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高校“两课”教育

试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高校“两课”教育

小编: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两课”教育;改革创新;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论文摘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断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应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教育青年学生,推动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使青年学生真学真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学生锐意创新。在思想品德课中,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其凝聚学生的爱国之心;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一崭新的科学论断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实际而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党的思想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课“两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两课”教育,教育青年学生。

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推动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1.1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才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全民,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抵制和反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二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新方法、新机制;四是要有正确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来学,要真学真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它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愿望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它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思想活跃、有理想、热情高,但他们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多元化的现实,对理想的认识往往较为模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化倾向。因此,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年学生,使他们的理想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引导他们为实现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而努力奋斗。加强理想教育,一是要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感受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用共同理想团结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融人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

1.3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学生锐意创新

我们这个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巾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因为,“改革是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可以为新生的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的作用,可以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改革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发现现有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上海市人大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四我们应该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坚持改革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教育学生锐意进取、投身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发展的动力在于改革,改革的希望在于创新,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青年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最富有创新活力和开拓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热情,拓展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要把握几个要点。一是要引导青年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二是要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动力。三是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创新方向,实现创新成果。"

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推动思想品德课的改革创新

2.1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学生的爱国之心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的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的综合,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柱。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宿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意识,使青年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一是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引导青年学生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二是进行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教育,使青年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引导青年学生把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三是进行“知行统一”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意识和爱国行为结合起来,努力学习本领,勇于拼搏,为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好准备,用实际行动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

2.2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夯实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就青年学生整体而言,其道德主流是好的,但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阅历浅,在道德判断和选择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困惑,甚至会出现道德失范情况。对青年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一是要切实发挥德育教学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建章立制,逐步形成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用生活中的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3 结语

总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高校“两课”教育,教育青年学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而形成知荣辱、爱祖国、爱劳动、讲道德、守诚信、懂礼貌、讲正气、守法规、乐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与意义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