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当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小编:

"

[论文摘要]当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如生源认知、师资建设、管理方略、环境支持等因素,深入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探讨其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确保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地发展。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 制约因素 对策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生事物,当前还存在着一系列影响其培养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我们认为,生源认知、师资建设、管理方略、环境支持是其中的四个主要因素。

一、生源认知

对独立学院生源的认知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的制定、学生就业等,本文从性质、数量、质量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性质方面。《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主要有民、独、新三大特征。目前的情况是,尽管独立学院的办学形式越来越得到大家认可,但仍有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独立学院属民办学院、靠多交钱上的学校。因此,他们的决定往往是:宁可读专科、高职也不读独立学院,此外,也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招聘启事中明确规定不要独立学院的学生,理由多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属民办生、自费生等。这些想法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独立学院生源性质的判断,影响着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当然也就影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数量方面。在独立学院被批准招生的头几年,举办方关注的主要是招生计划的增长,而最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招生计划的控制,大多数独立学院将焦点转向招生计划的完成及新生报到率的提高。然而,据有关学者的分析及笔者的调查,独立学院报到率偏低的原因主要不是专业设置的原因,而在于独立学院收费较高、考生对独立学院的认识偏颇及母体院校的知名度等原因。

质量方面。按照录取的批次,独立学院安排在二本之后,分数线一般比二本的低40分左右。这导致不少人往往宽泛地认为:三本学生生源质量低于二本学生。毋庸讳言,从分数维度看,三本学生的生源质量的确偏低,可从素质教育维度及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维度看,并不能判定三本学生与二本学生素质的高低。可以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质特征上,三本学生并不比二本学生差,不同录取批次的考生只是知识结构不同,能力侧重点不同,这并不代表其有素质高低之分。

上述生源性质、数量与质量上的错误认知,是目前困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源认知瓶颈,破解此瓶颈的思路主要为:一是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及独立学院自身,在评定独立学院教育质量时,不能以传统的知识质量评价作为唯一的标准,必须树立发展的、多元化的、适应性的、整体性的、特色性的全新教育质量观,以彻底解决生源问题上的错误认知,促使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是各地招生计划主管部门应尽可能地根据各独立学院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划拨招生计划,对于已达一定规模的独立学院应不再增加招生计划,而对于规模较小的独立学院则可适当增加一定的招生计划,并采取合理化措施确保各院校招生计划的完成。三是各独立学院应逐渐从追求规模的发展转为追求质量内涵的建设。

二、师资建设

招聘录用方面。独立学院的教师除少部分是专职专任教师外,主要为母体院校的教师,也包括少量社会兼职教师。母体院校的教师一般采用短期课程式聘任制,主要为母体院校各教学学院推选或安排,独立学院很少有主动权。专职专任教师一般采用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方式,在引进时主要强调的是学历,要求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而社会兼职教师中,有些是其他高校的在职教师,也有些是高校退休教师,还有些是高校的在读研究生,真正从企业等用人单位聘用的教师较少。

教学科研方面。绝大部分母体院校教师一般没有在企业等实践一线岗位任职的经验,它们的职业技能也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专职专任教师由于在引进时主要强调的是学历是否达到要求,较少考虑人才的职业技能,也很少有独立学院从企业的实践一线中挑选人才。而对于社会兼职教师,独立学院对他们的监管力度更为有限。

在科研方面,由于目前独立学院的专职专任教师比重较小,且一般是较年轻的应届毕业生,独立学院的教研室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力量仍比较薄弱。

培训方面。无论是兼职的母体院校的教师和社会兼职教师,还是在校的专职专任教师,他们都很少有机会到企业进行相关实训,他们的培训方式多数为参加各种理论研讨会。同时,由于合作单位考虑到投资效益的问题,往往会控制培训的费用支出。

评价激励方面。目前,多数独立学院的教育评价一般参照母体院校的评价方式,并没有体现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盲目性。而在对教师的激励方面,其薪酬体系一般与母体院校一致,而且有不少独立学院的整体薪酬水平低于母体院校,薪酬结构及薪酬激励考虑不多,至于教师生涯激励更是少之又少。"

独立学院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与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差异,是目前困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瓶颈,破解此瓶颈的思路主要为:一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制订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方案时,在师资评估指标方面,不能一味地强调学历,而应增加应用型师资方面的评价指标。二是独立学院自身应改变用人观念。在人才引进时,不仅要考察人才的学历,更要考察人才的能力、技能、经验等。因此,独立学院可以从业界引进部分具有实践经验和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职业经理人。在对教师进行培养时,应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在聘用短期教师时,应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变过分依赖母体院校教师的状况。在制定激励机制尤其是薪酬激励机制时,应突出考察教师的绩效,即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贡献,而非仅考察学历、职称因素。三是人事部门应改变传统的职称评定办法,在设计职称评定方案时应考虑“双师型”人才的晋升需要,应增加能力、技能的职位系列。

三、管理方略

从办学定位看,独立学院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紧缺的短线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的所有管理方略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制定,但目前情况是,多数独立学院的管理方略与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完全匹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与投资方的有效合作机制并未形成。据有关统计,独立学院投资方多为企业单位,投资方有着深厚的实践积累,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疑是宝贵的资源。但大多数独立学院并没有与投资方进行深度的合作,而投资方也往往只关心他们投资所得到的回报。

其次,独立学院的领导体制不匹配。按照有关文件的精神,独立学院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可现实情况是,独立学院院长的任命权力主要在举办方,董事会仅有名义上的作用,而院长及其他领导成员主要从举办方院校的二级学院同级人员转任而来,这些独立学院的领导者一般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直接经验。

再次,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保障不力。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独立学院仍没有形成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采用照搬母体模式或局部改良模式。而且,尽管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多数独立学院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包括了不少实践学时,但真正执行的往往不多。因此,此教学管理制度必定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上述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的管理制度与实践是制约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方略瓶颈,破解此瓶颈的思路主要为:一是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对合作方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真正形成独立学院与合作方双赢的局面。二是对独立学院的院长职位进行科学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多渠道选拔职能匹配的熟谙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家型领导担任院长职务,并合理配备班子成员,班子成员要注重吸纳有高级技术职称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加入。三是管理层应根据本院实际进行科学定位,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理愿景,制订并执行培养方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注意紧扣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四是举办方院校应给独立学院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允许并鼓励独立学院采取各种改革措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建立重点培养学生能力及技能的课程体系、增加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具有前沿性的专业选修课程或公共选修课、加大实践课学时的比重、多安排实习次数、建立各类实验实习基地等,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以达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环境支持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多方的环境支持(这里的环境主要指软环境),包括学校、学生及家长、社会等方面。但目前情况是,无论是校园环境、学生及家长对象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等方面,并没有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学校环境。不少独立学院往往缺乏营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如一味地鼓励学生考研究生、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等,而对学生应用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与专业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却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象环境。不少学生及家长存在对自身的定位较模糊、职业规划不清晰等情况,他们一般不知晓或不认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且经常把自己与母体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较,并把他们作为追赶的目标。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压力陡然增大,没有扬长避短。

社会环境。目前,社会上仍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比如,某些地方的公务员、教师招聘启事中明确表示不要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这些无疑会影响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上述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和谐的环境因素是制约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支持瓶颈,破解此瓶颈的思路主要为:一是学校应从物质与精神层面上营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着力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学生多参与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二是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使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充分了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并使学生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就业力,家长则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三是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反对就业歧视,促使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坚持能职匹配原则,以营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氛围。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