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尊重家长真诚沟通携手共进

尊重家长真诚沟通携手共进

小编:

摘要:教育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家长和老师都有共同的目标:学生健康成长、学业有成。然而,在这共同目标的背后,双方难免会上演一幕幕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到教师、家长的工作及学生的学习。本文通过班主任工作的案例提出问题,分析了教师与家长产生冲突的原因,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从"尊重理解、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四个方面着重阐述了正确处理教师与家长冲突的有效策略,旨在通过这些策略的研究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家长的冲突,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共同教育好孩子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家长;冲突;研究

1.问题的提出

从教育对象看,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目的是高度一致的。但是,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因为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在日常工作当中,难免会与学生家长发生冲突。比如案例一:

案例一:一天学生李某某和同桌打闹,无意中把窗上的一块玻璃打成了碎片。班主任通知家长到校处理事情,共同教育孩子。而该学生家长则认为,老师要求家长负责安装玻璃,是故意为难家长。该家长又认为,孩子在家很听话,怎么在老师眼中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呢?

眼下经常听到家长向老师唠叨:小孩在家不听我们大人话,希望老师多加管教,可是一面又这般要求教师。教师也是人,教书育人时难免有不当之处,别的都可以不考虑,当家长与老师发生冲突时,你考虑到孩子吗?你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吗?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影响教师的情绪,大则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甚至可能危及教师未来的职业生涯。其实,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或不同的立场等原因,教师不可避免地与学生家长产生冲突,关键是如何避免和化解冲突,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2.教师与家长冲突原因分析

2.1家长的新兴意识对教育提出新要求。当前,"维权"、"自我"、"民主"、"发展"等新兴意识在人们头脑中逐渐复苏。家长们大多要求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校务管理享有知情权,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要求享有话语权,家长更关注学校教育究竟能否使自己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由于看待教育问题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理解教育的立场存在差异,因此家长和教师就产生冲突。

2.2学生的传播失误导致印象失真。学生发生违纪事情时,孩子肯定向家长诉说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不能全面反映事实,从而使学生家长误以为教师对自己孩子不关爱,不负责;同时学生表现出任性、散漫、满不在乎,使教师认为家长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没有家教,形成心理上先入为主的失真的印象,给今后教师与家长交往产生冲突带来隐患。

2.3教师处理问题的技巧不成熟。教师的职业习惯造成居高临下、好为人师的心理,而急于抱怨学生、指责家长。同时,与家长交流时没采用一定技巧。如果效果不佳或家长稍有配合不力,教师往往迁怒于家长,轻率地把责任推到家长的身上,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

3.正确处理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策略

3.1尊重理解――化解教师与家长冲突的基础。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因此教师要以真诚与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尊重学生家长应该做到:

3.1.1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3.3沟通交流――化解教师与家长冲突的保证。只有当双方乐意沟通并且相互之间能够真诚地交换在教育上的想法和"秘密"时,才能说得上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家长把关于自己孩子在家中的秘密――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知道的那种秘密,信赖地告诉教师,也就意味着教师已成了这个家长的朋友。教师要成为学生家长的朋友,就要与家长取得最密切的、经常而认真的联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有以下几种形式:

3.3.1请进来。这种方式可以为集体请进来和个别请进来两种方式。其中集体请进来的形式适用于研究学生的共性问题,或召开家长会、或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等,学校和教师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而个别请进来的方式往往在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走出去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有利于学生家长多看看学校,多了解学校,密切与学校的联系,支持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

3.3.2走出去。教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除请家长来学校外,也可以用教师走出去的办法――家访。这是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最辛苦、最花心血的一项工作,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家访的目的是深入地了解学生,以期更有的放矢,有效地教育学生。家访时要注意运用辩证的方法,指出学生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既要使家长对教育子女有信心,又使家长懂得教育子女的艰苦性,从而取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与协助,达到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

案例三:2011届的班级中,有个叫王军的男生,他性格略外向,活泼,在班内很有同学缘。但是唯独学习总是拖拖拉拉,上课不会听讲,课下不主动写作业,打游戏机,学习成绩全班倒数。我试过谈话、批评都没有效果,于是我就进行家访。

开始,我来到王军家时,他很害怕,怕家长了解情况后责骂他,躲在自己的房间不敢出来。然而我家访绝不是单单"告状",而是和他们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有关情况,与家长共同研究、分析、制定帮助他的最佳方案。王军不怕了,向我敞开心扉。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他变了,坏毛病改了许多,学习也有进步。同时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距离。

3.3.3电话和网络沟通。如果教师走出去或请学生家长来都不方便时,教师可用电话或网络方式,特别是建立班级微信群与学生家长联系。这些方法简便易行且省时省力,高效快捷,不会给教师和家长带来多大的不便,也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在校表现。比如我利用"翼校通"和建立班级微信群把学生在校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每天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也会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我。这种良性互动,打破了传统的家校分离状态,使我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与配合更加密切。

