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小编:黄笑鹃

摘 要:后勤士官是我军士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已成为部队建设中一支重要骨干力量。围绕推进军事训练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紧扭住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条主线,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意义深远。

关键词:信息化;后勤士官;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竞争日益激烈,信息素养已成为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因素。士官队伍作为我军在信息化进程中重点建设的“五支队伍”之一,其信息素质对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应紧扣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军委《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军队建设需求为基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战斗力标准,紧贴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为提升核心军事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二、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动态发展原则

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不应是固定的、单一的和封闭的,而应是动态的、多元的和开放的,这是由部队需要和士官人才培养教育本身的发展性、动态性的本质所决定的。从部队需求来看,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当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只有具备动态特征的模式,才能适应装备更新、技术进步和部队发展的需要,满足部队发展的要求;从教学模式本身的发展看,它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总是随着士官人才培养教育实践、观念和理论的发展、改革与变化,而不断得到丰富、创新、发展而日益完善。

(二)科学适应原则

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都应当有自身特定的作用,即明确的针对性。士官院校普遍存在专业门类多和部队需求变化快的特点,构建科学的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来加以打造;二要自主探索、总结或在外来模式的启发下进行改革创新;三是要根据士官教学发展变化的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

(三)可控操作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所提供的教学培养程序应当是便于人们理解、把握和运用的,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具有可控操作性是因为:一是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是扎根于士官教学土壤中的经验和方法的总结,它来源于实践;二是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目的,不是为了空洞的思辨,而是为了让教育者去把握和运用,并成为一种可控操作的规范,供部队用来完成后勤士官人才培养任务,以获取预期效果。

(四)信息主导原则

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要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全面培养与提升后勤士官人才的信息素养:一要体现军队信息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时代要求;二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拓展与深化的战略需求;三要营造以信息元素为主题的教学环境。

三、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目标

在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在深刻认识与把握当今时代军事斗争和军队教育形势的基础上,遵循“以士官队伍素质需求为牵引,优化人才培养总体设计;以士官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士官任职能力形成为标准,创新教学组训方式;以‘双师’能力培养为关键,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的思路,通过对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创新后勤士官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途径,从而实现“培养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求,能够胜任士官岗位工作需要,德、智、军、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指挥、技术、管理复合,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后勤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四、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要素

(一)把握基点突出信息素养培养重点

信息化军队是信息时代的主要军队形态,其规模小、质量高、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由新型军事人员构成、以信息为作战力量最重要构成要素、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网络化、知识化、一体化武装集团。信息化军队要求军事人员受过良好教育,智力素质高,对新型武器装备适应能力强。新士官制度的实施,使后勤士官在部队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地位更加突出,职能更加重要;而且,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对后勤士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未来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会不断增加,先进技术的更新速度会加快,必然导致技术岗位的不可替代性在增强。因此,作为信息化军队重要组成部分的后勤士官,不仅应当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更重要的应当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做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后勤士官人才培养和储备,是我军在未来战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所在。

(二)聚焦岗位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当前,军事斗争已经成为我军面临的最突出、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军事人才的准备。为了加快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为适应军队建设发展需求,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后勤士官人才,圆满完成信息化条件下“两多”任务,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三大建设任务”要求,应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为核心,培养具有作战指挥、组织训练、操作使用和管理教育的复合型新型后勤士官人才,在学制设置上应当突出专业性,按照所学专业认真分析知识结构,结合后勤士官学员学习特点进行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岗位任职课程的需要为中心,兼顾基础课程,以任职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为牵引,突出任职首要能力的课程,注重培养学员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专业技术和技能的教学训练中,还要突出实用性,只有以任职岗位的实际技能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培养出的学员才能更贴近部队需要、贴近岗位任职需要。

  (三)注重成本依情实施按需培养方式

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军士官教育开展较晚,而我军后勤士官人才队伍的素质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离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育人渠道,积极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军后勤士官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以部队需求为依托,积极探索适合我军后勤士官的培养方式。

订单式培养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通过依托部队,充分利用部队实训场所、实验设备开展实践教学,聘请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干部担任授课教员等措施,打破传统实践教学自我封闭、脱离部队实际的局面,既使部队全程参与学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又使后勤士官人才培养紧贴部队、紧贴需求,做到定向培养、定向分配;既增强了院校教学的针对性,落实部队用人标准,满足部队用人需求,又在完成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着力强化了实践环节,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使学员从校门到岗位无障碍过度,毕业即能上岗。

(四)着眼素质优化内容构建培养体系

信息化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培养。要实现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三大任务,后勤士官教育就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从部队实际出发,紧贴部队作战需求,加强实践教学,不能把后勤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变成文化补习班,要以培养“思想素质合格、基础素质过硬、专业素质精湛”的士官人才为目标,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为核心,通过构建后勤士官教育顶层设计、优化后勤士官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后勤士官教育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完善后勤士官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有知识、精技能、会管理”的复合型后勤士官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忠党等.中外士官教育比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2]于正泉.士官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3]任海泉.外军院校教育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4]赵俊哲.“直招士官入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士官,2011(1).

[5]孙宗兴,武华锋.“关于健全士官任职技能资格制度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士官,2011(1).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以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能力提升为视角的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