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高校新党员的“三位一体”教育培养机制初探

关于高校新党员的“三位一体”教育培养机制初探

小编:

"

论文摘要:面对思想多元化、学生个性化、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高校应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与社团组织构建新党员“三位一体”培养机制,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吸收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为党的事业选拔造就优秀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校党员;三位一体;培养机制

高校是优秀青年聚集的重要场所,用共产主义思想培养与教育青年,帮助其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高校在全面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制定严密的新党员教育制度和培养措施,吸收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为党的事业选拔造就优秀人才,是高校党组织的光荣使命。

面对思想多元化、学生个性化、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如何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党的宣传教育,从而使大学生更加了解党的历史、党的理想、党的路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献身党的事业,需要高校各级党组织不断创新与完善机制,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切实落实新党员的教育与培养。

一、多元化思潮下新党员的教育与培养策略

1.多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地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相互激荡,有吸引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防御,形成了形式各异、内容有别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究其本质,思维主体、环境因素与存在方式三种主要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思想观念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

(1)思维主体的差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个性的凸显,社会阶层越来越复杂,地域、种族之间的差异也在不断增大。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域环境、不同种族的人群,其利益取向必将有差别;与此同时,由于教育程度的不同,认知能力、立场视角与思维方式也就各不相同,这也必将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2)环境因素的复杂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信息的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各种外来的思想更加容易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从而严重冲击人们原有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再加上人们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内部封建思想的残余也重新蠢蠢欲动。于是,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便应运而生。

(3)社会存在的多样性。作为一个经历数次浩劫,改革开放仅仅三十余年的国家,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都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激烈转型的时期,经济成分与利益分配的多样化、社会生活与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的善恶美丑,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特殊的多样性时代特性,也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与思潮的多元化。

2.多元化思潮下新党员的教育机制

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种社会思潮相互冲击的问题。高校党组织首先要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好新党员的教育与培养。

(1) 增强高校各级党务工作者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工作中,我们既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批判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错误思潮,及时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界线,绝不允许“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与话语在学生学习、生活、社团活动中泛滥;又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主张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允许和提倡以活动、文字、书画等多种形式,个性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与社会。

(2)协助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各项活动。为了在青年学生中宣传与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思想观念氛围,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结合学校、系(院)、社团等组织的各类活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与传播工作。

为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教育,高校各级党组织可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简化,分门别类的编写集理论性、针对性、通俗性于一体,易懂、上口、好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小册子,发放给广大党员与学生学习;并将其渗透到校规校纪、宿舍公约、社团准则、活动规章之中,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当中,使学生增强价值认同,养成良好习惯。

从新生入校起,高校各级党组织可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入学教育、团委改选、社团招新等工作中,主动介入,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各社团、各活动中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使其成为学生团体、学生活动中的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使他们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关注和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利益需求。要解决思想问题,首先应解决实际问题。高校各级党组织应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了解与掌握他们当前的困难与问题,协助学校各相关部门多做有利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工作,减少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学生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

首先,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协助学校各有关部门利用网络、学生代表会议、座谈会、访谈调查等手段了解学生利益诉求,引导学生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与此同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政策对学生思想的导向作用,及时对优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表现给予肯定与表彰,既使其行为得以强化,同时也给其他青年学生传达出党组织的支持方向。 "

二、新党员的网络式教育与培养机制建设

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极其迅速。网络以其功能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及性全面介入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活,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党的宣传教育必须未雨绸缪,抢占网络教育的制高点。

1.完善“两课”的网络课程建设

广大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的重要群体,高校应通过“两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网络道德观,提高大学生防腐抗变能力,使所有大学生明白党和人民寄予的厚望。

(1)选择合适的网络教学内容。为适应网络平台展示的特点、学生网络学习的习惯,高校思政部门应加强与学生、课程专家、党务工作者等相关人员的研讨,确定网络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与设计视频材料,构建网络学习平台的主要教学支撑材料,与此同时,结合“两课”教学目标,广泛收集与整理相关电子资料,丰富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材料。

(2)精心设计网络学习平台。一般来说,大学生课堂管理模式较为宽松,再加上“两课”一般都是合班大课教学,因此“两课”任课教师很难了解每个学生(党员)的学习情况,师生间交流较少,无法了解学生(党员)内心的真正想法和要求。

为此,高校“两课”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可精心设计“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党员)可以通过在线留言或发问的形式,留下自己的疑惑,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在工作平台中给予提醒,因而学生(党员)与教师的沟通变得简单快捷。