3.4动之以情――化解教师与家长冲突的前提。在日常的班务管理和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关心他们的,因为家长真正关心的是:老师是不是关怀我的孩子?因此,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沟通方式,都应让家长觉得教师真心诚意地关心自己的孩子。这种感情的投资,不仅是日后开展教师工作的基础,而且还是教师跟学生、跟家长取得互信的基础。所以要想化解教师与家长冲突必须注重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动之以情。而以情入手教师必须掌握以下交流技巧:

3.4.1先扬后抑。所谓"先扬后抑",就是指在与家长交换意见时,要先向家长谈学生的优点,然后话锋一转,再来指出学生的缺点。"先扬后抑"是与家长交换意见的制胜法宝。"先扬"是"后抑"的基础,是前奏,而重心是"后抑"。它符合人类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因为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先扬"是交换意见前的铺垫,通过"扬"让家长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孩子并没有成见,同时也为家长树立了教育的信心。有了这样的基础,家长就容易接受。不难想象,对自己的孩子都失去信心的家长还会配合学校的教育吗?这就是常说的,要批评人,就得先给他一颗糖吃的道理。特别是在与调皮学生的家长交换意见时,更应该如此。

家长并不是不能接受孩子的缺点,其实有时他们是非常希望知道孩子的缺点的。只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你一味地"抑",给家长留下的印象是,他的孩子在你的眼中全是缺点,这无疑把家长推向绝望的边缘。你想想,一个面临绝望的、内心受到伤害的家长,他不伤害你才怪!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同时,你一味地"抑"也反映出你看问题是片面的,对他的孩子是有成见的。在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我们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介绍学生的情况,要充分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一个再调皮的学生,身上也不乏优点。

案例四:我曾有个学生叫周航。据说他在七年级里的"名人",称为"带刀侍卫"。有次他因为与同学打架,我约他妈妈来校协助教育。我先表扬了他的进步,说只要坚持做好,应该可以考取"3+2"大专班。然后我指出了这次他的不足之处。听说儿子进步了妈妈非常激动,一个劲儿的对我表示感谢。同时家长也很配合一起教育小孩。因为这次事件对我这班主任有好印象,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对于他犯错误时的教育,家长很支持和配合,这样避免老师和家长之间发生冲突。

3.4.2吃酒人先告醉。所谓"吃酒人先告醉",是指班主任在面对家长时,主动检讨自己工作中的毛病和不足,而不是推卸责任,一味地指责学生的不是。它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教育策略,往往使问题由被动变为主动。 采用"吃酒人先告醉"的态度,才会显示你作为班主任的责任感,家长才不会感到你在推卸责任,它体现了你的坦诚,让原本尖锐的问题变得委婉。即使家长心中有什么不满,也会烟消云散;你工作中有什么过错,他也会原谅。在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检讨后,再从关切的角度指出学生的缺点,家长就不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吃酒人先告醉",营造了一种利于解决问题的开诚布公的氛围。

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难免要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如学生之间发生伤害事件后,稍微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与家长间的矛盾冲突。这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与家长间的谈话技巧。不妨采用"吃酒人先告醉"的处理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对被伤害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容易获得家长的理解。如果我们还一味去指责学生的不是,那肯定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3.4.3晓之以理――化解教师与家长冲突的核心。面对各种各样的家长,的确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不讲理的家长,此时更需要教师冷静、妥善地处理问题,而不是与家长发生冲突。因为冲突既背离了我们的教育目标,也违背了师德要求。家长对老师的无理,多数时候是对一些事情不理解造成的,通过晓之以理让家长理解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达成共识,是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在化解教师与家长冲突时如何"晓之以理"呢?

3.4.4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家长和教师起冲突,一定是有一定原因的,或许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或者教师过分批评了,因为现在家长特别溺爱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亏,更容易到学校无理取闹,所以,如果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了解事情全部经过,找到原因,分析问题,便于有的放矢;要学会换位思考,便于理解家长;是非分明,以理服人。同时要了解家长的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人际关系、对社会的看法,对老师的希望等。这样谈起话来更易接近家长心理,更能找准谈话的切入点,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使谈话的针对性大大加强,以便"晓之以理"。

3.4.5注意"晓之以理"的方式。首先,化解冲突时必须以事实说话。教师必须与家长、学生一起还原事情真实经过。如果是教师自己的原因,就主动承认错误,我想家长是会通情达理的。如果是小孩或者家长的原因,教师应该用更为文明的方式待人处事,理性的委婉的向家长陈述,并积极与家长、学生一起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法。其次,讲道理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是道理的唯一讲述者,还可以借助更多的力量来讲道理,得到效果可能就是大不一样的。比如借助其他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也可以让家长的小孩来验证道理。再次,"讲理"也要把握分寸,掌握火候,不然物极必反导致冲突升级。

4.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与家长的交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相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努力加强个人修养,以丰富的知识,博大的胸怀,忘我的工作精神,来赢得家长的信赖和敬重,就能把家长与老师的冲突降到最低。如果协调好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就能为我们的教育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利于学习的环境,给我们的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2]邢利娅王成刚《我国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3]黄晓临《与家长当面沟通的技巧》武汉教育出版社班主任之友2011年3月

热点推荐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中学英语新任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