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黑河对俄视角下导游人员培养模式探析

论黑河对俄视角下导游人员培养模式探析

小编:

"

[论文摘要]在中俄两国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的背景下,在黑河创建“中俄边贸旅游明星城市”的政策指引下,文章分析了黑河入境旅游市场俄语导游的总体状况,普遍存在结构供需失衡;导游证等级单一,人员学历、年龄结构不合理;缺少合格的综合技术性应用人才等问题,从旅游教育与行业联系不紧密、资金投入不足、准入门槛偏低、旅游教育者行业经验不足等方面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黑河俄语导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即旅游+俄语,加强“双语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产学+订单,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以期促进黑河俄语导游人才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黑河 对俄视角 导游人员 培养模式

目前,中俄两国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黑河市依托火山、边境、文化、民俗、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围绕“繁荣边贸旅游明星城”“中俄旅游年”等主题活动,大力发展针对俄罗斯市场的入境旅游业。伴随诸多活动的开展,也出现了发展的“瓶颈”问题,即黑河俄语导游的培养模式严重滞后,导致黑河旅游市场上俄语导游缺口较大且严重缺乏综合素质过硬的技术性应用人才,这直接影响了黑河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的提升,制约了黑河旅游产业素质的提高。

一、黑河俄语导游人员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黑河俄语导游人员存在的问题 2.导游证等级单一,人员学历、年龄结构不合理。据调查,黑河俄语导游队伍中,大专或大专以下学历的约占50%,30岁以下的约占80%,且全部为初级导游,高级导游和专家型导游人员的指标是零。从这一组数据不难看出,黑河俄语导游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等级单

一、平均学历偏低等不良状况,这极大地限制了黑河对俄旅游市场的服务质量的提升。

3.缺少合格的综合技术性应用人才。据调查,目前黑河多家旅行社都急需既懂导游业务又精通俄语的双向性人才。就目前形势而言,到各家旅行社应聘的人员大都精通导游业务,但对俄语知之甚少。一名合格的俄语导游人员起码要“三过硬”,即外语水平过硬、专业水平过硬及政治水平过硬,但在黑河旅游市场上这样的人员实属凤毛麟角。

(二)黑河俄语导游人员存在诸多问题的成因

1.旅游教育与行业联系不紧密,资金投入不足。尽管黑河政府、旅游企业以及黑河学院、黑河职高等院校都在不断努力,但是由于并没有形成三方联动,黑河旅游专业办学的定位不够准确,开设的课程没有和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实现对接,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行业需要。俄语导游人才的培养应采用小班授课制,在教学方式上,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及活动教学等模式,大量的学时需要在旅游企业、校内实习基地完成,外加毕业前的实习实训,这又对实习基地的筹建及开辟提出了新要求。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大量资金的投入,而黑河目前一些院校、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为了追求涉外旅游教育的低投入,大量削减教育经费,没能为俄语旅游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准入门槛偏低,导游证等级与薪金严重脱节。整个黑河旅游市场,俄语导游的学历水平偏低,根本原因是对参加导游证考试的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导游人员的准入门槛偏低。黑河执业的俄语导游中,导游证的等级均为初级,究其原因在于导游证的等级与薪金不对等,这直接影响了大家对导游证等级晋升的积极性。黑河寥寥无几的几个中级导游证的持有者也都不在旅游业一线工作,大部分是在高校任教,是基于评聘职称及双师型人才的考虑而晋升的,这部分人才对于黑河旅游业的实际发展贡献不大。导游准入门槛偏低,导游证等级与薪金严重脱节使得黑河俄语导游的外语水平及业务能力难以得到保障和提升。

3.旅游教育者行业经验不足,专业素养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教育一直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黑河旅游教育市场上也普遍存在“半路出家”的现象,大部分教师不具备行业背景或未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拥有导游证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本已寥寥无几,拥有俄语导游证的教师更是严重匮乏。这就使得旅游教育者的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再加上大部分旅游专业教师没有实际带团经验,致使涉外旅游教育理论与实际带团过程相脱节的情况更为严重。

二、黑河俄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旅游+俄语,加强“双语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

