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简论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及其发展探究

简论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及其发展探究

小编:

"

[论文摘要]高校德育中存在着德育内容单调、手段单

一、缺乏实践、价值无法体现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学校必须通过丰富德育内容、探索德育新方法、加强和落实德育实践、充分体现德育在学习生活中的评价作用等来完善德育工作,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

[论文关键词]高校 德育 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是一个被重点关注的话题。有学者指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与个性并存,个体性突出,传统性与现代性联姻;现代性明显,理想性与功利性交织;功利性显著,积极性与冷漠性共生;冷漠性严重,稳定性与易变性同在,易变性居首。而其发展趋势是自主化、多元化、理性化、现代化和世俗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大学生德育内容、手段、道德实践体系等方面的不完善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集体主义、缺乏诚信、对他人和社会冷漠等现象的发生,教育者需要居于现实的时代背景,对如何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新的探索。

在大学生的人生道德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的背景下,需要采取相应的德育措施进行引导,但是,反观高校的德育现状,很大程度上遵循着传统的方式,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德育甚至被边缘化。有学者认为,现代的德育正处在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其表现为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作为社会中心地位的确立,德育的中心位置发生了改变,德育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消解。

一、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的内容单调。现实的高等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缺失了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德育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从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可以看出涉及德育的课程少之又少,只有少量的课程能够体现出来,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其他人文通识课程中涉及德育内容。德育学习内容的单调,导致学生没有德育内容可学,在整个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中,德育对学生所起的作用甚微,德育没有进入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2.德育的手段单一。在现实的德育教育中,德育的手段主要局限于课堂的说教,手段比较单一,德育手段的单一直接带来的结果是比较枯燥、乏味,德育没有说服力,导致学生对德育的反感,缺乏德育的教学实效,德育没有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3.缺乏对道德的实践。现实的德育缺乏道德实践的主要环节,道德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学生上课记笔记,在考试之前背笔记,而在考完试之后,不要说在现实生活中对道德的持久实践,就连对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大打折扣。

4.德育价值无法体现。道德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是做人的根本,高校的德育直接关乎能否培养出对社会具有高度道德责任感的人才。在现实的教育中,虽然一直提倡德育和智育并重,但是在具体的学习中由于对德育不好考量,所以德育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而更多的是以智育作为成才的标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德育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之下进行,用科学的理论作为德育的指导思想,通过丰富和提升德育的内容、丰富和探索德育新方法、加强和落实德育的实践、充分体现德育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评价作用等来完善德育,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合格人才。

1.丰富和提升德育的内容。一是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道德。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道德资源,特别是儒家道德主体性的思想在帮助大学生的道德提升上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要充分地发挥和宣传中国传统的仁、义、礼、信、孝、悌等思想。通过发挥扶危济困、博施济众、诚信美德,以实现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二是结合现实道德问题进行德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够只是局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单凭该门课程不能够完全地解决好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德育必须结合现实的需要,立足于现实,从现实的社会现象出发来揭示出社会对道德的需要。从现实中存在的大学生道德违背现象和社会道德问题并结合自身的需要进行教育。从社会的道德热点问题出发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中进行道德体察。诸如,引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热议的有关大学生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从中体会道德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树立起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爱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减少社会的冷漠和隔阂。

2.丰富和探索德育新方法。一是树立学生自我的道德主体性学习。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具体案例的分析和介绍上,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的思考体会、分组辩论、演讲等方式来实现学生对道德的自我体验和明辨道德是非,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这样的方式比起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树立起了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直接促成了学生对道德的体认和思考,做出道德判断。二是德育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活。德育不应该只是局限于“两课”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对“两课”的学习,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必须是所有的教师,而不仅仅只是“两课”的教师来承担;从课程体系上看,必须扩大到所有的课程,而不仅仅是“两课”。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必须加强在该领域中职业道德内容的教育。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加强道德教育。

3.加强和落实德育的社会实践。道德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练就高尚的道德。道德之学是实践之学,道德通过实践来统领知行合一。一是居于现实学习、生活进行相应的道德学习和道德践履。在现实的实际教育中,既要重视对道德的理论教化,更要注重道德实践,学校必须为学生的道德实践创造和提供环境,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实践中以道德作为准则和充分彰显道德的力量。二是完善道德实践的有效机制。以往在高校的实践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实践。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进行管理和考核,以真正做到道德实践。

4.充分体现德在学习、生活中的评价作用。加大道德在学习生活中的评价作用,充分彰显对道德的重视程度。在对学生的考量评价中加强和提升对道德的重视程度,既要看到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又要注重对道德的考量,如在有关课程的考核、奖助学金的评选等方面应贯穿着对道德的考量。只有在对学生的评价考量中加大对道德考量,充分体现出对道德的重视,才会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如果片面追求知识、技能,而忽视了道德在对学生考量中的作用,则是直接导致了牺牲道德价值而博得知识、技能,道德在生活中的作用则是苍白无力,道德的执行力度则会大打折扣,从而引发出社会问题。

在新的时代下,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和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认清学生的道德需要和当前的社会道德问题,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和提升德育途径,培养出合格人才。

热点推荐

上一篇:探析农村小儿农药中毒状况及健康教育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