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关于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然后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具体介绍了在淮阴工学院江淮学院进行教学和实践形式改革的教学研究方法和具体操作方法,目的是提高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满足社会需求。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形式改革;教学研究方法

一、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

江淮学院是淮阴工学院所属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电气信息类主干专业之一,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理论,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基本创新能力,同时具备计算机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工程类技术人才。但是,目前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培养存在几个问题。

1.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大多数是向所属高校“看齐”,或者偏向高职高专教育,这样导致培养的学生没有特点,进入社会后,要么没有社会就业竞争力,要么就是能力的偏向性比较严重。鉴于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介于学科研究型和职业实用型之间,也就是既不能等同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职业实用型人才,也不能太向所属高校靠拢,要使培养的学生有自己特点,重点是要比所属高校培养的人才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

2.专业教学依靠所属高校

所有和计算机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无论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是否有用,学生都需执行规定学习过程,比如学生既要学习图像处理软件,又要学习嵌入式开发,还要学习软件程序设计。整个课程体系覆盖面广,虽然具有系统性但又不能面面俱到,独立学院的学生高考分数偏低,学习能力有限,任课教师几乎是根据本科教学体系来教学,因此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跟不上。目前,独立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基本没有通过市场调研,没有针对就业市场需要或企业具体需求来进行设定,课程设置和普通本科的培养体系几乎相同,缺乏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定制”培养方案,因此导致目前培养的学生毫无特色,理论基础比不过所属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比不过高职高专学生。

3.专业培养模式单一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学分总数为180学分,各学期的课程安排紧凑,课程之间环环相扣,且大部分课程教学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偏少,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钩,不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实用能力的培养。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解决工程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计算思维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具备建立工程数学模型能力。具有运用数理知识以及工程知识解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工程问题、建立工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

(2)具备抽象描述、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式化证明、建立模型、实现类计算、实现模型计算等能力。

(3)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备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

实践环节是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作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需要完成的实践环节包括: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算法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网络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硬件工艺实习、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硬件综合课程设计、微机生产实习等。

目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在高校教学中受到广泛重视,尤其将计算机应用到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面更是教研教改热点。齐向阳等针对创新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创新性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赵莉萍提出了基于创新意识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实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大多强调对编程教学加强,而对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并不常见。

本文强调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从而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分析、设计、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为将来扩展到各理工科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

1.针对江淮学院人才培养实际目标,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1)为提高软件项目开发人才的专业后劲和攻克技术难点的能力,把“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和分析”的课程教学内容与ACM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进行联系,选择更适宜的部分竞赛题目为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或课程设计的题目,这类题目具有趣味性、实际应用背景。

(2)把“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课堂上和课后作业中,选编更多更适宜的有关计算机系统的随卡和随软件附带的OEM原始资料作为学习资料。

(3)在“英语”课程中加入一些有关ISO9000、IT知识产权与法律、财务审计、商务谈判方面的英文材料。

(4)把“软件工程”课程内容分解成独立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淮阴工学院江淮学院大力提倡讲思路、讲方法、讲要点,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案例驱动式教学方法和研究性教学试点和普及工作,深化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虚拟仪器仿真教学等教学改革成果,使学生融会贯通课程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1)让学生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和虚拟现实环境下加强实际项目操作,安排学生在IT企业进行实训。

(2)对“软件工程”、“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Java语言课程设计”课程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方法。

(3)切实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采用实验室机房集中设计、指导教师跟踪监督、研究生辅助指导、明确项目各成员担任角色,模拟真实项目管理流程,实现“项目实训”。

(4)提高毕业设计资格获取门槛,学生需掌握的内容:常用电子电工仪器(如示波器、网络数字化分析仪等)的使用;学生把三年来自主设计和实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进行演示,并提交相关文档,教师提出相关问题。

(5)鼓励学生参加如Cisco、微软、华为等中外知名IT企业资质证书考试以及国家软考认证。

3.进一步改革教师培养和聘用机制,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强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并重,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

针对江淮学院单独设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是由具有多年IT企业工作经历或海外留学经历的、进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高学历教师组成,多数是拥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双师型”、“双岗位”的教师。此时,“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双岗位”即教学岗位和研发岗位。

4.课程实践环节改革

由于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特点,作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就是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创建渐进式、与企业融合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实验环节:对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课内实验,在学校的专业实验室完成,主要由实验室教师和任课教师进行指导。

(2)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环节:针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设置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在学校的专业实验室或者企业完成,主要由参加过企业实训、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和聘请的企业资深工程师或项目负责人进行指导。

(3)企业实训环节:在大学四年级实施,根据学生的职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合作企业进行,主要由企业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人员进行指导。

四、结束语

由本文分析和介绍的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可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培养具有专业动手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创新应用型独立学院学生的重要作用。

热点推荐

上一篇:简析大学生自杀与长善救失机制的建构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