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加拿大职业学院管理体制的特色、理念和启迪

论加拿大职业学院管理体制的特色、理念和启迪

小编:

"

[论文摘要]加拿大职业学院管理体制形成植根于大学管理体制,其所体现的特色及理念,无论与大学相似的共性还是其特殊的个性,都是高职教育高度发达的重要促进因素,这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体制制度创新具有较强的启迪意义。

[论文关键词]加拿大 职业学院 管理体制

加拿大高等教育体系分为大学和学院两个系统,这里的“学院”是指独立设置并纳入高等教育序列的职业学院。加拿大学院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源于20世纪

50、60年代,是在大学的基础上衍生的,既体现了大学管理体制的基本理念、一般特点和主要特色,又有不同于大学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一、加拿大学院管理体制的主要特色

1.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省级政府不直接干预。加拿大是一个联邦国家。1867年制定的《不列颠北美法案》规定,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不享有教育的管辖权,教育管理权在省级政府,由此奠定了省级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框架和法律基础。虽然加拿大所有学院的独立法人资格都是从省级政府获得的,省级政府是学院的直接管理者,但省级政府也不直接干预学院的内部管理,各学院人事、财务、招生、教学等具体行政事务均由学院自行决定和实施。因此,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政策和规章制度,同一省份、不同学院之间也没有统一的政策和规定。

2.政府主要通过提供教育经费参与学院管理。加拿大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最直接的推动力是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主动承担的责任。联邦政府发展高职教育主要通过提供教育经费来参与。20世纪50年代初,联邦政府开始大规模资助中学后教育,但由于对宪法的遵守和政党政治的敏感性,联邦政府不能直接向各学院拨款,而是采用税收转移支付等形式把资助经费转移给各省政府,再由省政府分配给各学院。省政府和联邦政府的资助是学院的主要经费渠道,其中联邦资助占了各省高等教育日常经费的60%左右,虽然联邦政府是学院经费的主要贡献者,却不拥有高职教育政策制定的直接权力。

省级政府对学院的管理侧重于宏观调控和环境营造:一是拨款资助,各学院的经费主要依靠各省教育拨款,省级政府管理学院的意志又主要通过提供与政府目标相一致的拨款来实现。二是制定法律,省级政府不仅制定本省的高职教育发展方针、目标和中长期规划,还制定一系列法律和制度,规范和约束学院的办学行为。三是加强协调,政府设立众多协调机构,协调各省以及大学、学院、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四是营造环境,政府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关注招生的平等性和不歧视性,鼓励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公民接受高职教育。

3.学院实行自治管理,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加拿大所有学院都是独立法人,根据章程实行自治。一般情况下,学院都拥有自己选举的董事会或学校管理委员会,有完全的自主权。董事会是学院的最高权力机构,学院的日常事务通常有两个核心机构管理,一是行政事务核心机构,是由社区参与、政府任命的管理委员会,主管包括人事、财务在内的行政事务,院长由该委员会聘任;二是学术事务核心机构,是学院学术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主要由各院系代表组成,职能包括专业和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授予学位、职称聘任等。学校聘请律师与法律顾问,依靠法律解决办学中难以避免的各种利益冲突。

二、加拿大学院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1.省政府对学院控制程度相对较高。相比大学,学院受政府政策的约束较大。1967年,加拿大颁布《成人职业训练法》,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政府趋向于稳定地控制职业教育。虽然大多数学院拥有专业设置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完全自主权,但有些学院在院长任命、董事会成员选拔、专业和课程开发、教授任免以及发展规划等方面要受到省政府的严格控制。大学由专业学会评估排名,而学院则直接接受省政府的评估。省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资源控制较严,学院的师资、实验室、实训资源主要用于学生职业训练,不允许用于科学研究,除非得到省教育部的批准。

2.学院与大学的界限非常明显。加拿大大学和学院是层次清楚、分工明确的两个系统,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承担的职能等方面有明确的区别。大学本科学制为3~4年,学院学制为2~3年;大学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学术的研究,学院侧重于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学主要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授予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学院主要培养专科应用人才,为学生提供直接就业所需的各种技能,主要授予文凭和证书,一般不授予学位。 4.不鼓励学院办学水平之间的差距。加拿大地广人稀,学院往往是根据人口增长导致高等教育需求增长来设置的。政府鼓励就近就便入学,鼓励学院之间“扁平化”发展,在分配教育资源,尤其是对学院的财政投入上,遵循“均衡和公平”原则,不同地区、不同学院之间,甚至与大学之间人均拨款标准差别较小,或者没有差别,以此保证社会运转系统不因高校的差距产生大的波动。

<> 5.把企业纳入高职教育大系统。学院与企业的联系紧密,企业是高职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不仅参与学院内部管理和重大决策,有的学院还与企业雇主签订合作培养合同,共同制订培训计划,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者提供学院阶段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教育,实践部分则在企业进行。

