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在学习的核心之处做文章

在学习的核心之处做文章

小编:

有一次,广州《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我们学校学生,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生本教育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争相回答:“老师讲的总会忘记,自己学的才是我们自己的。”

如何让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生活?需要建立起保障学生能自己学的教学机制。我们认识到:学生不是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学会的。过去挤牙膏似的、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再也不适用于今天的学生,教师的教如果不能转化为让学生得以自己学的推动力量,即使教得再精彩也是无用功。

我们提出了对现有教材的整合和重构的思路,将零散的碎片化的内容整合起来。既考虑教给学生的东西要尽可能精简,又考虑给予学生的学习空间要大;不仅要减少对教材的依赖,放下知识点和考点,还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学生这一重要资源调动起来。

我们提出了要在教学设计上以单元为载体落实相关活动,如数学学科就是遵循“大感受,小认识,勤熟悉”的认知规律,形成相关课程。

我们建立起了“教皈依学,教少学多”的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将教转化为学,教师的精彩不是表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体现在助学上,要做好教材重构、小组建设、班级文化营造等,而这些工作最关键的是落实在先学小研究的设计上。

建设课堂的新标准

开学不久,我去听了四年级李素云老师的数学课,是一节单元知识整理课,对角、线段、直线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次整理和复习。课堂上,我听的最多的是孩子们说“我想提一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个错例”“我想作一个补充”。孩子们像上满弦的弓,有着一触即发的强烈学习欲望。

更让我惊喜的是学生思维的严谨和表达的深刻,几个小细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位孩子带着一个例子――他自己画的一个角走上讲台,问“这是九十度吗?”孩子们纷纷议论的时候,他拿出量角器一量,九十度多了一度,细微的差别,如果不是这么一量还看不出来呢。然后这个孩子自豪地告诉大家:“仅凭肉眼观察是不是九十度是不准确的,大家要记得在下判断之前要用量角器。”全班掌声热烈响起。

另外一个孩子带来错例,是他自己画的一个钟面,六点四十五分,他的问题是“时针和分针是九十度,请判断这个说法的对错”。答案应该是错误的,因为时针在这个时候应该偏离了六点的位置。孩子提醒大家:使用钟面判断九十度时,最好拨正点的时间,如九点,三点。这个孩子的提醒又赢得全班热烈的掌声。

整节课都是这样,每位孩子对于每道题目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都有自己的提醒和注意。下课铃响起,老师说下课吧,可全班同学都说:我们还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说完吧。

“在生本课堂里,错误也可以拿出来分享。而且最可贵的是,我们的老师在最难最复杂的地方,没有干预和讲解,而是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讨论争论。这就是最彻底的生本老师。”与过去师本教师的不同在于,师本教师很强势,一听到学生回答出教师心目中的答案,就眉开眼笑,忙不迭下结论;一听到学生有错,就如临大敌,着急纠错。而生本教师,要“贵言”“稀言”,不现自我,变师本的“有为”为生本的“无为”。师本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行,所以喜欢包办代替,老师搭配好各种营养大餐,知识点明确,要求清晰,板书写满黑板;而生本教师从“传授者”变成“引导者”“协助者”,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师本教师期望立竿见影式的教学,却欲速不达,而生本教师因为角色的转变,进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的美好境界。

让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生活,就要有让学生满载不完善蓬勃生长的评价标准。除了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外,我们认为生本课堂不是看老师而是看学生,提出了生本课堂的“四有”评价标准:有根基,有空间,有时间,有势头。有根基指的是人人有思考有方法,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空间指的是鼓励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允许犯错误,允许有快慢。有时间指的是尊重差异,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的进度为进度。有势头指的是学生的兴趣得到调动,天性得到满足,充满信心和勇气迎接新的挑战。老师们甚至提出了生本课堂必须有三声“笑声、掌声、质疑声”。

郭思乐教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生本课堂的美好:“教育原本似乎是课堂之事,但我们却从中体会到了天地之和煦,人情之至美。在此咫尺之地,孩子们真正地创造,敲击未来之窗,使之豁然开朗。我们要坚持让他们自己开窗,因为每个飞蛾都要自己化茧成蝶。”坚持让孩子自己开窗,就要减少考试对学生的干扰。我们学校严格执行学业等级评价制度,不准分数排名,甚至一至四年级各科不参加区市统测统考,将期末考试变成评研的方式。

这样的方式孩子会不会考不好?当然不会,他们学会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不断超越自我和创造的渴望,所谓素质高,不愁考。

从过去的知识点教学,转化为语言实践和表达

有一次,我去听缪娟老师的一节四年级英语课。学生的表现让人惊讶。上课了,每位学生都有一本课外英语绘本读物,能够流畅地朗读出来,看得出不是一日的功夫,是日积月累每日阅读的结果。

