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以内容型激励理论透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动因

以内容型激励理论透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动因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成长 内在需要

论文摘要:依据内容型激励理论的观点,对幼儿教师不同社会角色专业成长需要的内外动因进行分析,构建社会支持系统,营造生命课堂,创设人文管理环境,以不断激发幼儿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有效激励幼儿教师持续成长。

一直以来,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幼儿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焦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外动因有哪些?怎样真正实现幼儿教师有效地成长?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的观点阐述

西方组织行为学内容型激励理论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由需要引发、激励而产生的行为的发生、发展。内容型激励理论认为:人是需要的复合体。人除了生理、安全、隶属与爱、尊重(分为外部尊重和内部尊重)这些基本需要外,还有求知、审美、自我实现这些成长需要。人的内在需要是激励的主要诱因,尊重和成长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最基本的需要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依次出现和满足,需要的发展遵循“满足/激活律”,即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川。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需要

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专职教育者,其需要也是多元的,既有来自于生命个体的生存最基本需要,更有来自于不同社会角色专业成长的内外部需要。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角色隶属于一定的国家(或社会)、群体(或组织),扮演着社会人、组织人、教学人、家庭人、个体人的社会角色。教师通过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与社会、群体、个体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依赖性的社会交往互动。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z}。幼儿教师在以不同角色参与的社会互动中,获取了来自社会、群体、个人对其专业成长的观念、态度的信息,在这些外部需要与其内部需要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自我认识和概念。

(一)社会人—成长,服务社会,成就自己的需要

作为社会人角色,从宏观的角度看,教师与全民族、全社会、全人类的幼儿教育事业相依存。推动幼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进程,离不开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从微观看,教师与其所结识、交往的社会群体(包括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相依存。教师充当着幼儿教育专家、儿童顾问的角色,对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建议,优化改善微观教育环境,这也是教师作为专职教育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这一角度讲,社会的进步,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身为幼儿教师,在与社会群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深刻感知到自身所承载的培育祖国未来和希望的社会重任,当社会角色期待与角色能力之间客观存在一定距离时,在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则更具迫切性和主动性。

(二)组织人—成长,赢得组织认可的需要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活动的场所,也是幼儿教师所隶属的群体组织。幼儿园作为一级组织会基于国家政策法规、社会发展的进程、幼儿园自身发展与市场需要等因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学历提高有一定的规划和要求,组织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也是身为组织成员的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客观需要。

作为隶属于组织的成员,教师有赢得组织认可、获得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主观内在需要。一方面,在寻求归属感的驱动下,教师能够积极关注自身的成长进程。另一方面,教师因专业成长而相应改善的教育质量,会为组织赢得更高的社会声誉,提升教师在组织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成就感,更利于教师实现自尊和归属感,而这又会成为教师在与组织互动中不断成长的强大动力。相反,如果缺少了这一动力,教师就会把作为组织人所应有的专业成长看作是一种无形的负担和压力,内心惶恐不安,自卑、厌倦、疲惫,产生职业倦怠(310"

(三)教学人—成长,体验教学的成功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家长是一种依存关系。教学是教师人生中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4],教师的专业成就更多的来源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

对于幼儿而言,教学是其幼儿园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幼儿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幼儿好奇、好模仿,求知欲旺盛的年龄特点,加之对教师权威、学识、个人魅力的崇拜与折服,使教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占据了很大的空间,成为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对于幼儿家长而言,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消费者”,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为家长的消费提供相对“等值”的教育服务。幼儿及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的这种服务契约关系,使幼儿及家长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行为有种期待—那就是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按照契约履行职责,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情操和专业素养,不断充实完善教育技能,以确保自己胜任角色。

身为教学人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获得家长、幼儿的信赖和尊重,体验专业成就感,实现专业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内在自尊需要。在内外需要相统一的共同作用下,更能促使教师将专业提升当作是必要的和迫切任务来对待,并能将外界所赋予的压力当作动力,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中,并乐此不疲。

