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编: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教学下的教师认为,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此,还延伸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方面。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运动信心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心态,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定信心,提高心理素质,进而健康地成长。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爱玩的天性,设置游戏教学,在课堂中设置自由度大、竞争性强的游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如踢毽子比赛、运球绕障碍物比赛等等。其次,教师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给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给他们定制太高的教学目标,当他们达到初级目标之后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只有学习信心增强之后,学习兴趣才会得到激发。

二、引导学生克服惧怕心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具有怕摔、怕累、怕脏、怕输等惧怕心理,他们站在原地不动,总是畏头畏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运动效率。为了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一方面给他们做好示范,教给他们运动的技巧、方法与常识,另一方面要采用集体熏陶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激励学生在集体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断战胜困难,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一个敢于竞争和勇于竞争的人。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一些集体活动,如丢沙包、接力比赛、两人三脚等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相互依靠和团结,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交际能力,形成互助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不仅结合学生的爱玩爱动特点,还要注意到学生的惧怕心理,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让学生的运动信心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运动观念。

参考文献:

热点推荐

上一篇:巧借文本,训练低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