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小编:

摘要: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做到: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树立城乡“大职教”理念;大力培养农村职教“双师型”教师,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保障;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自身体制机制的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服务于“三农”的终身教育体系。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民

目前,农村空巢化、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妇女化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职业教育中,专业设置非农化、就业选择离农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的弱质性、农民的弱势性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观。“三农”问题的凸显,一方面,预示着农村职业教育将承载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预示着农村职业教育将迎来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因此,抓住机遇,努力改变农村职业教育的劣势地位,实现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成为实现教育公平,化解“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步骤,意义重大。

一、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迫切需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的“工业化超前,城镇化滞后”使得城乡隔离体制和片面的资源配置机制在较长时间内得以固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有机联系被扭曲了,城乡不相协调的矛盾凸显。201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7%,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城镇化发展正处于“S”型曲线高速成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显著,甚至在城市内部也存在以农民工为代表的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的二元结构,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日益显著。究其原因,我国的城镇化是不完全、不充分的,人口市民化率的提高大大滞后于城镇化率的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伴相生,必须遵循发展规律。

(二)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迫切需要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撑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民对农村社会各项公共服务事业发展需求的提升,农业职业将会进一步细化,产生许多新的职业岗位群体,迫切需要有与之匹配的高素质职业农民。以江苏省为例,2008年农村常住劳动力中,文盲占5.2%,小学文化程度占29.4%,初中文化程度占50.2%,高中文化程度13.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8%。基于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总体不高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时代需求,农村职业教育承载着化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使命。

(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决定了保障涉农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口多、劳动力多、农民多。然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草地退化、土壤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加上工业化导致大量良田被侵占,直接危及人类的口粮及农产品的供给与生产安全。因此,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政治和战略意义。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明天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现实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引发对职业农民培养、科学种田、农村生态保护等问题的热议。这些决定了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基础性、根本性意义。

(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要发展,至少应先厘清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从宏观层面,要处理好普教与职教的关系。教育体系本质上应是开放的、多向度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相互沟通,互认学分、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以江苏省为例,近年来正进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最近出台职教体系转段升学新政,未来江苏省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有望实现相互“转学升学”,转换过程中还有望试行学籍互转和学分互认,中职转高职或本科纳入单招。届时,中考之后学生的选择将更宽,也更明晰。第二,从中观层面,要处理好城乡职业教育关系,即构建城乡职教协调发展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三,从微观层面,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局限于学历教育的单一形式,应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等都纳入职业教育范畴,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由各级各类城市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组成的,如果没有充满活力的农村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将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将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和动力。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二)农业自身特点和轻农认知偏差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三)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办学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第一,职业教育结构性矛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在很多地方占到半壁江山,值得欣喜,然而农类高职比例偏低。以江苏省为例,专科层次的高职有80多所,其中农类高职仅8所(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已被扬州职业大学合并,筹建扬州科技学院),所占比例不到10%。农村社会需要大量农类专业毕业生,但却出现招生困难,供给不足,供求失衡,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重点从简单的规模扩张转向提升内涵和优化结构上。第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不相协调。要认真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趋势,科学设置招生专业,防止盲目招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专业设置可以适度提前,充分注意新科技、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提高农类专业的科技含量,以适应现代农业高科技化、生物化的发展需求。第三,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不相匹配。将来工作岗位多样化,终身从事一个岗位工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重视课程开发,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岗位变迁对人才规格质量的多样化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很不完善

第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好交叉。由于目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不同的教育轨道,相互之间不好交叉,因此,选择了职业教育就意味着失去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就意味着放弃在某些领域就业的机会,尤其是高收入领域,甚至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第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够,缺少学历提升的“立交桥”,上升途径有限,农村职业教育尤其如此。职业学校虽有对口单招,但受益面很窄,受益人群有限。第三,农村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比例较低,没有话语权,招生较为困难,农村职业教育的预期收益很低,产生招生与就业的恶性循环。第四,农村职业教育大多局限于学历教育,对广大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不够深入,无法满足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总之,农村职业教育系统内无法循环,系统外难以协调通畅,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尚待完善。

三、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析

(一)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树立城乡“大职教”理念

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教育的方向,职业教育的特点反映了教育的本质规律。今后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应做到:第一,坚持教育公平原则,积极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在教育领域的消极影响,确保城乡职业教育地位平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是趋势,我们所说的职业教育应是“大职教”,不是局限于城乡局部的狭隘的职业教育。第二,着眼城乡发展全局,确立服务于城乡一体化的“大思维”。城市职业教育除了为工业化、城市化培养人才外,必须把化解“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作为分内事,把农村发展看作全民族的事业,而不是狭隘地把它仅仅视为“农村人自己的事”。农村职业教育除了为“三农’服务的职能外,同样具有为工业化、城镇化服务的使命。第三,教育对象应面向全民。当前,我国的农村职业学校基本上是面向就业前青少年的学历教育,今后的职业教育要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为所有需要和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的公民无门槛或低门槛接受职业教育创造条件,为各种年龄层次人群,尤其是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大力培养农村职教“双师型”教师,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保障

师资是职业教育的关键。职教师资本来就比较缺乏,农村职教师资更是奇缺。第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逐步建立和完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第二,要建立教师自我成长激励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目前,很多农村职教师资不接地气,很多教师没到农村田间地头去过,在课堂里闭门讲学,脱离实际。职业教育教学应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教师应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断促进自我专业成长。学校可通过教师技能考核的政策导向,鼓励教师自觉加强技能训练,重视实践性环节教学,提升教师职业能力。要改革人事制度,鼓励职校招聘有专长、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对“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的倾斜政策,尤其对农村职教“双师型”教师要有更多优惠。第三,要加强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抓好“二头”:一是教师的职前培训,二是教师的职后培训。教师的继续教育能有力地推动教师素养的提高。第四,要建立教师交流制度。通过制度设置,采用城乡师资交流、城乡师资结对或职教集团内部教师交流等形式,以城带乡,改善当前农村职教师资总体薄弱的状况。

(三)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四)推进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服务于“三农”的终身教育体系

随着城镇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业经营者将越来愈少,规模经营和科学种田是大势所趋,迫切需要提升农民素质。因此,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势在必行,农民职业教育必须有所作为。首先,主动面向社会办学。把农民培训纳入农村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中,坚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相结合,使数量众多的农民也真正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体,使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更是完善人格、享受生命历程的主要载体。其次,要创新人才培养形式。在学习形式、学习时间、课程设置、学习对象、学习需求等方面,要进行专项调研,确保职业教育更贴近农民实际,让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第三,坚持“三个结合”。要根据农民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接受能力、不同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菜单。要把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培训目标结合起来,把应急培训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把技能培训与文化素质提高、道德法律素质提高结合起来,把职业教育直接办到农民家门口,方便农民就近就地学习成才。第四,利用现代远程技术送教下乡。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远程教育传播途径,开设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克服时空限制,让农民及时、方便、快捷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使农民可以不离岗、不离乡随时参加学习。

参考文献:

[2]孙颖,于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1

(8):43-48.

[3]赵强社.论职业农民的培育[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4]本报评论员.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N].人民日报,2014-01-07(01).

[5]张胜军,张乐天.新农村建设语境中的“农村职业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0

(8):87-89.

热点推荐

上一篇:职业院校教师课程观的理论探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