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小编:

摘 要:语文教学正经历着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转变,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课堂教学的能动性。将对“留白”艺术在新课程改革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实现方式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留白;意义;实现方式

“留白”作为中国古典书画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而为人们所熟知,书画艺术家们在作品创作时,舍弃面面俱到,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恰是古人所说“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给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感。

一、教学中需要“未曾着墨处”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富含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的信息交流活动,那么其过程必然充满了多元性和不可预测性,这时就需要教师倾听学生对文本的独立解读,继而审阅由这种理解而衍生出来的文字表述。因此,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留白,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学生独特性、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蔡格尼克效应”,运用到教学中就是教师可以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留下空白,把思考、探究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对还未完成的问题总保持着一种高度的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督促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也就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例如,在学习苏轼的《定风波》时,学生很难明白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可以先使学生了解词的写作环境,发现这首词是苏轼在游玩途中路遇大雨时有感而吟,是想表达一种洒脱和逍遥的精神状态。但游玩途中路遇大雨是件扫兴的事,苏轼如何能这般潇洒?此时,教师在适时的引入对于苏轼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的简单介绍,再让学生品读全词,学生自然就会发现这其中的“风雨”更多的是指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也就不难理解苏轼的“潇洒”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样“留白式”的教学,不仅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时间、方向,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正进一步降低,有意识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余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平时积累的知识与技能发挥到极致,衍生出新的成果,同时,学生自身的思维也得到了扩展。如,学习《前方》一文,对于刚跨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理解难度,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细致而抽象的情怀就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何谓“前方”。如教师可以举例:“老师的前方是同学们,是老师的青葱岁月。”学生很容易效仿:“我的前方是老师,是我的理想和目标。”这里的“前方”不再局限于一个平面,而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跨过惯性思维,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得出许多独到而富有创意的答案。高中阶段的学生正由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学会理智地思考问题。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多用“留白”式引导而非教条式规训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留白”――教学中的隐形“桥梁”

根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堂中的成功教学留白可以被看做是一座隐性的“桥梁”,可以促使教师在“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持续自主学习。那么在什么地方架设这隐形的“桥梁”呢?

1.预设教学目标时需要“留白”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就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到语文学科而言,就是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学会感悟语言文字中的情感体悟,最终获得道德情感上的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统一的基本目标,而各篇课文又有自己目标的独立性,这其实已经给教师提供了基本的教学目标预设。所以,面对新课教学,教师应在课本编者给出的目标预设中“留下空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增减目标的数量。教师只需提示学生阅读单元说明,回忆相应的学习方法,然后留出“空白”,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思考。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时,引导学生复习辛弃疾的《破阵子》,学生能迅速感知辛弃疾空有一身能力和一腔爱国情,却无处可使的无奈与悲愤。这时唯有拍遍栏杆,才能发泄满腔郁积的愤懑之情。

2.设定教学问题时需要“留白”

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起到串联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方法。如何有效地设定教学问题,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是不是教学问题设定越多越好呢?根据以往的教学案例,教学问题设定不在于问题设定的多少,而在于问题设定的恰当与否。教学过程中的留白,需依据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使用,刻意为之只能起反效果。假如教师“留白”过多,只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就无法起到启迪学生的作用。美国教育专家曾指出在对学生的每个提问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就是那停顿的3秒钟,也就是给学生主动思考留出心理状态上的空白。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感情等交错在一起,教师要把握这个时机,适当运用留白,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剖析解读,寻求个性解答。

3.作业设计需要“留白”

适宜的课后作业可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同样可以采用有效的留白艺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其实,现在教材编者也十分重视这一点。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就有“仿照课文写家乡的特产或水果”的练习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布置篇小练笔,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要起到为课堂教学铺垫、蓄势的作用,通过恰当合理的“留白”,能够更好地延伸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最终将学生引向“青草更青处”。

参考文献: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吴芬.高中语文教学留白艺术[J].现代阅读,2012

(11).

[5]温怀清.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环节中的渗透[J].教育科学,2008(07).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职计算机教学反思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