6.建立学院与基础教育、本科教育的联系通道。学院大多寻求与大学的合作、交流,寻求与高中阶段的融通,特别是注重学院与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与大学互认学分,这有利于高中生毕业后对职业教育的热情和选择,以及专科学生毕业后到大学继续深造,有利于满足公民接受更高层次高等教育的愿望。 "

三、加拿大学院管理体制所体现的管理理念

2.人本性和多元性。加拿大高等教育特殊的管理体制,调动了各省举办学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规格学院体系的建立,不仅适应了社会分工精细化和经济发展专业化的需求,而且适应了“塔身”和“塔基”人群教育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提供和满足了公民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要求,减少了失业率,增加了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素质公民的发展机会,解决了重要的民生和社会稳定问题。加拿大是移民国家,多元化是其立国之本,实际上也是其立教之本。加拿大疆域辽阔,以省为主的分权管理体制有利于各省根据省情,制定教育发展政策,更好地体现和适应地区性和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

3.自主性和法制性。联邦政府和省级政府对学院的限制性调控,主要是履行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责任,目的是提高学院的参与性和职业性。宽松性调控主要保证和赋予省级政府和学院发展高职教育的职责及权利,不仅调动各省政府的积极性,保护了多元化,也使学院增强了自主性,增加了自由度,激发了发展的活力。制度化是加拿大高职教育经过蓬勃发展,学院数量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为了确保有序运行而必然产生的结果。制度化的理念是依法治校,具体表现为学院各类事务的法制化管理。制度化增加了学院发展的自律性,使自主、自由、自律共同成为学院发展的活力源泉。

4.科学性和先进性。一是强调政府在学院举办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投入在学院发展的作用。加拿大高度发达的经济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客观上符合教育需要经济基础支撑的特性。二是理清和综合了学院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系统考虑学院与政府、大学、企业、基础教育、国际之间的关系,明晰了各自的责权利,使各组成要素融合成一个承担责任、享受权利、分配利益,按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运行的有机整体。三是在内部管理上充分发挥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的作用,避免行政权力的滥用,实现学院管理的专业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在内部管理上剥离了一些应当由社会承担的职能,保证了教育经费的集中使用度。四是营造了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环境。加拿大高职教育虽然只是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但就业的公平性、发展的公平性、评价的公平性并不会让公民觉得接受的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

四、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的启示

1.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新审视国家、地方、学校、产业、企业的关系,强化政府责任和职能,控制各种类型高校发展的数量和速度,防止教育类型和教育结构的失衡。保证高职教育经费的公平性投入,解决投入不足、投入标准不一和投入体制不合理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展起点和资源条件的差异,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高职教育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构筑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本科教育的“立交桥”,建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市场接轨的机制,构建配套的政策体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持高职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2.实现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出台后,高职院校获得了办学自主权的法律地位,但尚未表现出法人实体所应有的作为,政府也没有把学院当作独立的法人实体,两者角色定位模糊,体制成本较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源于政府和学院两个层面,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变具体管理为宏观调控,履行好规划、投入、调控职能,构建外部管理体制,学院的职责主要是构建内部管理体制,保障人、财、物、权力、利益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对流,实现特色发展、多元发展、自主发展。落实办学自主权,关键是政府和学院恪守各自的分工。

3.分组管理不同类型高校,合理控制高职院校之间的差距。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孕育的技术和文化基础,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基础。但是,两者毕竟是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高职院校的管理应有不同于本科高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从宏观上应分组管理,分类指导。高职院校应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教育和发展的需求为主要使命,鼓励错位发展、深度发展、均衡发展,不宜过于加大院校之间的层次差距,况且当前高职院校之间的差距,并不完全是管理理念、发展模式、人力资源等内部要素竞争导致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行业特点、经费投入、生源分配、资源整合等外部要素的公平性不够引起的。否则,既不利于高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4.把企业纳入高职教育的大体系。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普遍存在脱离行业、企业和市场办学的问题。当前,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学科化倾向、就业难等问题,根本原因是把行业、企业边缘于职业教育体系之外,忽视或无力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应当把行业、企业纳入高职教育的大体系,探索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途径和渠道,在专业开发、课程设置、资源利用、基地建设、就业创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

5.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对中专学校管理模式的沿袭和对本科院校管理模式的模仿痕迹较重,具有高职特色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是建立能够迅速对接行业、企业和市场的灵活快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调配和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避免人财物的闲置和资源的分裂。加强体制和制度创新,争取和充分利用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主线,创新内部机构设置,改变行政化的机构设置模式,调整职能,推行“二级管理”,下移管理重心,尽快剥离教育功能之外的职能,实现社会化供给。依法治校,发挥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等各种权力在学院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变废为宝”——一些国家如何处理垃圾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