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

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

小编: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体现年段特点。而体现年段特点的简单标准就是第一学段注重词句教学;第二学段突出段落教学;第三学段关注篇章教学。可见,段落教学起着上承下启的枢纽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能否读懂一段话,是检验其是否学会阅读的重要依据。因此,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把重点落在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上。下面笔者以《不懂就要问》重点段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

《不懂就要问》是人教版三上选学课文,介绍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不懂就问的一件事。第二自然段详细清楚地描写了这一经过: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段话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有典型性,是落实段落教学的好素材。

一、理解词句是基础

词句教学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到了第二、三学段,同样不能忽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只不过,第二、三学段更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关注的词句更体现“重点性”,即学生难以理解,对读懂段落起着重要作用的词句。重视词句教学也是年段教学相互衔接的体现。语文新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例举段落中的“照例”是新词,理解了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私塾教学的状况。教学时,在准确认读词语、朗读句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练习让学生填空:前天,孙中山来到学校, 。昨天,孙中山来到学校, 。今天,孙中山来到学校, 。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词义:原来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每天这样做的就叫 “照例”。学生利用文本语料,进行了一次语用实践,同时顺势理解词语。可谓一举双得。

对于句子的理解,学生比较困难的一是长句子,二是表达特殊的句子,三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特殊表达句的理解,可以使之与常规表达句比较,让学生在领悟表达特点的同时理解意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立足全文观照整体,或联系相关资料。理解长句子,运用较多的是“拆分”或“抓关键字”。“拆分”就是将长句子分成几个短句。有些长句子,包含着多个信息,学生理解时往往“只取部分不及所有”。拆分可以让学生“逐句击破”,最后“汇总整合”,读懂句子的所有信息。有些长句子,修饰语多,学生很难提取关键信息。“抓关键字”是帮助学生读懂该类句子的好方法。当然,这里的句子,也包括句群。例举段落共有九句话。前八句每两句为一个意思,最后一句话为一个意思。教学时,我采用“抓关键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懂每个句群的意思。前四句以“扶”为主,分别圈出关键字“背”和“念”,后几句则以“放“为主。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找到的关键字分别是“背”“想”“问”。这样,通过读读句子,找找关键字,学生就读懂了每句话的意思。

二、关注写法是重点

在读懂词句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读懂段落的组合方式。段落的组合方式有很多:总分、并列、因果、递进、顺接等。学生领悟了组句成段的方式,反过来有利于读懂段落的意思。因为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语文课程的性质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说,学习段落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表达运用。

例举段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句子承接紧密,把孙中山怎么做的过程写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在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我顺势小结:孙中山不懂就问的过程,作者就是这样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写下来的。之后让学生齐读段落。接着,去掉圈画的五个关键字,让学生填空。最后,只留下五个圈画的关键字,让学生复述段落。在复述时,我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之间连接词的运用。这样的训练拾级而上,通过朗读、填空、复述,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明确了段落的表达特点。同时积累了语言。当然,在理解词句时,也要关注词句表达的特点。

三、学会概括是标志

阅读的本质是提取信息。因此,检验学生是否读懂段落的重要标志,是看学生能否概括出段落的意思。段意的概括一般在理解词句、领悟段落写法之后进行。段意概括的方法有很多:找关键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提供句式让学生概括(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等),层意合并法(把每层的意思组合起来)等等。在概括段意的起始阶段,一定要辅以方法,把环节做足,不能几个优秀生一说了事。指导时可以有不同的概括方法。对于不同的概括内容,要比较中选优。一旦学生会概括段意,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就容易多了。观察教学现状,学生概括能力普遍较弱,原因在于教师重视不够,方法不多,过程粗放。

例举段落的段意在某种意义上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因为全文就是围绕这段话来写的。本段段意的概括我安排在学生初读课文,教完“私塾”“戒尺”“挨打”等词语之后进行。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经过。然后填空:孙中山因为不懂( ),所以( )。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学生读完之后很快找到了重点段。由于有句式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就容易多了。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大多这样说:孙中山因为不懂(自己背的这段话的意思),所以(问老师这段话的意思)。在老师的指点下,学生去掉重复的语句,最后概括为:孙中山因为不懂(自己背的这段话的意思),所以(问老师)。这样的指导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借助句式,在试误中逐步学会概括段意。

四、迁移运用是提升

阅读的全过程是“披文――得意――及物”的双重转化过程。阅读综合能力并不局限于阅读理解(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这个“意化”阶段,还要关注阅读运用(表达、借鉴、迁移)这个“物化”阶段。段落教学自然包含其中。因此,有些段落除了理解意思,关注表达方法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迁移运用。通过迁移运用,促进学生对段落表达方法的深切领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迁移运用段落表达方法的实践,从语言材料这一角度讲有两类:一类来自文本;一类来自生活。本次迁移表达的语言材料属于后者。学生复述完段落,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做家庭作业时碰到的困难,再说说解决过程。之后,让学生把解决困难的关键动作一一列举出来。最后再根据开头写一段话。内容如下:放学回家,我照例放下书包,马上做起作业来, 。第一环节让学生回忆,目的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第二环节引导学生完成构思,为表达的言之有序做好铺垫。第三环节开好头,降低了表达难度,并且在新语境中强化了“照例”一词的运用。

段落有轻重,教法应有别。不同的段落,我们要根据其特点,设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段落教学才会做到既扎实又灵动。

热点推荐

上一篇: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