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简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简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小编:

"

论文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

论文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辅导员;人的全面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扩招人数的增多,辅导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关注辅导员的自身发展,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又一着眼点。辅导员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变化是辅导员的首要工作。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眼界,才能时刻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将使辅导员、学生、学校和社会多方受益,从而有效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实力。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背景

1.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

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此理念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模式也随着发生改变。人们面对的是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如何适应新环境的发展变化成为每个社会人都要思考的问题。第二,人们对自我要求不断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从生活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人们开始拥有更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人们不再停留在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充盈,从而达到内心的满足和平和。短暂的学校教育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寻求终身的学习成为一种趋势。第三,改革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学校在教育方面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人们希望能对旧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应运而生。

2.终身教育的基本含义

朗格朗首次提出“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其意义在于终身教育是一种有关学习的自发意愿,与个体的生命外延相一致,贯彻于个体发展的始终。这教会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是一种思想的改造,一种思维观念的确立。其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一方面,时空上的统一。终身教育打破了教育终结的说法,它强调人的一生都需要各种教育的培养,主张人在整个生命中不断学习、补充,是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终身教育衔接了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的关系,学校不再是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唯一场所,家庭和社会也成为他们汲取知识必不可少的阵地。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在时空上分离的不足,将终身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中。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不断接受不同形式教育,就是自我完善的体现。终身教育将人的自我完善不断地深入化,它不是在某一时刻的完成,而是在整个生命中不断改善,直至近乎完美。这也是不断开发人的各种潜能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各高校积极制定各种培养计划,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辅导员——作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者、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却很少得到关注,很少有学校制定辅导员培养计划,关心辅导员的长远发展。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者,是当代大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然而,对辅导员较低的社会评价,较少的关注度,使得辅导员队伍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态势。

1.辅导员人数不断增加,结构趋于合理 2008年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专职辅导员近7万人,与2005年底相比增加2万多人,师生比达到1∶238。另外各高校还聘任了4万多名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一起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尽管师生比还未达到规定要求,但辅导员人数的不断壮大,必将使辅导员队伍的比例日趋合理。同时,据统计,全国高校辅导员中,党员比例为77%,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辅导员党员比例已近97%。从学历构成看,全国高校辅导员中,本科学历占62%,硕士学历占27%,博士学历占2%。硕士以上学历辅导员所占比例比2005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辅导员中,从事这项工作4年以下的占68%,4-10年占23%,11-20年占7%,20年以上占2%。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得以提升。 "

2.辅导员工作量繁重、认可度低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部分辅导员所带学生数少则200-300人,有些甚至超过300人。辅导员负责的工作琐碎、复杂,辅导员工作不仅包括学生纪律的管理、各类奖学金、三好、优干的评选,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学校学生的组织和参与,检查宿舍卫生,还包括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毕业前的就业指导等多项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辅导员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尤其在新生入校时和老生毕业前夕表现得尤其明显。同时,辅导员的工作大多是重复性的工作,开展工作的时间较长,很难短时间内见效。这就使得辅导员工作往往很难得到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的认可,缺少成就感,因此导致辅导员很难从工作上得到满足感和归属感。

3.辅导员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制度建设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同样,辅导员制度建设对辅导员队伍发展能够起到规定性、保障性和稳定性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大多停留在量化标准上。而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很难对其工作给予量化评价,这就导致了开展工作和最终的考核工作间的矛盾。这就很难综合性考查辅导员的劳动成果,无法最大程度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

三、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着眼点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提升理论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学生在求学期间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等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他人。然而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辅导员也需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不断学习进取,紧跟时代步伐,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知晓传统理念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新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理论修养。唯有如此,才能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才能在学生无法理性辨别是非观念时为其指明方向。辅导员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2.拓宽专业领域,增加岗位培训机会

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辅导员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作支撑。虽然,聘任辅导员的条件上要求是思政专业,但实际上,我国高等院校思政辅导员所学专业大不相同。而实践工作中要求辅导员至少要能够成为心理辅导老师,就业指导老师。但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和职业生涯规划资格的辅导员并不多,大多情况下,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都要从事此类工作。辅导员所具有的相关知识并不完整、系统,这就使得学生得到的辅导并不全面。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通知中关于实施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条款中阐明:5年内,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设立一批高校辅导员出国研修项目。配合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专项培养计划,每年选送30—40名优秀骨干到国外参加短期访问与课程学习;积极联系国外或港台地区培训机构和专业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培训,逐步确定一批中长期辅导员研修项目,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培养计划中,有些高校还没有涉及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少有考虑辅导员的长远发展。但工作中的实际需要越来越要求辅导员能够持证上岗。辅导员自身能力的提高越来越被摆到重要位置。各高校应该为辅导员提供相关岗位培训的机会,使得辅导员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保证辅导员能够具有可持续发展力。

3.培养辅导员队伍科研能力,提升自身优势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辅导员应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我,创新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效率。但实际上,辅导员大多被繁重的工作量所累,很少有时间、有精力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而在职称的评定上又要求和其他专业教师具备同样的条件,这就增加了辅导员进行科研的难度。科学研究既需要研究者具有学习的时间,又需要研究者具有反思现实的能力,这就需要辅导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进行科研。这不但能够锻炼辅导员的能力,并能使科研成果指导实践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之刍议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