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分析

关于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分析

小编:

"

论文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关键。以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不良学风问题入手,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角度进行原因剖析,以此来进一步探讨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校;优良学风;途径

学风,顾名思义,主要指学习的风气,是一种氛围,一种良好的环境,包括对学习的态度、动机、方法等,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长期形成;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同时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风建设不仅仅是关于大学生学习方面的建设,更是一种大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教学、管理、学生本身等多个方面。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建设事关重大,关系到师生治学求学的态度,关系到高校建设的命脉,关系到教育质量和能否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学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无形中感染每一个学生。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在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力度,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风建设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不良学风的问题表现

新时期在全国各大高校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的同时,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良学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1.学习氛围不浓厚,旷课、迟到现象屡见不鲜

从学生工作的角度来看,经过深入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普遍存在旷课和迟到的现象。在走访宿舍时也发现,同学们回到宿舍的主要活动就是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聊天等,学习的氛围不足,学习生活不规律。

2.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师生互动不够

在课堂上,学生听课的表现不一,坐在前排的学生听课比较认真,而坐在后排,尤其是最后面的学生存在上课睡觉、玩手机、看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书籍、交头接耳等情况。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比较少,对于课堂消化知识巩固力度不足。此外,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内容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有些专业的课程又比较难,学生感觉听课吃力。

3.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笔者在和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尤其是针对挂科比较多的学生谈话时发现,很多学生表示学习的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学了专业以后将来要做什么,容易懒惰,没有监督,自己就会松懈,没有学习的动力。

4.治学态度不严谨,作弊侥幸心理存在

虽然有校规校纪的制度摆在眼前,但部分学生仍然抱有侥幸心理或长期形成了不良习惯,认为平时作业抄一抄,考试时候看一看,其实没什么,反正学到的知识根本在社会上用不到,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能过关就行,顺利混张文凭才是王道。

5.校园文化生活偏重娱乐,学术氛围和科技含量严重缺乏

平日里学校的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庞大、冗杂,偏重娱乐性,对于学习氛围的关注度不够,校园活动专业、学术、科技等含量严重不足,占用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时间,尤其对于各类社团的学生干部而言,更是如此。

6.教学质量存在差距,实践环节、创新环节的教育没有很好地跟进

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日常课堂的情况来看,教学质量上仍然存在不足。各专业实践、创新环节的教育不够深入,前进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二、不良学风问题的原因剖析

除去社会因素以外,从实际角度而言,在关注新时期不良学风问题的原因上,本文主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角度探寻其中的深层次根源。

1.学校角度

(1)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目前,各地高校各级部门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大多还存在不完善和不协调的方面,没有对学风建设工作形成最有力的推动。比如,学生报到时注册的工作就需要学生处、教务处、学院等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2)教学改革的深入程度有待提高,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上的实质性突破还很欠缺,尚未完全解决学生所学专业和实际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的问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评教系统的强大约束力和不完善性束缚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在平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教师有容忍和放水等情况出现;同时,对学生而言,存在评教时没有正确对待问题,只凭个人喜好胡乱评分的现象,对教风、学风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缺乏有效的教学监控机制和调动双方积极性的外在动力问题,造成学风不良。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既来自于内在的良心和职业道德,又来自于外在监督。没有完善的健全的监控体系,就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不良现象就会滋生。

2.教师角度

(1)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上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的动力自然而然就会下降。

(2)学校在对待科研的注重程度上多于教学,同时科研经费明显高于日常教学薪酬,这样的客观现实存在也导致教师在精力分配上更多地侧重科研项目的研究,从而在教学上有所懈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

3.学生角度

(1)缺乏对自身大学生涯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对学习和生活没有认真的思考和定位。目标缺失是一大原因。

(2)自我调控能力、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学生普遍自我调控能力及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懒惰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市场需求导向下,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存在偏差,认为没用的就不去学,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分析

1.继续不遗余力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想加强学风建设,形成优良学风氛围,从学生主体角度来讲,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一种积极状态,并使之保持长期一致。

(1)进一步采取主题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结合的方式,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通过这种方式,从正面角度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进一步深入宿舍和课堂,了解学生现存的主要学习问题,进一步讨论是课程设置的问题还是教师授课方式的差异导致。纠正学生片面的认知。同时,将管理与教学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共同配合,共同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工作的发展。

(3)学生工作方面要制订计划,定期主动和学生开展个别谈话,深入了解问题学生面临的主要疑惑,开展因材施教,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必要的规划。

