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解放后我国教育历程的发展研究

浅谈解放后我国教育历程的发展研究

小编:潘家根

新中国解放后, 从清朝及国民党时期延续的科举制度中取其精华, 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战略; 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度暂停高考制度, 鼓励知青下乡, 重视科学实践活动;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提倡教育产业化,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下,高等院校扩大招生, 迅速为我国培养了更多的高等教育人才,但在扩招的同时,也显露出教育产业化的致命缺陷。我国教育强国之路到底通向何方?是很值得深思和反思的问题。

一、解放后我国教育历程介绍

(一)解放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历程1949 年我国成立新中国,提倡自由平等,人民开始当家作主。在1954 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成立多个教育相关部门,尽力配合国民享受这一神圣的权利。

1.教育资源缺乏,经济基础薄弱。新中国的成立历经了多年的磨难, 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使我国的经济基础、科技基础、教育师资基础都非常薄弱。1951 年我国教育部规定十年内基本普及小学基础教育, 主要建立各种小学和初中,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做铺垫。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邓小平同志提出尊重知识,强化基础教育设施以及基础教育质量。九十年代末,国家提倡教育产业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基础教育事业, 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2.注重发展进度。建国后的十年间,我国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到1958 年,我国小学基础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2.7%, 仅1958年一年间共建中学超过两万五千所。相比1957 年增长幅度高达48.6%。由此可见在大跃进的过程中, 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21 世纪的今天,我国基础教育已经普及完成, 并进入实行义务教育免费的伟大阶段。

3.注重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我国建国后农村各种条件极为落后, 但教育部指令全国基础教育不分城乡层级, 统筹兼顾发展全国基础教育真正完成了教育公平化理念。

(二)解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建国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断了高考制度,这也造成了我国上世纪70 年代末和80 年代的高等人才断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教育等事业的顺利发展。自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一直值得我们称赞, 在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等人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末。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提倡教育产业化理念,高等学府陆续放开招生规模, 多数大学极力转变为综合性大学,万人以上的大学更是数不胜数。在短短的十几年间, 使得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提高近六成。

由于我国教育产业化来得过于迅速,高等院校师资力量显得捉襟见肘, 师资队伍快速膨胀的同时, 也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社会高等工作岗位也跟不上高等人才的输出量, 造成当前情况下高等院校毕业生难于就业的困境。

二、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延续下来的教育事业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归根结底很大方面是我国现代教育经验不足,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相关教育法律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

(一)我国的教育相关法律跟不上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

我国自1980 年以来发布了《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若干问题的通知》, 特别是1982 年《宪法》公布了有关义务教育的条例等,都从法律法规方面高度重视和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尽快普及, 同时使义务教育的推进获得了一定法律上的保障。但是,要使义务教育能够更规范地深入进行, 仅有这些法律保障是远远不够的。

我国教育理论基础薄弱,没有前车之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针对我国教育方面,虽然颁布了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教育文件, 但并没有及时弥补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些法律漏洞, 文件的规范性和效力性并没有到达正式法律的层面。在高等院校的管理中,我国主要采用政府针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手段, 由于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束缚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宏观层面的中西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微观层面城乡教育资源分配问题都变得严重失衡。在高等院校录取名额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行政区域色彩。这种教育资源不只是师资力量分配不合理,教育硬件、软件设施方面差距也很大。

(三)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是人口大国, 新生人口数量增长很快, 教育需求量逐年增加。高等院校进入21世纪后也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对于教师岗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庞大, 但我国在扩招之前并没有有效的储备师资队伍, 在教师岗位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只能放宽教师入岗条件,造成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

(四)发展速度操之过急

在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和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 我国为了响应教育强国的发展战略,近十年间平均以23.6%的速度迅猛发展。造成教育硬件设施浪费, 教育软件设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教师队伍不能保持高质量。最终也影响到输出人才的社会作用力。

三、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分析我国建国以来的教育发展历程,探寻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我们想完成教育强国的理念,必须从基本点抓起。按照我国的基本国情,展望人类的未来,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保证数量和质量并重, 为我国的腾飞做出贡献。

(一)加强教育立法建设

法律是我们行为的总规范, 教育法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要根据国家当前国情及我国教育发展的最新情形,及时准确地预测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设立与时代相符的教育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管理教育单位, 控制教育监督和教育腐败, 确保社会资金能够参与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

(二) 扭转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行政化色彩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针对各层学校的管理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 通过下达行政命令管理学校事物。这样会造成教育管理中的外行人管理内行人, 这些人在高校的管理中,严重影响了学术发展。因此在教育部门对学校管理中,应该逐渐改变行政化管理,引导管理手段的行政化,促进学校的学术发展。行政管理部门应转变职能, 做好服务和监督管理功能, 让更多的院校按照自身的优势去发展,去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三)引导现代化教学理念

我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深厚,换而言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革新教育方式,创新教育考核措施是教育事业的重点,2014 年提出的高考改革措施就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种大胆尝试。

(四)控制学校规模与教育资源相匹

配当前我国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 在校师生比例多存在失衡现象。在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我们要重新审视我国教育的发展,是要急功近利还是要稳步前行。在学校扩招或者建设之前, 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督,首先要保证教育资源的充分性,这样才能保证人才输出的质量。在学校招生过程中, 要使得学校整体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与之相匹配。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