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实践

小编:

摘 要 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交通运输行业需求,从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关系特征、平台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明确协同育人关系,搭建协同育人平台,理顺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关键词 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平台;运行机制;实践

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我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合作办学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校企协同育人规律的认识,研究和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的有效途径,对于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增强高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交通运输行业需求,积极开展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关系特征

战略层次的合作关系。在现代市场条件下,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因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而成为重要利益相关方。目前,分析校企关系紧密程度,主要从利益相关度和行动强度两个要素来观察,前者指彼此之间需要的程度,后者指双方通过合作协议、专有投资等维持关系的水平。利益相关度与行动强度呈正相关,校企双方利益相关度越高,行动强度就越高[1]。根据利益相关度和行动强度,校企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低利益相关度和低行动强度形成松散关系,较高利益相关度和较高行动强度形成合作关系,高利益相关度和高行动强度形成一体化关系。校企一体化合作关系的特点是,双方将合作关系上升到战略层次,建立和形成了稳定的组织间关系,采用联合行动来共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共同目标。

资源集中与共享关系。高职教育职业性、技术性和工作性特征,要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用真实任务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实质是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物质、智力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发挥校企双环境与资源优势,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带回学校研究,促进学校的教和学,从而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需要、忠诚企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共同领导负责的关系。国内外实践证明,企业参与培养才能获得更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人才。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眼里,学生的培养与就业一直被视为是职业院校一方的责任,因而校企合作所呈现的主要是一种职业院校主动、企业被动支持的合作关系。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就是要发掘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长远价值,建立一种由业界和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和协助就业的“共同领导负责”合作模式。

二、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平台建设

搭建合作平台,为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提供体制保障。合作平台建设,包括制定遴选标准、规范遴选程序、明晰双方权责、建立运行机制等一系列工作。

(一)合作伙伴遴选

1.遴选标准。制定遴选标准,选择有意愿、实力强、可靠的合作方是建立实现校企一体、协同育人的前提。见表1。

表1 校企合作伙伴遴选标准

序号 学校选择标准 内容要求 企业选择标准 内容要求

1 合作

意愿 ①企业决策层对投资职业教育长远价值有深刻理解;

②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强;

③有明确的教育培训战略规划;

④有校企合作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等。 合作

意愿 ①学校领导对校企合作的长远价值有深刻理解;

②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强;

③有明确的职业教育规划;

④有校企合作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等。

2 企业

前景 ①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好;

②国家政策鼓励企业长足发展;

③企业在国际、国内的地位。 领导

重视 ①学校领导对校企合作关注度高;

②学校对校企合作有相关的规定和政策;

③学校对校企合作有专项经费支撑。

3 教育

能力 ①企业建立完备的教育培训机构;

②有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③有成套的教育培训资料;

④有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 办学

基础 ①有一定的校企合作基础;

②建立了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

③办学历史久;

④专业设置合理;

⑤办学的硬件条件齐全;

⑥有较大的办学规模。

4 文化

品牌 ①世界、国内或行业知名品牌;

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内涵;

③有较强的企业文化特色。 教师教学能力 ①教师的专业、学历、职称结构合理;

②教师工作业绩好;

③通过测评,教师教学能力强;

④教师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5 企业

业绩 ①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②企业规模大;

③企业在全球或国内覆盖面广。 合作

场地 ①有固定的教学场地,教学条件齐备;

②至少30~40人全时实训的场地和设备要求。

6 社会

声誉 ①企业的世界或国内排名高;

②产品知名度高;

③企业在行业的影响力大,社会认可度高;

④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高。 社会 声誉 ①学生就业面广;

②学生在行业的就业率高;

③毕业生在行业的反响好;

④学校在行业的影响力大,社会认可度高。

2.遴选程序。在实践中,校企双方遴选合作伙伴一般经过以下过程:推荐、筛选目标对象→沟通了解合作意愿→相互递交合作意向文件→审核合作方资料→组织实地考察对方情况→专家评估遴选合作伙伴→共同拟定合作文件→双方签字盖章批准合作协议。

(二)明晰双方权责

在合作协议中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权责,是实现校企一体、协同育人的法律保障。在实践中,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如表2所示。

表2 校企合作双方的权责

序号 学校 企业

1 权利 ①接受企业捐赠的实训设备和技术资料,并具有使用权或拥有权;

②订单班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和实习的权力;

③经过认证后,订单班学生到企业就业的权力;

④对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后,接受企业相应服务费用的权利。

①对合作项目有全程监管权力;

②对订单班学生有考核认证的权利;

③对学校项目组人员组成有建议权利;

④对项目实施有考核评优的权利。

2 责任 ①成立校企合作项目组,并指派项目负责人和联络人;

②提供配套的设备、教学和实训场地;

③组建教师团队,参与企业认证,并积极接受企业要求的技术培训;

④按程序严格筛选,组建订单班,实施订单班教学,并负责订单班的日常管理;

⑤与企业协商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并采用企业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⑥协助企业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

⑦积极承担企业分配的员工培训工作、技术服务工作和其他工作。 ①向学校提供必需的设备、技术资料和培训材料;

②按企业的标准要求,为学校培训一支教师团队,并对团队进行认证;

④为订单班学生提供实训、实习服务,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⑤为通过考核认证的订单班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

⑥与学校协商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并负责教学督促和指导;

⑦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并优先录用。

(三)建立组织体系

学校和企业建立高层密切沟通联系机制;校企双方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合作的日常联系协调工作;在系部下设立项目组,负责具体落实校企合作事宜。建立三级对接的合作组织体系,为高效实施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提供组织保障。见图1。