2.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以及学生组织的督导作用

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促进学风建设和检验工作成果的首要人选。通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在学生群体范围内形成一种推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则在一定程度上更有说服力。学生组织作为督导,可以促进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作为契机,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将学风建设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与自觉行动。

(1)学生党支部率先开展学风建设的讨论主题生活会。带领积极分子一同参加,以组织生活的形式,深入探讨和剖析当前存在的不良学风问题,主要先从学生自身上找问题找原因,形成思想汇报的形式,各支部汇总后上交学校,可作为学校优良学风建设工作的参考。

(2)积极挖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中的学风先进个人。以点带面,通过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以身作则和表率作用,带动学风建设的发展。

(3)将学风纳入到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中来,将学风作为主要考察点,考察和培养发展对象。

(4)以学生组织开展宿舍检查等日常活动为基础,制订长效机制,以促进宿舍文明风气的形成,进而形成良好的宿舍学风,带动班级学风的建设。

3.充分发挥班级的力量,以班风促学风

班级作为学校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教学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载体,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良好的班风能够促进学风的良好发展。

(1)通过定期开展班会讨论,邀请班主任参加,同学们畅所欲言,从班风学风角度认真讨论存在的问题,共同献计献策。实践证明,只要有同学带动主动发言讨论,气氛会很热烈,同学们也能分析到位,将问题剖析,找到班级的主要问题,然后大家讨论,就可以共同促进班风学风的提高,实现学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管理。

(2)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制订班风建设条例,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完善班风建设条例,以制度督促学生们的行为,帮助大家自觉树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有一定的可行性。

4.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1)从制度上,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班主任的指导、教育、管理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

(2)班主任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定期检查班级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情况,通过让学生制订学习规划和每周实行自检的方式,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风促学风

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从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上去提升,教风提上去了就能够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的发展。

6.完善高校各级单位部门的联系,共同促进学风的长效协同合作机制

这个长效机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在优良学风建设过程中做好工作,协调一致,由牵头单位组织,各部门积极响应和配合才能够顺利开展。

7.制度建设保障

(1)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的执行和进一步完善可以说是很好的风向标,对促进学风建设来说尤为重要,也是在制度上能够真正起到实效性推动作用的制度保障措施之一。笔者认为,应当提高智育测评分的比例,从根本上促进优良学风建设。此外,德育测评分应当在降低的基础上予以重新的分配和客观的测评,即班级互评分上,如果不予取消就应当用一种能够体现公平性的测评方式进行重新的修订,以公正客观的显示学生们现在的德育状况。德育加分上要进一步规范社会工作加分,对于活动加分予以适当的规范。在奖学金的评定上,也应当适当完善细则,加入对于学风的考量,使奖学金的归属更加具有正面激励作用。

(2)从学籍管理制度入手,加强对制度的进一步明确和贯彻执行力。比如,有关考勤的文件应当从制度上予以授权和认定,以明确说明旷课等处罚的力度,增强约束力和执行力,起到制度的有效规范作用。再比如,成绩管理的末位淘汰制、学分预警制或不及格学分的累计淘汰制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规范学生、督促其主动学习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制度应统一规范,有明确的界定和授权,避免各部门之间“踢皮球”作风。以此来充分发挥好学籍管理制度对优良学风建设的推动作用。

(3)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的制度保障。从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学风建设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网络的困扰,由于同学们对于网络不能节制,甚至沉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习。因此,如何从网络监管和督导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也是目前需要突出解决的矛盾。需要从网络监管的制度入手,规范同学们的上网行为。从制度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对学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4)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完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实践环节,从制度上根除挫伤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性的障碍。

(5)规范学团活动,以制度去引导学团活动的发展方向,以专业学术、科技创新等校园文化活动为主导,德育、体育活动为辅助的形式来更好地引导同学们的关注点,把活动引向学风建设的轨道。

(6)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系统,在不伤害教师积极性的前提下,利用技术手段,规范引导学生在评教时的客观公正。比如,通过设置权限等技术手段,要求学生客观公正评教后才能看到分数等。

综上所述,面对新时期的复杂形势和环境的日益变化,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持久的营造和保持,通过充分调动学风建设的主客体,采取多种途径,建立健全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适应的科学的学风建设制度体系,并且保证其能够充分有效的执行,这是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构建高校实用服务型实验室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