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民族大学生“传热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民族大学生“传热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小编:

"

论文摘要:“传热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民族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结构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针对民族大学生基础薄弱特点,结合近几年来民族大学生的教学情况,提出课堂教学应以知识传授为载体,树立独立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民族大学生“传热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论文关键词:传热学;民族大学生;案例教学

“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差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是热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传热学在生产技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能源动力、化工、材料、机械、电气、建筑、交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存在大量的热量传递问题。传热学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及改进,已成为现代科技中充满活力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本课程在民族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结构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如何完善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使民族大学生成为有用人才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笔者将结合近几年在“传热学”教研中的经验,谈谈在“传热学”在民族大学生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民族大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学习的主体——民族大学生入手考虑问题,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民族大学生基础薄弱

根据新疆大学新生入学成绩统计,2009级到2011级入学的热动民族大学生高考平均分为450分左右。学生基础不好,学习起来难度就很大,也就没有信心,要在热动行业有所作为就要多努力。

2.民族大学生学习习惯

民族大学生语言能力很强,有一名维族女学生会八种语言。但是,一名合格的工科大学生不仅仅要会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懂工程技术。然而,他们的学习习惯非常不好,比如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做笔记、课下很少看书、不认真做作业、实验课上不专心、考前背课本、很少做题等。作为工科学生,不做题很难取得好成绩,因此就导致基础课尤其是数学课、流体力学也包括传热学不及格率很高。老师时刻提醒他们如何听课、如何学习,以改变不良的习惯及作风,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民族大学生学习兴趣

民族大学生爱歌舞,但是,一提到学习就无精打采,这就是问题关键所在:没有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多去鼓励他们,给他们自信心,让民族大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对民族大学生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如何让民族大学生在薄弱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那么就需要结合“传热学”提出具体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探讨民族大学生“传热学”的教学方法。

二、“传热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传热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导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以及传热过程和换热。该课程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差,表现为基本概念繁多、公式紊乱、重点分散等,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如何学好“传热学”,其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什么呢?中国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因此,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以知识传授为载体,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民族大学生全面掌握传热学的基本规律,深刻理解导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传热过程和换热器以及传质学等知识体系,并关注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努力培养民族大学生应用传热学理论,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想使民族大学生学好传热学,首先应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知道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区别于汉族同学,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这就需要授课老师做好教学的“互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不要急于讲知识,要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目前,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总结起来这些教学方法应该说都从某些方面体现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的思想。

三、“传热学”教学方法

“传热学”是热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重要的技术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动手技能,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填鸭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填鸭式”教学如果灌输得好,学生受益,但是大部分时候,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课程和适应老师。这种以大纲、教材、教参为主线的传统教学观念及做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现代教育理念是把学生、教师、教材、教育为四大要素加以合理地结合,对旧的教育体系重新调整,将“填鸭”转变为“问题解决及能力培养”,强调师生的合作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及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下面笔者将结合新疆大学热动专业的民族大学生谈谈传热学的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

1.做好笔记,加强学习效果

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做好学习笔记,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重点、学习心得及存在的问题等认真做好记录,以加强学习效果,便于检查复习,并且要硬性要求,与最后成绩考评直接挂钩。实践表明做一些硬性要求是必要的,有助于民族大学生的教学。

2.提问启发式教学

“启发”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对于民族大学生,如果采用纯理论数学公式授课,多数学生会听不懂,因此就需要有针对性,多讲一些实例,比如冬天室内的空气是如何流动换热呢?学生们就会积极回答,因为暖气附近的空气热密度小,而离暖气远的地方空气冷密度大,这样就产生了密度差压力差,空气就流动,热量随之发生了交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出对流换热。再比如,太阳是维吾尔族的象征图腾,那么在讲授辐射换热时,可以提问太阳是怎样将热量传播到地球,从而使地球有了阳光和生命。学生就很自然地听讲,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应尽量多讲生活中的实例,少讲公式推导,公式能认识、会用,达到工程应用的目的就可以了;多提一些实际工程中的简单问题,尤其是举一些与维族、哈族及乌兹别克族等民族有关的实例,从而让他们对学习具有很大的积极性。总之,启发式教学拉近了老师与民族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助于“传热学”的课堂教学。

3.学习运用参考资料

作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善于从图书馆和网络中搜集有用的资料,培养自学能力是学好课程知识、丰富个人才能的重要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谁提出了边界层理论”,下次课让学生自己讲解,学生就会通过网络查到是德国科学家普朗特,他在边界层理论、风洞实验技术、机翼理论、紊流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称作“空气动力学之父”,是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学生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传热学名人,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4.实验课教学

新疆大学热动实验室随时为学生敞开,为其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同时热动实验室还配备多媒体,使实验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台阶。

要培养民族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引导他们进实验室,做传热学的基本实验,开发传热学综合实训台,参观相关的锅炉和汽轮机设备模型,为后备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使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新疆大学热动专业教师几乎人手一个国家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让民族大学生协助教师进行科研开发,实验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自身的科研能力。学生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在他们就业时就会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实验课上教师要对民族大学生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创新,哪怕想法不是很完善的,甚至看似荒唐,都要给予鼓励表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实验第一的观念,让他们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

5.多媒体教学与实例教学相结合

“传热学”有很多教学难点:如,导热微分方程式的求解、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对流换热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边界层积分方程组的求解及比拟理论、膜状凝结的分析解、膜状凝结影响因素和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和兰贝特定律及立体角的概念等。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突破这些难点,例如非稳态导热过程,让学生建立起物体内温度分布空间的概念,就可以用多幅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图来生动清晰地讲授,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但是,多媒体技术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将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合理结合。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给民族大学生授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精心设计多媒体教课件,善于听取督导组老教师的意见、征求其他老师及同学的合理建议,做到课件既具有针对性又实用性。第二,优化多媒体教学与板书录像的组合,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和课堂内容而定,比如有以下几种组合:黑板+幻灯、黑板+幻灯+实物、黑板+幻灯+录像。对于民族大学生,黑板还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录像讲授,实践证明教学手段太单一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第三,合理控制速度,语速要缓要慢,多次反复强调重点。

6.注意学生反映,讲究策略

有些民族大学生很有想法,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观察他们的听课效果,多和他们交流,他们喜欢课上说话,那就尽量多让他们发言,谈自己的想法,谈自己的认识,充分发挥他们主人翁的态度,让他们通过上课自由发言讨论的方式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讲授无限大平壁冷却过程中,要将数学依据交代清楚,并配合一些图表和多媒体教学,力求做到浅显易懂,让民族大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认识,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结束语

“传热学”的教学要针对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因循教导,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建立自信。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学习主角,培养民族大学生传热学的综合分析能力,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热点推荐

上一篇:简析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冲突与调适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