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苏式数学课堂:呼唤精致的适宜教育

苏式数学课堂:呼唤精致的适宜教育

小编:

【关键词】小学数学;苏式学堂;精致;适宜教育

谈及苏式数学教学,在我看来,是对姑苏数学教师群体在教学特征上的高度概括,似乎有些居高临下的意味,并不是可以轻易表达的。但细细思考,这种凝练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苏州历史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广大一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与实践的产物。透过他们几经汗水和智慧打磨的课堂教学,精致、灵动、简约、扎实等特质已然成为当下数学教学亮丽的名片,正逐渐催生苏式教学的风格印记。

1.“序”之精致。

研究苏式数学课堂,不离“精致”二字。苏州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是曲折多变、移步换景之精致;苏州刺绣千丝万缕、飞针走线,是慢工出细活之精致。教师虽然与民间的能工巧匠工作的领域有所不同,但不难体察到在这种相同地域文化影响之下彼此行为方式的共同特征――运筹帷幄,精耕细作。其一致的前提,是对于“序”的精致建立。数学教学尤其讲究“序”,“序”可以理解为顺序、秩序、工序、程序。毋庸置疑,教学与做工一样,特别讲究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数学教师首先倡导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大至合作交流、课堂展示,小至握笔书写、尺规作图,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有着共同的约定,这种相对统

一、严格有序的氛围为形成积极向上的苏式课堂文化奠定了基础。外部课堂秩序的建立,从表面上看是要求学生“静下来”,其实是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当这种秩序内化为学生下意识的自我约束从而达成积极学习的心向时,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层次参与便有了可能;其次,从内部学习秩序来讲,苏式教学十分强调理清知识序、认知序、教学序三者之间的关系,立足学科本质和儿童立场的双重视角,特别关注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学习活动的联结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精巧打磨教学细节,精准琢磨教学语言,精美设计教学板书,使课堂整体清晰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第三是精简教学程序,简约是数学的特质,围绕核心明晰思路,既不旁逸斜出,也不粉饰堆砌,在清简质朴中帮助学生体会抽象、推理、模型三大核心思想背后丰富的内涵。

2.“度”之适宜。

江南水乡的温润,孕育了相生相宜的文化气象。一如苏州的园林,既讲究布局又讲究配合,更讲究层次,既不让人感到突兀又不让人感到造作,力求实现“人在画中游”的自然意境。经典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度”的准确驾驭和把握。所谓“度”,我们可以理解为程度和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事物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苏式数学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在收与放、深与浅、动与静、虚与实、进与退的连续与流动中把握其分寸吗?首先,苏式数学课堂坚持张弛有度。在“以生为本”理念的关照之下,我们既强调课堂教学的开放又重视教师的引导,积极探索对话与生成的课堂导学艺术,以期实现师生同频共振、教学相长。其次,苏式数学课堂追求进退有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成长和进步,这种进步往往是建立在教师能确立合适的教学切入点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以“温婉地示弱”和“智慧地后退”来激发学生更好的学习状态,但这丝毫不影响教师在关键之处敏锐捕捉、适时进攻和果断介入。第三,苏式数学课堂讲究深浅有度。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终极追求。我们以“不应求全,但应求联;不应求全,但应求变”的策略来辩证地看待传统的“双基”教学,重视深入浅出,倡导举一反三,在联系中促进生长,在变化中催生深刻,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

3.“意”之从容。

数学课应该有数学的味道,但又不能仅仅只有数学的味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课应该循着儿童生命成长的方向进行一种意境的营造和意义的追寻。可以说,“从容”已经植入了苏州人的文化基因之中,也自然成为了苏式数学教师特有的一种心境,从容的心境同样也孕育了苏式数学教师特有的育人情怀。“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而教”是数学课的使命,而开启智慧的前提是教师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只有在师爱的关照下,教学的精致和灵动才有可能充分地体现,教学所营造的美的意境才能被更好地感悟,教室才有可能变成真正的“学堂”。从容的教育更体现在苏式数学教师的智慧和坚守上,“宁朴勿华”是苏式数学教师最大的特点。首先,教师普遍能立足于数学的特点来教数学,以落实“四基”为课程目标,关注以文化的方式亲近儿童的生活,力求优化儿童的思维品质;其次,教师重视立足于扎实的训练来教数学。知识的积累、技能与方法的形成离不开扎实的训练,如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李新的四个“起来”――“小黑板挂起来,投影仪亮起来,教学具用起来,作业本收起来”,这个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好的方法必须是简单实用的。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这样表述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定的进步。”也许,苏式数学教学会让我们向这个理想更靠近一步,我们共同期待,能在属于自己的课堂闲庭信步,静待花开。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主问题教学视阈下学生学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