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谈话,请从赞扬开始

谈话,请从赞扬开始

小编:

谈话一:自习课上,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拿起书,向后面的同学掷去,后面的同学躲闪不及,头被书打中。其他同学都很震惊。过了一会儿,我问打人的学生:“怎么回事?”他说:“没啥事。”我说:“没什么事你直接就打人,这就是你不对了?”他说:“是我不对,没他的事。”我大声地说:“真像个男子汉,敢作敢当。”我又问挨打的学生:“怎么回事?”他也说:“没啥事。”我说:“那个同学说是他的错,与你没有关系。看样子这件事真是他不对了!”这时,他才说:“是我的错,他没错。”我说:“从这一点看,你也像个男子汉,不是胆小鬼。”他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前面的同学正靠着他的桌子时,他突然向后拉桌子,前面的同学差点跌倒,才有了前面的一幕。此时这两个同学相视笑了。我对打人的学生说:“男子汉不仅能担当,更要有肚量和胸怀,以后再不要为类似的小事就出手打人,否则也有损男子汉的形象,你说呢?”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又对另一个学生说:“男子汉光明磊落,不做暗事,不背后做小动作,对吗?”他也红了脸。后来这两个同学上课听讲认真多了。

谈话二:班上有一位高大的男同学,看起来精干利落,学习很一般。课桌上除了书本外,还多了一面小镜子。上课常看到他趁老师不注意,低下头,对着镜子,要么拨弄他的头发,要么摩梭他的脸。后面的同学看着暗笑。这次我上课他也不例外。下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说:“你呀,高大挺拔,仪表堂堂,让人一眼就觉得你很有能力,很能干。”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又说:“如果你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掌握更扎实的技能,帅气的外表加上你斯文的谈吐、稳妥的做事,将来一定是很有前途的人啊。”他点了点头。以后上课时发现他照镜子的次数少了,听课专心多了。在这之前,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另一名同学身上,当时我很生气地对他说:“有鲜亮的外表能代表你的学识和能力吗?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后来那个同学上课要么不抬头,要么趴在桌上睡觉。我认为,这次谈话是失败的。

谈话三:晚读时,其他同学正读文言文。有一位学生坐在座位上,摆动着身子,摇头晃脑的,隐约传来一阵阵的唱歌声。下晚读后我跟那个学生说:“你唱歌很投入,也很深情,说明你不仅有这方面的天赋,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啊。以后向这方面发展还是很有前途的。”那个同学满怀期待地看着我,还向我询问了学校音乐专业学习情况。我又对他说:“以后学什么都要专心,不能读书时唱歌,唱歌时打闹。这样会花了时间,却一无所获。”后来那个学生上了学校的声乐专业,还考取了一所师范院校。

可见,在学生的教育中,谈话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它在转变学生认识误区、树立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疏导学生盲从刻板的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但是,如果谈话中只想就事论事,抓辫子,挑毛病的话,可能就会变成单纯的批评、指责、抱怨甚至是挖苦,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逃避和厌烦情绪。那样学生的思想没有什么触动,行动自然就没有什么改变,更糟糕的就会破罐子破摔,摆出什么都无所谓的架势,看老师家长能把我怎么样。因此,和学生谈话前,先考虑一下怎么谈,谈什么,谈了会出现什么结果。试着寻找学生的表扬点,从他的优点谈起,拿他的优点来要求他、规范他。谈话从赞扬开始,会有以下作用:

一、消除学生的对抗情绪

对于老师的谈话,学生一般都会抱着很强的警备和抵触心理,准备好了挨批。如果老师在办公室当着其他老师的面说教和指责,有的学生低着头等着老师批评,有的学生则眼睛看着别的地方,一副不相干的样子。之后学生可能还是老样子,以后见老师躲着走,那么下一次的谈话就很难再进行了。只有让学生从老师赞扬的谈话中唤起他的注意,他才能用心去听、去想,去判断、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老师的说法是对是错,才有可能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增强学生的信心

一般找来谈话的学生大多是问题较多的学生,不是好斗逞强就是疏懒涣散的,可能挨老师、家长的批评也比较多,经受同学亲友的冷遇也比较多,看似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背后是一个个脆弱自卑的内心,可能他们自己都认为自己无可救药。因此,谈话时要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优点和优势,增强他们对自我的信心,从而引发他们改变自己的动力。

三、拉近师生的距离

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格最为活跃、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和网络的各种思想观念冲击最为强烈的时期。这时,学生的内心会躁动不安,很容易与老师发生冲突,有的甚至不计后果。因此,面对比老师高出半截的学生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已经大了,应该意识到谈话的对象是个成人了。只有我们把他当朋友,他才把你当朋友。适度的肯定和赞扬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才更容易接受你,接受你的上课,接受你的说话,接受你的教育方式。否则,老师是他天天见到的人,却是一个让感到最陌生的人。

四、改变学生的行为

问题学生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会反映在行为中,如,抽烟喝酒、游手好闲、打架惹事、逞强好斗等。通过谈话,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危害和对自己发展的影响。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只能使此类学生行为更加偏离正常的轨道,行为更加偏执,暴力性更明显。教师要从肯定性的谈话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从而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职生校园失范行为社会学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