若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俄语导游人才,必须先要建设一支俄语水平和专业素养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师资的角度来看,黑河俄语导游的培养主要存在三种模式:由旅游专业的教师任教,但俄语素质难有保障;由俄语专业的教师任教,但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俄语专业的教师教授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俄语,反过来旅游专业的教师教授俄语专业的旅游专业课。显而易见,这样的师资情况及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俄语导游人才。培养“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也是唯一途径。

把现有的俄语教师送到旅游职业院校或相关的企业,进行旅游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使他们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中,了解市场动向,获取旅游行业的一线工作经验,也可以鼓励现有的俄语教师考取旅游专业的研究生,获得旅游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以此提升俄语教师的旅游专业素养,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吸纳一批国内外高素质的旅游技术人员充实到师资队伍中,通过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旅游俄语专业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此外,安排理论型的旅游专业教师,定期参加口语培训,不断提高俄语水平,也可以依托地缘优势及相关的政策,积极促成旅游专业的教师赴俄罗斯远东的相关院校访学,提高旅游人员的外语水平。"

以上是针对黑河旅游教育师资队伍的现有人员进行的培养和提升,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双语双师型”旅游教育人才,但这只能是“治标”而达不到“治本”的效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要靠教育。在对旅游俄语专业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运用新的模式,使他们一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就具备良好的俄语导游的岗位能力。同时,设置旅游专业的院校及培训机构,应该在聘任旅游俄语专业教师时注重他们的行业背景,尽量使聘请的教师都具备旅游俄语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最新最真实的行业动态传达给学生。“双语双师型”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其相应的认可。要尽快落实“双语双师型”教师的待遇、薪酬,明确身份。在评聘职称、课时待遇等方面出台相应的保障政策,鼓励旅游行业的教师们争做“双语双师型”人才,为培养“双语双师型”教师创建一个良性循环机制。

(二)产学+订单,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1.产学结合。产学结合,简言之就是通过加强学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办学,校企共同培养既有专业素养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实现校企双赢。旅游产业对俄语导游素质的要求大体上是“俄语+专业+职业技能”。目前,俄语和专业能力的获取大部分来自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但也不能沿用过去封闭的填鸭式的培养模式,必须使学生边学习理论边创造条件随时实践,如俄语教育要特别注重口语教学和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需建立“导游模拟翻译活动现场”,在教师的指导下,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情景训练和口译。专业教学一是要进行课堂讲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二是要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内建立类似实际旅游行业中的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模拟旅行社等。通过以上做法来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从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产学结合还可以体现于多种形式:

第一,通过校企结合来促进俄语导游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企业的高层领导或业务员也可以深入课堂,给同学们介绍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宝贵经验,使学生们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现实要求,以此来优化师资队伍的总体结构。第二,教学的专业化要求旅游院校突破传统的决策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进行论证,共同作出科学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使学校的培养目标更为明确。第三,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到企业、行业进行参观,进行行业认知培训,或深入到企业实习实训;学校也可以在假期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多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实践,把课堂真正挪到大自然当中去,寓教于乐,毕竟旅游专业的学习“读万卷书的同时还必须要行万里路”。而且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首先必须要了解优秀的导游人员是如何讲解,如何和游客相处,如何处理突发情况,如何面对文化差异的,通过观察学习来提升自己带团的实际能力及行业应变能力。

产学结合模式下培养出的俄语导游人才,上岗后必将很快地顺利完成由旅游专业学生到俄语导游的角色转变,缩短了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周期,降低了转变失败的风险性和可能性。工学结合体现了新时期以就业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2.开展“订单培养”。“订单培养”这一模式的运用,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学生入学后,根据每一名学生的自身条件,结合个人的志向及兴趣爱好,对他们的专业进行细分,之后帮助学生选定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岗位,和相应的实习就业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合同;然后学校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设计相应的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之后学校把培养的合格人才按照企业的要求,按时送到企业进行实习、就业。

虽然为旅游市场培养高素质的俄语导游是旅游教育部门和旅游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但笔者认为当地政府及旅游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对这项工作给予宏观上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如此一来,才可能使探索出的新模式真正运用到俄语导游人才的实际培养过程中,也只有这样,俄语导游的科研队伍建设、俄语教材的编写等才能有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热点推荐

上一篇:如何应对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骶前大出血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