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存在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新技术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平台,同时它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当前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网络技术也深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领域信息、知识、理论体系为大学生扩大见识、获取知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提供资源与平台,信息网络的出现及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和拓展。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容易使人选择信息困难,阻碍人的发展

网络信息的海量性是指网络领域信息资源的无限丰富性和快速变更性,它突破了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的存储,传播信息的局限,实现了信息跨时空的交换与连接。网络信息的海量性表现在信息容量大、种类繁多、方式多种多样、信息的交换传递更新快。这些网络信息一方面为人的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另一方面也给人造成压力和选择困难。面对着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无论是当代大学生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会感觉到信息选择和辨别的困难。因为在这些信息中不乏有一些虚假、庸俗甚至暴力、封建迷信的信息,极大地扰乱了人们的视线。大学生在面对这些信息时不知该如何对信息进行选择,容易产生信息恐慌;大学生在面对无限丰富多样的信息时容易产生对信息依赖;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中一些高技术的东西时容易产生信息崇拜;大学生在面对着信息时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信息毒害。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网络知识的了解不多、信息处理和信息意识的缺乏都会产生信息选择的困难。这些问题反映在心理层面,就是“心躁”,即急躁、浮躁、焦躁、烦躁。“心躁”是对其复制状态的突破,既意味着一种发展的内在“躁动”,产生推力,也表明人们内心充满着矛盾乃至冲突扰乱人的心境甚至使思维空间无序,使人专注眼前变更与功利而陷于困惑,这无疑有碍心智的发展,不利于智力的发展与发挥,也不利于长远目标与深沉信念的形成。这种心理现象也会影响人的发展。面对这种现代性的手段,每个人在感受到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它使我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使人们陷人到一种困惑中。“现代性使个体遭遇着种种复杂的选择,并且因为它是无原则的,因此它同时对于如何进行选择无法提供帮助。”

(二)网络领域的诱惑性容易使人成瘾而丧失主体性

网络具有着诱惑性的特点。这种诱惑性主要表现为新颖性、奇异性、成瘾性。新颖性是指它的内容和形式无限多样地不断更新,奇异性是指它的内容和形式奇特怪异,成瘾性是指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引诱、迷恋的作用。一旦在网络上形成一种持久而难以解脱的信息满足方式,就表明人已形成网络信息的内在强迫,就意味着成瘾形成。网络成瘾就是人被网络信息左右、控制,身不由己地丧失主体性。据调查大学生上网主要是打游戏或聊天的至少达90%,甚至熬夜上网而不按时就餐,是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生物钟紊乱,出现对网络的依赖和不可缺少的“网络强迫症”。主体性丧失主要表现在人与信息主客体关系倒置、人被信息同化、人的价值目标的丧失与错位。信息本是人的创造物为人所用,可在现实生活中人对信息的选择、信息用处、混同信息甚至被信息所困、所控,实质上人的主体性地位的丧失而走向了对象化、工具化。人被信息同化是指人只满足于信息领域的数字化、符号化、虚拟化,忽视甚至摒弃人的人文、德性与情感,实质上就是人成为了同信息一样的数字符号信息。网络的这种吸引力往往导致学生对网络的迷恋,甚至过分投人而患上“网络痴迷症”,使他们在现实世界中遇到困难挫折时,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而是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找虚拟的完美人生,逃避现实。互联网促进了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特别是少数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政治理论,网络中的虚假、反动、暴力、色情信息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容易使大学生的价值目标丧失与错位。

(三)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人的虚假性与反现实性

所谓网络的虚拟性是指有形的事物以及现象在网络中以数字、图象、声音等抽象方式表达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网络环境(空间)、网络主体、网络交往的虚拟。在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中,大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里现实生活中关注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都变得不重要了,剩下的只是交往的符号。正如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所说:“网络虚拟性的危险在于,它以一种更具欺骗性的手段方式和魅力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在你没有意识到时就排斥掉你其他的生命感受、情怀痛苦和乐趣,它利用所有人类交流的欲望和行为,构筑起他扑朔迷离、常开不败的青春。”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就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大学生本来就过着简单的“三点(教室、寝室、食堂)一线”生活,感觉生活极其枯燥乏味,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就选择了上网聊天和网上交友。但由于一些大学生迷恋于网络且乐此不疲,大大减少了他们参加现实社会的交往活动,疏远了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有的甚至还患上了“网络孤独症”。用人机交往代替了人际交往。交往性马克思指出:“人类活动的一个方面—人们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就是说正是人与人的交往才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框架。没有人际交往就不是一个社会人,忽略了人际交往不利于现实中个体的发展。在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里,网络道德规范也是非强制性的,有些大学生就摆脱了现实社会的伦理要求,肆意放纵自己。“在思想内容上大肆宣扬西方意识形态,传播色情、暴力、迷信等颓废庸俗内容;在行为上发表反动言论、恶意攻击、谩骂他人甚至发展畸形的网恋;在经济利益上实施网络诈骗、偷窃他人网络财富等等。”在网络中获得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快乐和感情,从而使自己更加无法适应和面对现实的生活。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诱惑性,容易导致人的反社会性。过度依赖网络不仅阻断了大学生正常社会化的情感渠道,而且还会导致青年学生在感知、思维、情感、意志、个性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摧残,增强对现实生活的恐惧,结果严重弱化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因而会更加逃避现实社会,更加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这样就越来越走向反社会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树立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即自觉性。马克思指出:“随同人,我们进入了历史。动物也有一部历史……但这部历史对它们来说是被创造出来的……相反地,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要在学习生活中引导大学生,使他们在人与信息的关系中准确定位,树立主体意识。必须认识到人是主体,信息是人的创造物,为人所用,是客体。人应当以主体身份选择、利用信息,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正确处理主客体关系,一方面要适应信息社会,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这是在信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克服对信息、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与迷信,充分利用信息而不为信息所左右,始终掌握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发展的主动权。"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面对一群在网络环境条件下不断成长的大学生,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又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必须的。首先,教育者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锐度,这种对信息的广度和敏锐度直接影响到教育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和对信息的需求,关系到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水准。其次,教育者要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较强的信息能力是指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教育者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能在学习生活中给学生传递更多的积极的信息,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教育者要具有崇高的信息道德,教育者传播信息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备这一素质是必要的。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进行网络心理教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大学生上网聊天、网恋、玩游戏的越来越多,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和成瘾现象也随之出现,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网络心理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开设选修课程来加强重视,设立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网站和开辟论坛,要有专业的人员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困惑作出及时解答。要经常开展网络心理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相互接触了解的机会。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多关心学生生活和思想,对大学生的恋爱观、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作积极的引导。作为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困惑时,不要用沉迷网络来逃避现实,要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和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加深对网络的认识,能全面客观地看待网络,提高自主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建立网络阵地

网络阵地就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网站是一个从寓教于乐、寓教育于服务的“隐性教育”到“以教育为主,以信息服务”为载体,兼顾兴趣与娱乐。学校要有自己的校园网,作为向大学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阵地。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政治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把校园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一方面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与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把校园网络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开展网络教学工作。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