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中职语文创生一体化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创生一体化教学初探

小编:

摘 要: 中职语文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目标”的中职教学思想驱动下,创造性地推进中职语文课程改革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师本着牢固树立服务专业、融入专业、拓展专业的教学理念,走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专业元素与生活元素,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堂阵地,从而打造语文味、技能味、职业味三味一体的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 语文能力 职业能力 一体化教学

中职语文教师面对长期课程死板、课堂沉闷、教法单一、学生学习生态枯竭的教学境遇,应本着热爱教育的本心,培养技能人才的角色意识和追求科学育人的教育行为。笔者希望语文教育既充满变数、美感和生命的韵味,又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著名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说:“教学中,凡是有利于'成人'的方法和措施,教师都应该尝试。”中职教育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成人”,中职语文教育的形式有必要从学生“成人”的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尝试切实有效的语文与专业融合的一体化教学。

一、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积蓄语文实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语言运用本领的。”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学习语言运用,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提高母语运用能力。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应该以语言训练为核心。

什么是以语言训练为核心呢?即一切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语言元素,紧紧围绕语言展开。具体表现为语言解读、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创生。即使有其他教学安排,也必须是为这些语言活动服务的。简单地说,语文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语言活动组成的,其终极追求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要使中职语文课真正成为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带得走、用得着的语文实力课堂,就需要在课堂实践中建构“关系”,创造有意义的言语平台,进行有趣味、有价值、多纬度、多层次的对话,从而构建师生、生生平等、民主、和谐的语文学习集体,使学生在多边对话中积蓄语文能力。

1.语文课堂教学中,摒弃“教师中心论”,尝试建立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关系。

在课堂中,教师扮演“导演”、“评委”或者“启发者”的角色,设定课题,确定能力阶梯形活动小组,提供基本方法,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合作分工、相互讨论、组合汇报等方式完成课题,最后由各组预定评委评价,教师完成总结并评定学分。笔者在教授史铁生《合欢树》一文时,师生课堂上除了进行语言朗读、语言品味、语言创生之外,还设计了两个课题作为课余合作完成的作业:一个是对“合欢树”这一物象进行全方位认知、体悟、表情,即利用学校附近有几棵合欢树这个优势,全面认知它,师生共同设计课题,如合欢树的生长特征、合欢树的美学价值、合欢树的文化价值、合欢树的药用价值。另一个是你与亲人相处的过程中,寻找类似“合欢树”维系着浓厚的亲情的物,展示并讲述关于“它”的故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询资料、取景拍照、配制文字、场景再现,形成PPT等形式的作品。精彩纷呈的作品,内容很充实,角度很新颖,创意富有个性化,或引人爆笑,或使人流泪。在具体展示的过程中,要求每组必须有2位以上的同学上台,利用PPT等多媒体形式向其他同学展示本组的成品。在惊叹于各组收集的多纬度、多层次的蕴含知识、美感、人情的作品的同时,分享了各组长或主创在带领大家合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中的艰辛、欢乐、遗憾,以及难以言说的满足感和创造性。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在合作沟通、项目调查、展示自我等方面都受益匪浅。

2.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心理学策略,尝试建立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关系。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适当运用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课堂心理和行为加以干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应。社会认知理论的创立者班杜拉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行为改变是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后果的结果。在一个课堂教学的集体中具有各种性格的人,有的积极主动,有的含蓄内敛,有的消极木讷,有的活跃却不能持久。如果能在这个集体中引入一些竞争因素,改变一些活动方式,就如同运动员在赛场上追逐奖牌一样,一个人积极学习的行为势必带动其他人的学习行为。

笔者在教授《敬业与乐业》一文时,采用模拟名人演讲的方式,组织一场演讲赛,学生在理解、感悟和再现的基础上,积累作者名言,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同时,安排学生通过背诵喜欢的“梁式警句”,并在全文寻找立场相悖的两个观点取代原来的讨论主题的方式,根据学生喜好,将全班学生划分为3对对立的阵营,组织3场集体辩论赛,双方不限辩手,交替发言,形成激烈的对抗局面。教师鼓励多元、尊重个性、赏识性的评价,营造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自由氛围,学生有了安全感与自由感,真正沐浴在真实、生动的语言交流中,沐浴在幸福、和谐的尊重与关爱中。可以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冒出许多“奇思妙想”,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课堂变成了轻松和谐的乐园。

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是有鲜活生命力和丰富情感的主体,要善于切合他们的心理,采取相应策略,心理召唤有时比语言召唤、行动召唤效果更佳。

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多样、和谐的轻松的语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

二、以语文活动为载体,融入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教学目标是培养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养全面、职业技能超群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只能互相促进,不能彼此消耗。笔者认为,探索建立语文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之间更紧密的语文活动形式,是促进二者深度融合的最佳途径。

具体而言,语文课教师除具有系统的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应对相关专业课程有所了解,必要时还应多设计一些跟专业实践紧密联系的语文活动。 1.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贴近学生,融入学生所学专业。

