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章太炎的教育主张

浅析章太炎的教育主张

小编:

"

论文摘要: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一直受到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教育观念保守,内容陈旧,方法简单机械,培养目标单一,个人发展片面,功利主义倾向相当明显。为此,章太炎从发展个性、开启智慧、掌握常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论文关键词:章太炎;常识教育;素质教育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非常重视发展人的个性、开启人的智慧,他认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一直受到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教育观念保守,内容陈旧,方法简单机械,培养目标单一,个人发展片面,功利主义倾向相当明显;及至洋务派在中国创办“洋务学堂”后,教育内容发生了变化,以实用的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忽视社会科学的传授,强调学问专为“致用”,全面否定国学,更是以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上,极力强调集体自由高于个人自由,个人自由必须服从国家主权。所有这些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个性,使得受教育者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很好的发挥,从而使人们的个性发展走向了极端。为此,章太炎从发展个性、开启智慧、掌握常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根本在于开启智慧

章太炎认为,个人意志自由是社会责任得以实现的前提。他极力反对“学问专为致用”的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认为这样会把学生培养成服务于“致用”的工具,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身价值,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他说:“致用本来不全靠学问,学问也不专为致用”。他认为教育的根本首先在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学问本来是求智慧,也不专为致用,中国古代的学问,都趋向致用一边;因为当时的人,只有看外边的眼光,没有看里边的眼光”。“近来分科越多,理解也越明,自己为自己求知识的心,比为世界求实用的心,要强几倍。就晓得学问的真际,不专为致用了”。“致用的学问未必真能合用;就使真能合用,……机会不巧,讲致用的还是无用。”“专求智慧,只要靠着自己,并不靠什么机会,……见得几分真理,将来总不能泯灭。就有一点漏洞,总不会全局推翻”所以,章太炎先生认为学生求学也好,教师教学也好,目的就是开启智慧,“求学不过开自己的智,施教不过开别人的智,是最大的坦途了”。

章太炎先生强调教育要开启学生智慧,就必须对学问进行创新,“学问既然为求智慧,得了前人已成的学问,不可将就歇手。将就歇手,自己仍没有自己的心得。要知道,知识与道德,原是不同;道德或者有止境,知识总是没止境。以前的人积了几千年的知识,后人得了这个现成,又发生自己的知识来,就比前人进了一级。现在看当时的后人,又是前人,应该要比他更进一级,学问才得新新不已。”他把教学形象地比喻为做买卖,前人的学问是本金,创新的部分是利息,也就是自己的智慧,如果不去创新,就没有自己的心得,“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

二、提倡个性发展

章太炎作为近代“个性”价值的奠基者,从民主革命的思想出发,大力提倡发展人的个性。他认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群必以独成”,“大独,大群之母也”。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才能孕育新的大群,推动社会的进步。于是,他主张“掊物质而张灵性,任个人而排众数”,他认为物欲功利价值观念的扩展,抑制了人性的正常发展,使人们的物质贪念越来越强烈,“性灵之光,愈益就其黯淡”。因此,章太炎先生提出教育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渐悟人类之尊严,顿识个性之价值”,他认为“知精神现象实人类生活之极颠”,“张大个人之人格,为人生之第一义”。章太炎的这种观点与我们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是相当吻合的。我们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章太炎关于发展人的个性的有关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有着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的。"

三、提倡全面发展的常识教育

章太炎提倡的常识教育,就是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是保证人们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根本和基础。章太炎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教育的第一步。他把精深的学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知识,另一类是应用知识。应用知识是学了可以用的,基础知识是学了虽没有用,但也是应该学习的。“若不晓得,就算常识不完全”。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基础知识最为重要,是学生发展的根本。

章太炎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和整理,概括出书、数和本国的历史,是最基本的常识,“惟有书、数两项,是一切学问的根本,论致用呢,致用也广;论求是呢,求是也最真”。“后来再晓得一点历史,这就是不得不过的关”。书,就是小学,即语言文字学;数,就是算学,这是从事社会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有了这种常识,好广的再求广,好精的再求精,那是渐渐的远去,渐渐的上去了。若是不然,专好精的,或者弊病还少;专好广的,就是全然空虚。譬如一滴水,吹成一个大泡。外面看来虽大,中间纯然没有,那个弊病就很多哩!”章太炎针对当时常识教育的状况,指出“现在的教科书,只有算学还象样,历史真是太陋。……小学更是不讲,到底总是个空架子”。为此,章太炎强调语言文字必须学习,“现在第一总要把六书懂得,明了本义本形,再讲音韵;懂得音韵,假借的道理就明白。那么才得不写别字,不说乱话。……正名就是讲究六书,也只把近人所注的《说文》、《尔雅》、《方言》、《广雅》,和几部讲古韵的书看看,就有眉目。”

章太炎先生还十分重视历史的教育,“书数通了就要讲历史”,主张以史育人,他认为“自然晓得本国的历史,才算常识,不晓得本国的历史,就晓得别国的历史,总是常识不备”。“大概历史中间最要的几件,第一是制度的变迁;第二是形势的变迁;第三是生计的变迁;第四是礼俗的变迁;第五是学术的变迁;第六是文辞的变迁;都在志和传里头”。章太炎生活在国家、民族濒临危亡之秋,因此他提出要重视历史教育,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人不习史,爱国之念必薄,出而行事,犹冥索涂也。指出“欲成大器必先通史,不通史而不知古今,而不知古今,且不知经世致用。”在《与邓之诚论史书》中提到“鄙人提倡读史之志,本为忧患而作。倾世学校授课,于史最疏,学者讳其伧陋,转作妄谈,以史为不足读,其祸遂中于国家”。他认为青年学生不学历史,就无从爱国。“现在的青年,应当明了是什么时代的人;现在的中国,是处在什么时期;自己对国家,应负有什么责任。这一切问题,在历史上,可以全部找到明确的指示。”“一国的历史正像一国的家谱,其中所载尽是以往的事实,这事实即历史。这一国的历史已没有了,就可知道这一民族的爱国心亦一定衰了。”“假使明了历史的演进,根据他以致用,这是无往不利的了”。

章太炎认为用历史教育青年一代是个漫长的艰辛的基础工程,只有懂得历史的人才能指导历史正常演进。“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田重视历史教育,增进人们的常识,培育国人的爱国精神,是章太炎一生都在坚持的教育宗旨,也是他教育思想中颇具特色的一点。

章太炎先生在提倡常识教育的同时,着重提出常识也需要创新,他指出“常识不是古今如一,后来人的常识,应该胜过古人,但要求一代一代的人,常识辗转增进”,他认为,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教育者在学问方面要有独到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必要有几十个独到精微的学者,想成一种精致的理,平易透露的说出来。在自己想的非常难,叫后生学的非常易,那么常识就可以辗转增进了。…‘若全国只有常识的人,古今就永远只有这等的常识,岂不是壅滞不流的样子么”“没有独到精微的学者,就没有增进的常识;没有极好的著作,就没有象样的教科书”。章太炎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突破了传统教育所谓“三纲、五常;四书、五经”的教育观念和内容,强调张扬人的个性,开启人的智慧,把个人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所提倡的常识教育是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教育,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教育,也是鼓励教师和学生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的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我国风险投资的制度创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