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普通话教学中朗读环节易见的口语语感问题及解决方法

普通话教学中朗读环节易见的口语语感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编: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的总称,在我国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方向的定位也不仅仅是知识技术方面,同样也是思想文化方面,特别是语文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科目。而普通话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阶段,听说读写也是普通话教学的常见手段,其中“说”这环一节是运用的关键环节。

一个民族的团结也体现为语言的统一性,我国各民族之间的语言存在差异性,所以语言用于交流的本质与价值,并不能良好体现,而需要一个通用性的语言作为交流中心,即普通话。所以对于普通话教育的重要性也由此显示出来。而语感是普通话运用过程中的一般特点,也能在普通话朗读过程中带入感情。笔者将通过本文,就普通话教学中朗读环节易见的口语语感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目前普通话朗读出现的问题

1.停顿时长把握的问题

普通话是语言类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特别是对于一些播音或者语文教育类学生来说,语感的最主要体现最明显的就是说话或者朗读过程中的停顿,停顿有时是为了规律性断句,有时也是为了让听众对于具有含义的句子进行思考或者回味。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停顿的意识,但是对于停顿的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观念。例如,很多学生在口语阅读过程中往往对于该停顿的地方进行短期停顿,就紧接着继续下去。这样不但不能达到停顿的目的,在语感方面甚至还不如连贯性阅读。

2.侧重位置错误的问题

抑扬顿挫是普通话的特点之一,也是在朗读或者描述中对文章感情的诠释,但很多学生对于轻重音的侧重还是存在解读误区,从而导致说话或者朗读过程中句子侧重的位置错误,导致语感上的怪异。例如“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这个短句的朗读过程,应该遵循的是前轻后重的原则,“不愉快”是整个句子表达的主要思想,“不合心意”是原因,而表达者明显是想让听众了解他的“不愉快”心情,而不是仅仅知道他“不合心意”。句子中虽然有两个“不”字,但是读音各有不同,第一个“不”字应该读轻声,而后一个“不”字是侧重心情,所以要重读。但是字字重读却是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也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错觉,到底是“不合心意”重要还是“不愉快”重要。

3.节奏把握不准的问题

语言也是一门艺术,与音乐在教育途径上具有共通性。所以说节奏感也是语言的一个特点,特别是在口语表达方面,良好的节奏感不但能使语言具有魅力,同样也能保证语言流畅性以及传递信息的连贯准确性。而目前很多学生在普通话阅读节奏方面产生的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其一,过程平淡,朗读过程缺乏高低起伏、轻重缓急,严重缺乏对比性,导致听众对于朗读的句子毫无感觉;其二,语速控制问题,很多学生的朗读语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快,并且难以舒缓,从而导致听众根本无法了解所听内容的信息。

二、普通话口语问题的解决对策

1.情感带入阅读,朗读体现感情抒发

对于朗读来说,并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读完,而是一种表达的过程,即思想或者情感的表达。所以学生在开始朗读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句子的情感,并切实带入自身的情感,从而保证朗读具有感情色彩。以文章《生日》为例,其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它却像圣诞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在学生进行朗读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的问题,像“你们的父母有没有忘记过你们的生日,那他们的生日你们还记得吗?”而学生通过自我的思考和感悟,体会到作者话语中的慨叹,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提升了阅读的感性和准确性。

2.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表达流畅自然

对于学生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朗读过程中过于紧张所导致的,而很多教师也喜欢在学生朗读过程中直接打断学生的思路,更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整个阅读过程,在阅读时不要刻意纠正他们的错误,避免打断思路;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过于在意,需要通过合适的手段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例如,鼓励他们完成阅读等。

普通话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难点所在,但是可以通过语文教育中的一些方式,例如采用情感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真情流露,从而保证朗读感情真实自然,纠正朗读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语感问题,达到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2]袁涤非.“语感中心论”与普通话的隐性教育[J].云梦学刊,2006

(2).

热点推荐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