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小编:高仁祥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而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高等院校中各个专业的特点不同,对学生的科技创新及其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也不同。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是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本专业会运用到很多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及其他工科的技术操作,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实践能力就等于没有专业能力。

一、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较大,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活跃度直接影响着其实践动手能力。在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上教学,学生在下被动接受的过程,而且大部分开设的教学实验部分也主要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在此类实验课程中对其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本限于对各种实验技术基本操作的练习和巩固,学生只能进行被动实践。因此,此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创新性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存在较大的不足。针对于我校环境工程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基础动手能力方面表现得相对较好,而在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表现相对较差。这可能由于低年级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方面接触较少,基本开设的教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的基础操作实验为主。但是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确实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基本操作技能的不断积累,提升自身的创新性实验的动手能力。对于我校环境工程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和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表现均较好,但是和其他专业相比,创新实践动手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可能由于高年级学生对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较多,对专业知识掌握较好,开设的教学实验也主要以验证性的基础操作实验和创新的综合实验为主。

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1.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近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寻教学模式改革,采用案例型教学及前沿学术动态研究型教学两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专业任课教师均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比如针对环境评价这门课,在授课中教师将枯燥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形象直观的认识。比如在讲授建设项目分类管理时,教师会选用一些实际项目的基本概况让学生通过查阅国家分类管理名录,判断各项目属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是报告表、登记表,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此外,主讲教师还从近年来完成的环境评价项目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纳入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查阅项目的生产状况、生产工艺,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对污染物的产生节点、污染物的处理及排放等情况进行讲解,然后主讲教师进行点评及修正。教师将实际环境评价案例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将枯燥的理论文字转化为实际应用。此外,针对部分具有科研性质的理论授课内容,教师则布置学生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前沿科研文献,让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及网络查阅国内外期刊网、国家环境保护相关网站和其他专业技术网站等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和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课程,聘请在企业工作的工程师进入课堂,讲授和实践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工程师作为教师可进入课堂,也是切合了我国对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带来更多实际应用中本专业的问题,以及先进的设备、方法,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了解了企业的需求和变化,进一步提升自身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优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指导,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堂讲授、课堂实验、课程设计、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综合大实验以及毕业设计中,涵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环境污染监测、环境规划与评价等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体系。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在原有水、气、固三大方面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特种废水处理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给水工程等选修课程,同时增加了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课时,由原来的1个综合的课程设计调整为4个和课程直接相关的课程设计,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设计中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施工能力。

3. 依托各种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探索和实践是人类发现和认识新事物以及新规律的重要手段。而如何使学生能够自发的去探索和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型实践动手能力的关键问题。考虑到此问题,我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竞赛的宣传,鼓励学生广泛参与,以此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入实验室进行探索和实践。同时我校还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科创基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成5~7人左右的科创小组,自己选择研究项目的题目,自己设计研究方案,撰写项目申请报告,并向立项评审组作申请答辩,阐明此研究项目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创新点等问题。项目批准后可获得基金资助,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应实验室内完成项目研究,并向评审小组作结题答辩,提交结题报告。针对学生的各种科技创新实验,环境工程专业的所有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和条件,由于地点和设备的限制,专业教学实验室采用分时段使用的原则,在非专业教学时间,通过需要实验室学生的申请,可对学生全天候开放,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拓展学生视野的多样性实习实训模式。在各工科类高校中,实习、实训都是一种有悠久传统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实习、实训为学生创造了实际工作环境,是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适应社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安排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后、学习专业课之前,先到污水处理厂、湿地、植物园和环保设备实验室等单位进行认识实习,先了解周边典型的环境状况,以及污染物处理等情况和处理工艺、面临的难题,将现状和问题带回来,在专业科的教授中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探讨,教师和同学一起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措施,使学生必须面对实际问题,不能纸上谈兵。其次,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资源,对部分课程的实习内容进行了拓展,对本地区的海洋、河道和部分区域的水、土壤和大气进行环境评价,学生按照提供的原始资料,自行确定取样断面,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监测,然后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完成评价要求,撰写评价报告,这一举措让学生非常完整地经历了环境评价的所有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5.基于3+1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运作模式。3+1的培养模式是我校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培养模式中3是指将原本需要在四年时间内完成的课程学习时间安排在三年的时间完成,而1是指在大学第四年的时间里,没有课程的安排,整年的时间主要以毕业设计(论文)为主。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大四学年的利用效率,也可以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①科学选择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充分利用1的时间。选题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前沿内容和实际生产的需求,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相关的毕业题目,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以后的工作预期进行题目的选题。在1的期间内,学生可以充分调研和题目相关的企业、工厂,并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完成毕业设计(论文)。②利用校外资源,研学结合的模式。由于我校特殊的3+1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大四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时间较充分,可以灵活应用。为了充分发挥我校3+1培养模式的优点,同时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积极寻找可以合作的校外资源,如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秦皇岛第一污水厂、秦皇岛第六污水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研究所等。将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校外毕业实习综合一体,可以使学生在提前接触到环境工程专业工作的实质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参与各种科研、实验的机会,努力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当代医学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