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谈谈小学语文读、说、想三种能力的培养

谈谈小学语文读、说、想三种能力的培养

小编:

一、读的能力培养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常见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结合教学经验谈谈有关优化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探讨。

1.要有充分的劳动时间。

“讲问式的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朗读时间却在几分钟之内。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如预习性的朗读,学生除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外,还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进一步读懂课文,不要以学生连一遍都未读完就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使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地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单调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此时教师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可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进行录音式的比赛等。有一次,我教授《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游客慕名而来,一睹它的风采,那么谁都想做一个出色的导游为游客介绍一番。”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学生,要做好导游,首先就要把课文读熟,并读出感情――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游客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读起来。

3.注意差异性。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应量“材”而用,对朗读的评价要因人而评,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说的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尤其是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对语言运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语言能力是一个人内蕴素质的外在表现,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创造开拓型现代人的必要素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现能力呢?教师要从现实教学目标的需要出发,围绕课文内容、学法,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如课前两分钟即兴讲演,或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要求学生说出心里话,随后教师做出点评,通过这些途径,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能有机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想”的能力的过程。

这也是一种创新过程,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的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我在教学中以此为原则,尊重学生变讲堂为学堂,变讲授为启发,变一言为群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某一程度上得以提高。

2.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探索知识,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由已知的谋取未知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在实现迁移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而且要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为学生创设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获得新的创新体验。

3.通过比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过程是事物间同中变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分辨时或温故知新,新旧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扩展思维空间,把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逐步构建成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比较有两层含义:一是采用一些阅读训练,让学生在对照当中,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比较,或从写作意图上比较,或从具体内容比较,或从语言到风格进行比较;二是指在具体的试题中,要尽量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让学生通过鉴别,透过表象,发现实质。通过比较,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4.运用比较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熟知教学内容,具有“一桶水”的广博知识,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比较分析,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巧妙结合起来。这样教师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利用拓展性活动,生成语文综合素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