三、校企一体、协同育人运行机制与实践

(一)订单班合作组建机制

组建订单班,开展定制化培养,是校企一体协同合作的基础。订单班组建由校企紧密配合实施,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校组织动员→企业专场宣传咨询会→学校组织报名→企业审核名单→理论考试→实操考试→企业面试→企业审核确认名单→组建订单班。通过组建订单班,企业选拔了后备队伍的培养对象,提前储备了人才。学生选择了就业企业与目标岗位,从心理上实现了由学生向准员工的转化,增强了对企业和职业的认同感,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学校通过定制化培养,增强了教育服务企业的培养针对性,明确了学生就业的方向与岗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

(二)教师协同培养机制

在合作过程中,除了学校组织教师业务培训、开展教研活动、安排教师假期企业顶岗实践锻炼、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以外,企业直接参与教师培养和团队建设工作。一是合作企业对担任专业课教师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历要求和教学团队成员专业构成提出明确要求,学校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由企业进行资格审核,组建教学团队。二是企业对教师进行培训与资格认证,由企业组织专项培训,经企业考评合格者,获得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和企业技术等级认证。三是组织新技术业务培训。四是企业对教师业务能力进行考核。

(三)实训基地共建机制

坚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专业实训基地。一是对接企业车间生产环境,先由合作企业根据生产要求提出实训基地功能、设施、场地布局、设备配置清单和环境布置的初步规划方案,再由学校根据自身实训场地情况、专业实训体系建设和项目实训要求进行优化设计,共同制定建设方案。二是由企业无偿提供专用设备和技术支持,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配套通用设备,校企共同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三是按照车间要求进行工位布置,引入企业文化、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安全管理、质量标准,营造全真生产环境。四是共建、共管、共享,既为专业教学服务,又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四)人才共育机制

一是对接企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校企共同开展岗位需求调研分析,制定培养方案,引入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体系有机融合,构建符合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二是改革课程教学,专业课程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选择和编写课程内容;以行动导向理论为指导改进教学过程,以企业工作标准为基础,制定教学评价标准。三是实施“三段交替”培养模式,采取企业认识实习、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与校内课程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

(五)教学共管机制

一是建立“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机制。围绕人才培养共同目标,构建由合作企业教育培训部门、学校教务处和学校二级办学单位(系部)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引入企业供应链管理理念[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将三年的培养目标任务,详细分解成各年度和学期教学目标,绘制进度控制图,并对所开设课程、技能训练项目等做出详尽安排,准确控制教学进程。三是加强教学过程控制。教师教案、教学课件、选用教材等在开始教学之前送交企业专家进行审核,企业安排专人对订单班每学期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详细记录,保证教学实施效果。 (六)飞行检查机制

每年,合作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对学校教学情况进行飞行检查。飞行检查采取事先不打招呼、突击检查的方式,来校进行实地检查。第三方专家通过审核学校报送给企业方的教学文件与资料、听取经销商的反馈意见,结合飞行检查学校教学情况,从多个方面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评价学校教学质量情况,肯定工作成绩,指出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提升合作育人质量。

(七)支持服务机制

支持服务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日常运行的支持与服务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常规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合作企业教育培训部门围绕年度合作计划安排,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二是定期工作会议制度。每年召开由学校、企业高层领导和经销商(用人单位)等单位参加的工作会议。三是企业顾问团会议制度。由合作企业牵头组织,定期召开用人单位(经销商)座谈会,专门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使用的反馈意见,修正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八)能力导向评价机制

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目标。能力导向的考核标准体系包括[3]:专业技能,重点考核学生学习领域专业技能、跨领域技能、掌握安全生产规程和完成客户委托的正确流程的能力等;方法能力,重点考核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社交能力,重点考核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个人能力,包括独立工作、责任能力、坚持能力和做事的条理性等。

引入企业与第三方考核评价方式。实行学校、企业和第三方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评模式。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和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评。

(九)顶岗实习与就业服务机制

以企业为主导的实习机制。合作企业制定《实习管理手册》等文件,规范实习管理流程、实习内容、考核标准和实习安全管理、生活福利待遇等各项标准。接受学生实习的经销商单位,按照企业的统一要求,落实岗位,选派具有内部培训师资格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制定详细顶岗实习计划,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技术等级考核。

(十)学生资助与追踪管理机制

合作企业将订单班学生作为准员工进行管理,在企业人事培训部门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指定专人对学生每学期的课程开设、学业成绩和实习表现等进行记录,定期安排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同时,企业设立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加企业定向班的自豪感,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十一)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

为弥补企业内部培训的不足,学校与企业共建培训中心,承担企业员工业务技术培训任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延伸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共同开发培训项目、课程资源,共建自主学习平台,为包括毕业生在内的合作企业员工开展系统性的业务技术培训。延伸培训机制的建立,将学校人才培养、企业技术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了人才在专业领域的终身教育体系[4]。

(十二)合作发展机制

学校与企业以签订合同的方式规范合作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彼此将对方作为事业发展中可以长期依靠的力量,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合作发展机制。

四、校企一体、协同育人的成效

突显了高职教育跨界合作办学特色。学校坚持高起点,与世界名企合作建专业,引领了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打造了一支“双栖”型教师队伍,实现了学生毕业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品牌企业等级证书三证融合。学生一毕业就能获得企业技术等级,真正实现高起点、高质量就业。

实现了互利共赢。一方面,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成为企业发展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融入了企业发展体系;另一方面,合作也使企业深入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中,成为学校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协同合作,将职业教育与产业界深度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离的发展共同体。

参 考 文 献

[2]孟庆茂.教育科学研究方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36-41.

[4]许琰.浅谈如何突破职业教育教师下企业难的瓶颈[J].江南论坛,2009(4):53-54.

热点推荐

上一篇:市场化体系中校企合作的理想机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