予优秀团支部称号,对于优秀的社团团干部将视成绩授予优秀社团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3.团建工作委员会负责对社团团支部进行年度考查制度,凡合格者可继续开展活动,不合格者应责其整改。

4.对违反管理规定的社团团干部视其情节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和免职的处分。

五、社团团建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社团本身的发展基础。

在现阶段,许多社团发展得良莠不齐,只有发展基础较扎实的社团才鼓励其申请成立团支部。否则,部分社团连自身的发展都成问题,更加没有精力开展团的相关工作了。

(二)加强对社团及其团支部的管理。

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共青团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团委必须加大对社团团建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不断规范管理,健全和完善制度,努力激发社团团支部开展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和团日活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社团干部的培训和学习。

社团发展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团支部的成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2]费英勤.李向晟.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87.

[3]周强.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中国青年报,2003.07.29

(1).

[4]《团员意识教育读本》编写组.团员意识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新时期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