同时,“两课”网络学习平台还设计有“讨论区”,师生或学生间都可就相关话题在网上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交流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党员)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两课”教师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真实地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轻松愉快。

(3)引进优秀“两课”教学视频。为进一步提升“两课”网络式教学水平,各高校还可积极引进优秀的“两课”教学视频,以弥补“两课”师资不足的问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华东师范大学陈锡喜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等主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全程教学视频,以及由教育部社科司组审的高校优秀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精彩一课”等,都是很不错的优秀教学视频。

2.加快建设学生党建网站

将现代网络技术导入党建工作,开展“网络党建”不仅是手段创新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继承传统党建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拓宽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找到了一个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接口。根据学生(党员)网络学习特点,以及相关高校党建网站的建设经验,学生党建网站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1)网站基本功能模块建设。一方面,实现任何人均可浏览的网站信息,同时浏览者能够提出对网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对各级各类用户,如普通用户、网站管理员、基层党组织管理员的综合信息进行管理。

(2)党务信息管理和发布模块建设。该功能模块是学生党建网站的核心,主要由理论学习、网上测试、党员日志、个人信息、通知公告、文档下载等栏目组成,比如,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读书目和必读文章、党组织的工作流程、党员发展材料模板的材料下载等。

(3)党建学习功能模块建设。为了更好地促进优秀学生学习党的历史、理念、目标等,学生党建网站应将重点放在“学习培训”功能模块建设上,每一位申请入党的优秀学生,都需要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达到一定的学时数,才能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然后再通过一定的网上学习时数,才能列入“预备党员考察对象”,并且每位正式党员每年都需要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一定学时数的学习,才能在每年的民主评议中达到“合格”以上。

3.党建网络工作队伍建设

(1)加强党务工作者、辅导员、“两课”教师等相关人员的网络技能培训,为开展网络党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对老年“网络党建工作者”进行有关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本操作培训,使他们能够进行网络基本操作;另一方面,针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结合职称计算机考试进行计算机专业训练,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网络软件的设计、制作、评价等能力;同时,聘请部分计算机专长的教师加入“学生网络党建建设”的团队。

(2)加强党务工作者、辅导员、“两课”教师等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为网上对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智力支持。学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往往随意性较强,涉及的领域更宽广,辩驳也更尖锐,这些都对相关党务工作者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关党务工作者有较扎实的业务素质、较宽广的知识面以及更高的个人涵养,否则,被“问倒”在所难免。面对这一情况,高校党委还可多进行定期的校内培训和不定期的校外参观与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

三、发挥学生社团在新党员教育与培养中的功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宿舍实行了社区化、公寓化管理,班集体的主导地位被逐渐弱化,学生社团的作用日益凸显、地位不断提升。把握时代脉络,高校各级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社团建设,必将很好地促进新党员的教育与培养。

1.加强党、团组织在学生社团中的建设

一个优秀的学生社团离不开优秀教师的指导,单纯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往往容易使一个社团偏离方向。为了保证学生社团能顺利运转,高校党组织必须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尤其是社团指导教师的配备。为此,高校党委应配合学生工作部门选拔部分德高望重、教育有方的党员做社团的指导导师,有效地对社团成员进行业务和党的宣传教育。

为从制度上确保学生社团的思想教育性,高校党组织应协助各学生社团根据自身性质和发展目标,以社团章程为核心,在会员招募、任免、换届、财务管理、日常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制定出详尽而又具有思想教育性的规章制度体系,使社团各项工作不仅能让每一个社团成员欢迎,而且通过社团的管理工作,增强会员的民主、自主、团结等意识,使其受到正确思想的感染与熏陶。

2.注重对学生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高校的新党员教育与培养工作,必须注重社团骨干队伍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社团组织的建设,并将其纳入对党员的选拔、培养、考核和管理之中,造就一批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社团骨干,并对社团骨干和优秀社团成员,进行党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理论素养。

同时,各级党组织还可引导社团骨干党员在不同的学生社团中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发挥优秀社团党员的种子作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影响和辐射更多的大学生社团,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党员的教育与培养。

3.引导学生社团开展融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各类活动

学生社团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其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此,高校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主动参与各学生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通过正确的理论引导、科学的方法指导、优秀的活动鼓舞来对社团成员进行教育与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与此同时,高校党委还应督促团委、学生工作及其他部门对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严格把关,包括指导社团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监督实施计划,对其开展活动提供支持,并加强管理,防止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通过大学生社团或社团活动散布、传播。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培养卓越班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工作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