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状态,语文学习活动既不是给学生一个知识的结论,又不是搞一个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学习形式,而是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笔者在美术班教授《再别康桥》时,设计了一个画出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的环节。全班6组,要求每一个小组推荐一幅佳作上台解说。解说环节要求学生用描述的语言再现画的内容、布局、画意。学生在描述时对徐诗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感悟、意境的融合信手拈来、“深入诗核”。多数学生一方面运用所学专业技能再现了经典画面,另一方面在绘画和再现画面的过程中强化了语文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感情之路上,我们要鼓励中职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在参与合作、在对话交流中互相补充,了解别人的看法,拓宽自己的思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智慧之路上,中职语文教师更应灵活巧妙地、富有创造性地激发动力、培养能力、巩固效果,让学生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教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让课堂教学走进学生、融入专业,找到合适的位置,展示智慧的空间。

2.在语文作业设计上,要贴近学生,体现学生专业特点。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高效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适应中职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呢?我们不妨从作业的形式上多做些尝试,摈弃单调、机械的抄写和晦涩、冗长的主观性阅读题目,选择活动性、体验性、创造性兼顾的融合语文和专业的项目。这样不仅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而且遵循了中职学生重视专业能力发展的特点,拓展了专业发展的空间。

如《一碗清汤荞麦面》的作业设计,课前由学生设计作业,然后征求小组意见,课后再修改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完成。作业设计可以体现职业特点,比如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语设计”,结合动漫专业的以“二号桌”为创意主题的“动漫宣传片创意”等,这些作业设计符合授课班级专业学生的认知心理,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学生会懂得,今后的工作要有广泛的适应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并体现专业特点,使得语文教学参与度广、效果好。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必须以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为依据体现职教特点。在具体教学内容中,积极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相关元素,构造与专业技能相对接的语文特色课堂,推进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能力及职业素养,为其毕业进入职场应对岗位竞争与社会考验铺实道路

三、以课程拓展为平台,提高职业能力

要在中职学校实现语文专业化教学,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促使语文与各专业的深度融合,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名副其实地职业化,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咨询与磋商,力求对各专业、岗位群语文能力的需求度把握准确,无论是教学的原则与目标、进度计划与时间安排、内容处理与策略选择,还是课后作业与考评细则等诸方面,都做到语文教学专业化、职业化。

1.开拓隐性课程文化,营造高品质育人“磁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结合中职人才培养实际,开拓隐性课程文化,营造基于专业课程以外的育人环境,通过潜在、多样、持久的“文化场”,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格浸润与情感陶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树立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多元取向,回到职业教育的原点,实现人文素质与高级技能的和谐发展。

如学校组建“青青课堂”,以“海鸥文化”为核心,以培养优雅的准职业人为目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以幼师专业班级为单位,分片承包“校园文化设计”,即给每一片树林、每一座楼命名;给每一块观赏石、每一个休憩处题上名言、警句、对联、公益广告词及有关诗词等。漫步校园,从步入大门到校园后花坛,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艺术楼,桂花林、梅花林、樱花林,俯首抬头之间,左顾右盼之时,一切如磁石一般吸引学生,给予学生无声的引导,传达学校的育人理念。

学生置身在“文化的能量场”中,每时每刻都体验丰厚的知识。文化校园孕育着他们在完成预定任务,了解工作过程的同时,能够基于有限的资源充满创意地快乐地工作和生活。当学生无时无刻不置身于潜在的校园文化场中的时候,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丰富,生命得到涵养,人格得到浸润的时候。以此回到职业教育的原点,实现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和谐发展就水到渠成了。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展一体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现专业课和语文课融合的一体化语文教学,将职业化元素和内涵渗透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是一个非常复杂艰巨的工程,是对广大中职语文教师的严峻挑战。

如笔者教学《一碗清汤荞麦面》时,在实现课程三维目标之后,大胆尝试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创业梦想秀”。日本著名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家喻户晓,享誉中外,更是日韩各企业大腕的商业教科书,笔者查阅、参考了相关资料,“依样画葫芦”,给学生布置了两个活动项目:

(1)组团合作设计“北海亭面馆”网络虚拟连锁店,营销以“二号桌”被称为“幸福的桌子”为宣传点,店堂内外以日式温情、文化创新为亮点。

(2)根据课文内容,为“北海亭面馆”策划一则视频广告或者平面广告,小组代表上讲台,发布这则广告,阐述其内涵和预期的社会反映,科任老师和若干学生组成评委团给予适当并富有激励性点评。

借助这样的文学作品设计多元的活动项目,既能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又能使学生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为实现这一目标,立足市场营销专业技能要求,本活动的语文学习让学生走出传统的教材,呆板的课堂,问答式的主题探讨,学生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实现合作双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只有积极主动地引导,耐心、用心地帮助学生打开心、开动脑、拨开眼、唤醒耳、张开口、动起手,中职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增强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使他们具备后续学习、技能成才、建功立业的能力。只有这样,中职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培养出“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一批批可堪重任的技能型人才。

语文教育博大精深,架起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真正实现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2]董倍菲.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3]陈存英.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中国校外教育,2011.1.

[5]毛辉玲.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2011(8).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宿春礼.决定一生成功的十大素质[M].新世界出版,2002.

[8]陈力勇.青年语文教师应在实践与创新中走上良性发展之路.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7).

热点推荐

上一篇:小学语文目标教学探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