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收”到“放”――给儿童自由习作的空间

从“收”到“放”――给儿童自由习作的空间

小编:

一、教学理念:从混沌到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勤于思、善于想、敢于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习作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思想顾虑,表达真情实感。

二、素材积累:从教室到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才能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时只能“无奈咬笔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其实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可以组织小记者采访、旅游观光、社会调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泉源中汲取习作素材。

生活变得丰富,素材也随之丰富起来,但要使它转化为表情达意的语句篇章,非得下苦工夫积累语言不可。语言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一样重要。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积累,把妙词佳句、新词慧语做成卡片,熟读成诵。丹麦语言学家耶培森曾经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中生根。”语言积累更广阔的空间应是课外,鼓励学生平时多阅读,开红视野,获取知识,增加新鲜语汇。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制作“词句百宝箱”“文摘卡”等,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挑选适合自己的最佳积累方案。

三、表达主体:从“束缚”到“解放”

学生是习作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自主地选取材料,提炼材料,根据表达需要,准确地用词造句、联句成段、连段成篇。要开放主体,首先要“解放”: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时间、解放空间。让眼睛学会“摄像”,耳朵学会“录音”,双手学会“复印”,心灵学会“感悟”,经历开放的全过程。

真正把学生视为主体,把习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空间,让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解放思想束缚,开阔写作思路,使学生敢于描绘真实的生活,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我的意愿,发挥想象,张扬个性,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虚浮的话,还原习作个性化的本真。

四、指导方向:从“技巧”到“情趣”

摒弃教师满堂讲授的方式,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适当引导,启发其自主作文。习作指导要在努力让学生获得新奇感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倾吐愿望,通过情境、想象、观察、口头、游戏等多种方式,使习作变成动态的活动,延伸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激活习作热情。

教师在指导时,必须“动之以情”,才能使学生“情动而辞发”。激趣的方式很多:话题交谈、内容渗透、情境再现等,只有持续地激发兴趣,才能使学生处于“乐此不疲”地“肆意”表达状态,从而体验习作的快乐和收获。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煽动性”“鼓舞力”,带领学生快乐自由地享受习作的过程。

五、习作评价:从“单一”到“多元”

泰勒认为,“教育评价就是发现学生学了什么和所学东西具有的价值。”评价与甄别、选拔迥异,习作评价也是如此。要改变传统的评定形式,超越百分制,只要发现习作有闪光点,就给高分或满分;超越分数制,用特定的符号或称谓来命名优秀作文。评析时,竭力捕捉闪光点,热情赞扬,婉转提建议,真诚地赞赏,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习作都有机会成为“佳作”。

可以有自我评价、朋友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朋友互评,彼此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自评自改,学生在多读、多思、多改中,提高自能作文水平;教师点评,加强方法指导,在共同评议中提高写作能力。这样的多元评价,拓宽了评价渠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点燃了兴趣的火花,激发了内在动力,能有效地让不同学生均能体验习作的乐趣,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