(四)家庭人—成长,快乐家人,幸福自己的需要

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教师无论作为社会专职教育者,还是家庭成员,都有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社会外在要求。作为家庭成员的幼儿教师,有追求,有事业,积极进取的职业形象更能使家人有体面、踏实之感,并为之自豪。勤奋上进,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的幼儿教师更能在家庭中树立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为子女、家人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交往互动中,使教师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学习生活带来的充实和乐趣,更能进一步激发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和动机。

(五)个体人—成长,追求身心愉悦的需要

教师作为一个单独的社会个体,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互依存,进行交流。在教师内心世界里,充满着自己能胜任工作、能独立自主的自尊需要,充满着对周围及自身环境中未知领域探索、掌握的求知需要,在精神上有追求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自我实现需要。在人的各种需要中,生理、安全等基本需要的强度会随着需要的满足而降低,而成长需要的强度不但不随着其需要的满足而减弱,反将因获得满足而增强。在成长需要之下,个体所追求的目的是无限的[s]0

专业的成长能使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并能在不断追求卓越的境界中体验到成功,成为教师前进的有力支撑与加速器。教师如果只是把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靠毅力和责任心来疲于应付,那就意味着教师的职业使命已经终结。只有当教师把教育教学当作自己的终身的追求和毕生的事业来看待,才会由内心激发出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不知疲倦并勇于进取。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需要是多元的,需要的满足是个体成长的动力和基础。依据内容型激励理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的需要是无止境的,而内在需要是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诱因,只有不断优化外部环境,创设支持性空间,才能不同层次地满足其生命个体和社会个体的需要,从而不断激发内部需要,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基于内容型激励理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构建杜会支持系统,激励教师向更高目标迈进

从社会阶层划分上,幼儿园教师们喜欢将自己戏称为有别于白领和蓝领之外的“粉领”一族,一是因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既离不开脑力劳动,更少不了体力付出,是脑力和体力强度相对来说都比较大的一种劳动;一是因为幼儿教师虽然在称谓上与大、中、小学教师一样也同样是“教师”,但其社会地位[6J与待遇[}l却没有随着全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重视而改善。幼儿教师的身份不明、待遇偏低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当前影响教师队伍稳定,制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依据内容型激励理论,人的最基本需要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依次出现和满足,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行为的动力。要想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使社会、群体和个人的需要有机统一,需要全社会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认可,通过健全和完善的法制保障,使他们真正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切实改善幼儿教师的生活水平,使他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不断追求更高层次需要,将专业成长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来建设,才能真正让教师个人、幼儿、家长、幼儿园、社会从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全面获益。

(二)改善专业成长环境和评价机制,鼓舞教师不断成长

师生共同的生命课堂蕴含着巨大的活力,只有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更加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此,努力改善育人环境和评价机制,帮助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和文化素养,在成功的教学体验中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促使教师成长的外部需要转化为其自身的内部需要,使其不断通过满足自身的需要进而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遵循“满足/激活律”的原则,要努力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和主人,使教师在创造性地工作中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从而由迫于形势压力而无可奈何的“要我成长”转变为自身精神内在需要的“我要成长”,将专业成长的外部动力内化为内在的主观需要,为其专业成长源源不断地注人动力。

(三)创设人文管理环境,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

正如内容型激励理论所认为:人的内在需要是激励行为产生的主要诱因,主体的内在需要越强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没有教师协助及其积极参与”或“违背教师意愿”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成功过l8]。要想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必须善于激发教师的内在需要。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往往令他们身心憔悴、疲惫不堪的并不是体力的付出,而是源于缺少尊重、理解、支持和温情幼儿园文化氛围、管理方式,源于紧张的人际关系,因为身体的疲劳是很容易恢复的,而心理的压力和苦恼是他们自身很难解决的。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当尽量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保障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主权,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的组织,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的成长需要,不断激发教师更高层次的内在需要,体现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1)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