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缪老师请孩子们汇报关于“房子”主题收集到的资料时,有的孩子展示一首小诗,有的带来一本图文结合的辞典,上面有世界各地最独特的房子,如爱斯基摩人的冰窟、客家人的围屋等,还有的带来一幅画,画中是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房子……一位男生带了一本英语故事书,正准备汇报,另外一位男生大声说:老师,我找到的书跟他的一样!缪老师高兴地说:那你们俩就一起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吧。但上台汇报的规则是一本书只读其中的一句,孩子着急地请求:我们都想读给同学们听,能不能每人读其中的一句?缪老师连连点点:OK!孩子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然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他们自编自导的剧本表演,活灵活现,有声有色。我们由衷欣赏缪老师生动的英语课堂,她却说,“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教学方法,阅读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原来,从一年级开始,她的学生已经阅读了一百多本儿童英语绘本读物。 让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生活,离不开阅读。在我们学校,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的教学,彻底从过去的语法分析、知识点教学,转化为语言实践和表达。

推进大量阅读成为首要任务,教学目标定位在大积累、大阅读、大活动、大写作、大评研上。如语文教学,一年级识字近两千个,其他年级开始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的语文实践,对教材的处理更是大刀阔斧。四年级曹小君老师甚至两个月就教完教材,再补充十万字的阅读材料。语文课成为阅读推进课,一篇课文带出几十篇美文,一个故事带出几十本专著的阅读。

同时,老师们用各种鼓励措施推动孩子们广泛阅读,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时事评论、故事演讲辩论、读写结合的诗歌创作、阅读笔记,快乐练笔等,培养学生每天保持至少一个小时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们知道阅读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与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相遇。这种无功利读书,带来的是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境界,实现人均阅读量达一千五百万字。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爱读书,就好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

在英语学科,我们学校抓住英语学习的核心,将阅读与活动结合起来,演讲与自编自导英语剧本成为每天都在进行的快乐实践,孩子们学得、读得不亦乐乎!获得广东省阅读之星的徐华曼同学更是说,“一天不读书就睡不着觉”。

课程再造“三原则”:本质化、活动化、综合化

张眼芳老师准备上五年级语文课《遨游汉字王国》,希望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感受汉字、认识汉字和熟悉汉字。课前,她看到孩子们研究的范围不够广,书读得不够深入,就引导孩子们再去找书。同学们找来了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唐诺的《文字的故事》、瑞典林西莉的《汉字王国》、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以及许慎的《说文解字》、曾宪通的《汉字源流》等国内外十多本关于汉字的专著。一位学生的爷爷是中山大学教授,看到孩子读这些大学生才读的书时,他非常惊讶。

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孩子们不仅要读书,还要就各自的研究专题写下一篇篇读书笔记和研究报告。课堂上,孩子们汇报的研究主题有“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的书写之美”“错别字的危害”“汉字与祖国统一”;表现形式有自创的小品相声、小组辩论、故事演讲等,有的还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可谓生动活泼,琳琅满目。

邝瀚钊同学选择了“汉字与祖国统一的关系”,他发现网络上并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好不容易找到了汉字百度百科,发现了很多有用的资料,但是为了与同学们交流,他对材料做了选择,他说:“我的标准,一是看资料有无重大影响;二是看是否有真凭实据;三是大家都略知一二的资料,因为如果是大家都不知道的资料,大家都不懂,再好也没用。”

这样的学习,内容是创新的,突破了教科书的内容制约,学习范围大大拓展;形式上是创新的,不仅有个人自主学习,还有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社团组队学习等形式;时空上是创新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教材、教师,还将研究延伸到课后、课外、社区甚至网络。听课教师非常感慨:生本,流光溢彩;听后,心悦诚服!

让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生活,就要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什么是学习的核心?郭思乐教授有这样的论断:学生“思想的发生处、知识的形成处、情感的涵育处、德育的生长处”。是的,形成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关键,是在学生学习的核心之处做文章。

我们按照生本课程资源建设和开发的要求,强调课程“三化”原则:课程本质化、课程活动化、课程综合化,即整合课程,化繁为简。如语文的课程之“根”在推进阅读,数学的“根”不在题海,而在于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而英语和其他学科的“根”在于形成活动。

其中,最关键的做法是对课程进行本质的改变。我们认为,基础课程本身就具有研究性和活动性,可以通过活动和研究把各部分课程整合在一起。在我看来,其实所有学科都是大综合,我们应该打破学科的森严壁垒,让课程回归学生生活,让自然、社会、自我都成为课程资源的源泉。由此形成的生本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完整经历学习的整个过程,变得独立、自主和创造,成为强势的发展之人。

怀揣基本技能,这就是你最有用的利刃

在校庆日上,我们收到已经读高中的林倚天同学的来信,在回忆小学接受的生本教育时,她写道:“不是只有老师灌输给同学们自己的见解,而是同学们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对课文、对生活的看法;不是只有往年的、不同区的卷子雪花般飞下,而是我们自己出卷子,信心满满地想考倒同学。”

“或许生本班在课堂上没有比其他班多教授知识,甚至做的题也比人家少。但生本培养的是一种自学能力,一种主动性,一种团结合作能力,一种沟通交流能力。当然,这种优势在考试体制中未必有用,但当你怀揣基本技能时,这就是你最有用的利刃。而给学生们提供这些能力的训练场,就是骏景小学。”

十多年的生本教育研究与实践,我们的学生变得乐学爱学,老师变得乐教善教,学校质量更是整体提升。2014年国庆期间,广东卫视的黄金时段播出了骏景小学作为广东省教育厅认可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先进典型事迹。

回顾所走的历程,我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而生本教育正是如此。

热点推荐

上一篇:在实践中摔打出来的生本教育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